楊娜
摘要:本文以鋼琴教學為研究對象,對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的教學方法進行系統分析。通過對鋼琴演奏中音樂表現力的重要性闡述,從基礎技能、歌唱性教學、想象力開發、作品理解程度、實踐性教學方法這五個方面,全面展示鋼琴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想象力的重要方法,為教務工作提供參閱材料。
關鍵詞:音樂課程? ?鋼琴教學? ?表現力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6-0097-02
鋼琴演奏的要求較高,需要演奏者在熟練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時,對音樂本身有著深刻的理解,通過扎實的基本功與豐富的表現力,將藝術內容更加生動的展現出來。縱觀音樂藝術的發展進程,在鋼琴演奏中,只有能將音樂表現力發揮到極致的音樂家,才能在其豐富的藝術情感中,將帶有啟迪的作品帶給后世。因此,教師在進行鋼琴教學的過程中,也務必要突出學生音樂表現力的培養。
一、表現力在鋼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鋼琴教學,也應從技巧性的教學中逐漸解放出來,通過對學生音樂表現力的培養,使其形成更加完整的藝術修為,讓鋼琴演奏中的表現力與感染力得到全面釋放。鋼琴課程,不僅需要技巧性的基礎教學,更要立足于藝術的角度,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全方位的塑造。由此,才能提高學生對于鋼琴,乃至音樂的理解深度,真正完成鋼琴課程的學習,使鋼琴教學的內容步入正軌,達到素質化教育的核心目標。
從概念的角度出發,音樂表現力更加注重音樂內容對于聽眾的感染力,在弱化鋼琴技巧性的同時,使其產生真正意義上的美感與意境,在完成音樂形象塑造的基礎上,激發聽眾的情感共鳴。而站在鋼琴表演的角度,音樂表現力的融入,可以完成對樂曲的二次創作。在表現作曲家思想的同時,以音樂表現力為基礎,為聽眾帶來情感內涵更加豐富的藝術作品。因此,在鋼琴教學中,強調音樂表現力的培養,不僅是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演奏優秀鋼琴作品的重要前提。
二、培養學生鋼琴演奏表現力的教學方法
(一)鞏固鋼琴基礎化技能
鋼琴教學與其它樂器乃至藝術教學相似,都帶有明顯的技巧性。在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的課程教學中,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必須以最基本的技巧性內容作為基礎,只有學生熟練的掌握演奏方法,才能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音樂表現力的體會與塑造中,通過指尖完成對樂符的管理,并使鋼琴演奏的效果得到優化,塑造出帶有強大感染力的優秀作品。
以樂譜分析為例,在鋼琴教學過程中,對樂譜進行深入的分析,可以更加透徹的理解作曲家在樂章中表達的音樂語言,并使演奏者能夠對作品作出深刻的詮釋,使音樂表現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1]。方法上,教師應引導學生重視樂譜中的標記內容。從基礎的音符、節拍、指法到速度記號、力度記號等多種層次的演奏標記。在熟練掌握這些樂譜標記之后,引導學生對進行演奏實踐,在風格、旋律、節奏等多種演繹效果上進行調整,使學生能夠更加細致的、精確的表現出樂譜中的藝術氣質。通過不斷的練習,逐漸加深對于藝術作品的理解深度,形成屬于自己的藝術理解與風格,呈現出獨特的表演效果完成鋼琴表現力的塑造。
(二)開發演奏教學歌唱性
歌唱教學法,是提高學生音樂表現力最直觀的方法。在對樂曲進行歌唱的過程中,人的情緒與心態會不自主的流向樂曲的核心,通過對樂曲美感的理解以及自身情感的調整,可以使學生更快的找到藝術的情緒,并帶動出鋼琴演奏的音樂表現力。而在展現音樂表現力的過程中,如果內心沒有“歌唱”的感覺,是無法將豐富情感融入到樂曲中。
例如,在對新樂曲進行教學指導的過程中,很多學生會無法理解其中的藝術美感。此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演唱練習,在音樂旋律引導下,讓學生進行樂曲演唱,并逐漸引導學生將這種演唱方法應用在演奏的過程中,實現內心演唱的輔助引導。在這種教學方法的輔助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于樂曲風格的理解,增強學生的鋼琴彈奏表現力,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并提升學生的音準與音高能力,形成樂感基礎。另外,在樂曲演唱教學方法下,可以嘗試著讓學生進行樂句的分析,將樂句內容,轉化為音樂語言,通過不斷體會與練習,完成樂句的演唱表達,形成一種近似“語氣”的表演效果,并完成歌唱性演奏能力的塑造,提高音樂表現力。
(三)引導學生豐富想象力
每個獨立的音樂作品中,都帶有典型的特征風格。在人類藝術不斷演變進化與發展的過程中,通過想象力的引導,形成了豐富多樣的藝術作品,這也成為了傳世經典樂曲的創作源泉[2]。同樣,在對這些樂曲進行演繹的過程中,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想象力,才能將藝術作品的核心內容表現出來。在樂曲演奏的過程中,以感性的藝術認知為基礎,在想象力的作用下,可以將樂曲內容進行重新解構與拼接,并通過帶有創造力的重塑,完成樂曲內容的塑造。而這一過程,需要演奏者在內心完成,想象力越豐富,樂曲的完成效果就越突出,使樂曲的表現力得到強化。在鋼琴課程的教學中,對于名篇巨作的模仿是基礎性的內容,在提高技巧的同時,可以逐漸引導學生清晰樂曲中的意境與情感,將學生對于樂曲的理解帶入新的階段。
例如,在演奏教學德彪西《月光》的過程中,可以從濃郁的意境氛圍著手,引導學生對靜態與動態的音樂形式進行分析。在課程設計中,先進行樂曲的賞析,并讓學生嘗試著總結出樂曲的營造出的意境氛圍。環境設計上,教師可以引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塑造出縹緲夢幻的月下夢境,組織學生嘗試用樂曲還原這種寧靜的環境。然后,教師逐步的對學生進行引導,進一步分析出樂曲中出現的明暗變化,并將其融入樂曲的表達中。而在這種輕重相間的琴鍵敲擊中,學生能夠逐漸的鍛煉出樂曲的表達能力,將想象力與樂曲的彈奏融為一體,使樂曲表現出更具感染效果的音樂表現力。
(四)深刻理解作品特征
鋼琴曲帶有典型的風格的特征,這不僅與每位演奏者的理解內容相關,也與作曲家的創作傾向密不可分。提高鋼琴教學中的音樂表現力,應在對樂曲作品的特征理解上下足功夫,在深刻理解樂曲風格的同時,表達出作曲家的思想情感,并準確的表達出樂曲中所傳達的情感內容。
例如,在《采茶捕蝶》的教學中,教師應先對作品的創作風格進行簡要的介紹。在理清其清新明快、流暢清晰的基礎風格后,分別對“采茶人”“蝴蝶”的藝術形象進行塑造[3]。然后,以從細節到整體的思路為指導,將兩種藝術風格凝聚融合在一起,通過“一唱一和”式的應答式效果塑造,提高樂曲彈奏的表現力。
又如,在對浪漫時期與古典時期的不同樂曲進行彈奏練習的過程中,這種風格上的差異性表現在不同的作品中,并呈現出更加強烈展示效果。在對不同演奏風格進行模擬演奏的同時,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風格在樂曲中的地位,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達到提高音樂表現力的效果。同樣,這種差異化的彈奏練習,也可以使用不同作曲家的作品作為比照對象,從樂曲風格著手,提高表現力。
(五)強調實踐性教學內容
實踐性的訓練內容,永遠是鋼琴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在進行音樂表現力塑造的過程中,這種實踐性訓練活動,有更加突出的表現效果。方法上,應以基礎的聽覺練習著手,教師應在日常的課程活動中,有意的鍛煉學生的聽力能力,從聆聽演奏的過程中,找到樂曲中的“情緒”。
這種聽力練習,并不僅僅是獨立的“聽”,還需要手、耳、心的感官認知配合。尤其在進行獨立演奏的過程中,要嘗試著傾聽自己演奏的樂曲,達到“用耳朵練琴”的效果,以此才能進入樂曲營造的氛圍,并形成獨立的狀態,真正的體會到樂曲作品中的精神內涵,達到提高練琴效率的效果,逐漸樹立并培養出音樂表現力。另外,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名家演奏的傾聽,也是必不可少的內容。通過音樂會、鋼琴演奏、唱片等形式的藝術表演,學習藝術家在音樂演奏過程中的藝術表現力。而這一方法,也是學生不斷提高、積累以及自我表現力塑造的重要實踐性內容,可以在量化積累的過程中,形成獨立的演奏風格。
三、結語
綜上,音樂表現力的培養與塑造,是鋼琴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內容,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演奏技巧,也是優化學生興趣體驗、加深音樂理解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深刻理解音樂表現力在鋼琴教學中的重要性的基礎上,通過基礎技能、歌唱教學、想象力培養、作品積累、實踐性課程等方法,持之以恒的對學生進行鍛煉,使其塑造出屬于自己的音樂理解,并完成鋼琴教學中,音樂表現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韓少楠.淺析培養高師院校鋼琴專業學生音樂表現力的重要性[J].黃河之聲,2018,(12):99.
[2]付勝利.“音樂表現力”視域下普通高校鋼琴公共課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陜西教育(高教),2017,(10):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