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巧云
摘要:太行山是我國秀麗山河中的重要山脈之一,歷史源遠流長,風景尤為綺麗,孕育出天然的文化遺址。正是因為如此,太行山成為了重多美術愛好者的落腳點。但是每一位藝術家對于藝術的理解不同,個人的風格也各有千秋,因此本篇文章表述了在太行山寫生的一些見解。
關鍵詞:太行山? ?寫生? ?創新
中圖分類號:J212?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8-0041-02
巍巍太行山,是那樣的堅韌挺拔、樸實厚道。那山、那人,在天地之間,獨享一份清閑自在,沒有喧鬧與名利,只有寧靜之中那份真誠與自然。太行山是一座亙古矍鑠的山脈,縈繞其間的卻是一種撼天動地的魂,她不僅是一座大山,更是大自然賦予的一種堅韌精神!古往今來,太行山時刻都在迸發著這種精神。手中的油畫筆不僅要描繪她的千姿百態,更要去訴說她的頑強生命力。寫生的過程是筆者與太行山面對面的對話,通過油畫語言去訴說對太行的深切情感。
一、主題思想和題材來源
此次選擇的主題是關于邯鄲武安市活水鄉臺上村。邯鄲是古代趙國的都城,歷史悠久,邯鄲也有許多歷史名勝古跡,太行山是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的天然分界限,這里有綠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絕壁,形態萬千的山石,如練似銀的瀑布,碧波搖蕩的綠潭,雄奇華美的古剎,令人著迷的溶洞,心馳神往的傳說。景點有實有虛,有明有暗,有光有色,有奇有險,鬼斧神工。不僅這里的風光大好,風土人情也讓人心生暖意,不僅風光吸引游客,這里的人家也很樸實,大方好客。
二、創作形式的選擇
風景寫生中如何取舍一直是繪畫界談論的問題,如何安排畫面是最關鍵一個問題。面對復雜的自然對象,如何從對象中找到想要表現的東西,然后再組織在畫面中,其實也是畫者綜合素養的體現。通過比較分析照片和作品,探索油畫風景寫生的構圖特點,包括取舍等繪畫因素,先觀察對象,再組織畫面關系。畫面的構圖是決定一幅畫成功與否的關鍵,良好的構圖首先要體現畫面的平衡。風景繪畫教學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構圖。構圖是具體的形式,也是一幅畫形式美的集中體現,無論色彩、線條還是用筆都集中展現在構圖中。
一件完美的藝術品需要精湛的藝術語言,需要形式與內容有機的結合起來。內容較形式具有強大的支配力量,但是形式并沒有消極的服從于內容,反之它是以積極的,活躍的表現力作用于內容。只注重內容,不注重形式,導致的結果就是內容無所憑依,讓作品無感染力。可見形式在一幅油畫創作中起到的極其關鍵的作用。美術作品中的形式因素,如線條、平面塑造、體積大小、明暗關系、質感、色彩等,都有各自的表現力。在手法上,采用印象主義和野獸派畫法,在色彩與手法上面大膽的發揮,使整個畫面看起來輕松自然,毫無拘謹之感;在畫面構圖方面選擇國畫的散點構圖,使每處景象都具充分的表現力,讓畫面有一種輕松自然愉悅之感;在色彩方面,注重色彩關系的冷暖對比,豐富畫面,不可茍同;在細節方面突出一草一木的深入刻畫,注重線條與塊面的協調關系,體現太行山水景色的雄偉壯麗,連綿不絕;在表現形式上欲采用油畫的形式進行呈現,運用多種創意手法來展現邯鄲太行的魅力。除此之外,一幅畫中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之間的對比,也會產生美感,這就是比例所產生的給人視覺上的美感。我國古代的山水畫中也有“分人、寸馬、尺樹、丈山”之說,就是各種物體之間安排的最合適的比例。
畫面中不僅要注重色彩的表達,更要注重事物的真實性。光和色的分析導致了色彩與形式的分離,塞尚認為這有悖于畫家的職責。他為了不使印象派取得的真正進展被泯滅,給自己提出了一個任務:認識和表現物體的堅實結構。他發明了一種方法并稱之為“調節法[modulation]”(以區別于印象派的“模擬法”[modelling]),“調節法”是以局部的色彩變化來表現體積的。
三、創作過程記錄
在正式開始之前,小稿的基礎,但真正開始創作時,并沒有畫小稿時那么簡單,因為小稿放大之后,畫面上顯得有些空泛。而且小稿中有些細節當時沒有考慮全面,導致后來無法繼續進行下去。
到了創作中期,已經有了大概的整體效果。因為作品借助了國畫的構圖與手法,所以看看近現代關于太行山的國畫,從中汲取他們的構圖與色彩。作品中幾處人家與幾棵樹,綠色和黃色中變化單一,在形上又做了進一步的改進。綜合平日積累,把精力要全部放在創作上,使畫面整體統一,讓觀眾一眼就看出畫中想要表現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懷。用油畫的形式和國畫的感覺來宣傳邯鄲的太行山文化,打破人們對油畫構圖中山峰的古板印象。在創作的過程中要重點注意遠處太行山最后的展示效果。首先確定要做的大效果,比如遠處大山與近處人家的整體效果,樹與人家的大小比例等。由于采用的是厚畫法,于是開始注重畫面的整體效果,遠方太行山與人家的厚涂,與人家旁的山腳下的薄涂,線與面的結合,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處理。作品的意義不僅僅要呈現出太行山下居民的愜意生活,更要運用新的創作,和現代元素的結合,體現出山居生活煥然一新的感覺,凸顯邯鄲太行特色。到了繪畫后期,大效果已經出來,這時候就要格外注意小細節,首先遠方的山顯得有些平均,很多豎線條格外扎眼;其次,幾處人家的大小比例與整幅畫中其他景物比例不協調;最后,人物在畫面中顯得有點多余。因此,要調動自己全身心投入到這最后的處理上,時間也所剩不多,要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完善畫面,達到自己想要的最后效果,畫出完美的句號。
四、創新點
首先,本次創作構圖方面參照了國畫的山水畫構圖,采用豎構圖,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由近到遠,利用山腳下幾戶人家大膽的用油畫的語言和國畫的形式來表現太行山的雄偉壯麗。
其次,在畫面色彩關系的布局上:整幅畫給人的感覺是黑色顯眼,給人首先帶來一種視覺上的沖擊,樹葉的黃的色彩對比變化,人家的房頂瓦塊的冷暖變化,其中加入了一些綠色的樹,因為綠色可以起到過度、平衡的作用,增加畫面的層次感以及多樣性。
再次,在技法的運用方面:運用直接畫法,筆者會選擇大號油畫筆去做大關系,因為大號筆不會使畫面在前期就給人一種臟亂的感覺,整體干凈利落,有利于進一步深入刻畫,在細節塑造上筆者將采用“點”的方法,使畫面產生自然地混合變化,獲得玄妙而赫然的色調及明暗的對比。
五、創作體會
在準備創作時,首先應該在一些與被構思的物體大概有某種相似的寫生畫中發展自己創作的感受。在這種情形下,我們能夠在一定的時間對畫的要素加以抉擇。這些練習使我們在以后能夠埋頭于不自覺的創作。借助這些練習而產生的感覺的統一,畫的各要素得以結合成為一個大的整體。
整個創作過程中,追求的主要是表現力。表現力并不在于表達那種在平靜的山上所顯露的,或是從狂熱的人家中所變現出來的強烈的情感。這種表現力存在于作品的全部結構中:房屋所占據的地位、四周的樹木、以及遠處的山,這一切在這里都是很重要的。構圖,這是一種以裝飾的形式把畫家想要用來表現自己的感覺的各種要素加以陳列的藝術。在一幅畫里,每一個要素都應該是看得見的,而且是能夠起預定的主要或次要的作用的。因而,凡是對這幅畫沒有作用的東西,都是有害的。
為了保持表現力,構圖應當根據它所占有的表面的物體而有所變動。把構圖從小幅畫布移到大幅畫布上去,應該注意構圖,將其適當的變化,而不是把構圖分為幾個小四方形,然后簡單的放大。
借助于各種色彩,并且以它們的切近或對比為基礎,能夠獲得令人非常驚喜的效果。色彩的主要作用是為最出色的表現力服務,點綴其余的顏色。
參考文獻:
[1]胡煥然.油畫風景寫生技法[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09.
[2]余曉冬.“意境”在中國油畫寫生中的運用[J].貴州工業大學學報,2008,(03).
[3]于洋.“我”與“物”——淺析油畫風景寫生中主觀與客觀的表現[D].長春:吉林大學,2012年.
[4]李貴君.中國油畫名家[M].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2012.
[5]魏永利,殷金山,魏水利.美術技法理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美]格林伯格.藝術與文化[M].沈語冰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