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寒 李詩明 鄒恩娜 崔玥
【摘要】在信息化和互聯網技術的帶動之下,我國金融行業逐漸步入大數據時代。然而,傳統的數據處理方式已經無法跟上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步伐,甚至拖慢了其前進的速度,為了能夠及時準確、合理高效的處理互聯網金融中所涉及的海量信息,合理利用大數據就成為金融行業未來發展的必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大數據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積極和消極影響,并針對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提出了互聯網金融發展對策。
【關鍵詞】大數據;互聯網金融;影響;對策
一、大數據對互聯網金融的影響
(一)大數據對互聯網金融的積極影響
一是減低交易成本,拓寬服務領域。因為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應用的興起,傳統金融中的層層審核與分析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高效的數據分析,從而降低了時間,人力等成本,同時也極大地拓寬了服務領域。二是簡化業務流程,縮短交易時間。對比傳統金融業貸款業務,互聯網金融的貸款業務簡化了流程,縮短了時間給交易雙方帶來了便捷。三是通過海量采集數據實現精準個性服務。金融業是非常依賴數據分析的行業,在這些數據中參與者的數據分析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不管是傳統的金融業還是互聯網金融所提供的產品服務的對象都是客戶,只有深入了解客戶才能把握企業的發展方向。四是形成有價值的商業鏈。在大數據時代,客戶的詳細信息被社交網絡生成傳播,并在各種搜索引擎上被排序,分類進而就行細致的分析作為評估的一個重要的依據。例如:阿里巴巴與新浪的合作就是代表著電子商務平臺與社交網絡的協同與合作,數據共享,形成有價值的商業鏈,在金融層面上說,這個舉措完全是雙贏。
(二)大數據對互聯網金融的消極影響
一是個人信息問題安全。隨著大數據技術的運用,越來越多的用戶信息在互聯網金融平臺上共享,這可能會對參與者帶來不必要的信息安全問題甚至人身安全問題。二是互聯網金融監管不到位。我國在監管互聯網金融方面落后于一些發達國家,監管缺位、監管法律滯后等等問題仍然存在,而且監管內容較為簡單籠統,導致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亂象叢生、沒有得到規范有效的監管。三是引發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信用風險。較傳統的金融行業,互聯網金融企業大多剛剛起步,在風險控制的問題上與一些傳統的金融行業企業相差甚遠。
二、大數據對互聯網金融發展對策
(一)增強互聯網金融參與者的保護權益的意識
1.對金融消費者引導和教育,方法是以宣傳為主,借助電視、網絡、廣播等等傳播方式,對互聯網金融相關產業、產品、業務等進行解釋介紹,讓廣大消費者對互聯網金融的實際特點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分析相關業務及項目的經營管理模式和風險,對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在業務本質上進行區分。在進行引導教育的條件下,讓投資者、借款人等金融參與者在互聯網金融行業中的業務辦理以及操作中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的保障。
2.在監督管理時設立相關的投訴渠道更要重視起來,政府引導各個機構建立出統一標準的投訴平臺,使大眾對投訴行為不陌生,對不法行為進行積極地檢舉并維護自身的權益,挽回互聯網金融參與者的損失。
(二)制定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法律法規
1.在行政立法方面,盡快明確互聯網金融機構主體地位以及其經營的范圍,尤其是在網絡借貸等方面的法律地位、經營范圍都沒有出臺明確的相關規定。當前需要盡早在法律上認可與網絡借貸有關的機構、互聯網理財以及眾籌等相關企業的地位,同時劃清這些互聯網金融機構業務的經營的范圍,避免出現監管政策灰色地帶,使得監管政策具有權威性。
2.在職責立法方面,應盡快明確金融監管部門的職責。在對我國整個互聯網金融風險進行整體的監管調度的問題上,可以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立法機關制定相關法律保證將互聯網金融監管的部門分別明確,區別各個業務與各個部門的協調關系。
3.在法律內容方面,在傳統金融行業監管法律的基礎上修改一些相關政策及法規細則。比如可以在《商業銀行法》、《合同法》、《證券法》等法律條文上進行適當的修改。從而逐漸使得監管手段、方法變得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效地防止了不當監管、懶于監管或者過度監管等現象出現的局面。此外,在其他相關法律方面,應當與互聯網金融行業銜接起來,對涉及互聯網金融問題出現缺陷的其他法律進行增減或者修改。
(三)構建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體系
1.我國應當建立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預警的系統性工程,在大數據時代中以大數據為基礎來檢測相關風險從而預防風險、預防金融危機。可以由政府出面進行規劃,并且借鑒歐美各國先進的數據系統管理的方法,同時結合相關法律法規來落實互聯網金融行業中所包含的各類數據的收集和管理,形成數據完備的、高效率、高質量的系統性強大數據庫。
2.通過數據管理系統對互聯網金融市場風險進行識別并按照一定的標準來分級,使得風險管理更為準確,更有針對性。在建立風險識別系統時所需要的各種模型要由互聯網專業人員、金融分析專家、監管機構人員等人共同來完成,要使風險監管的數據準確,防止風險預測的失誤發生。
3.規范信息披露制度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某些風險提示的是否公開也影響著風險事故的發生,為了減少公眾由于信息不透明而產生資金擠兌等動蕩事件的發生,最大力度的降低互聯網金融行業內系統性風險出現的可能性。
(四)完善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
政府監管部門需要結合大數據信息,將征信體系數據規范化,開通各個企業數據共享渠道,做到全面覆蓋互聯網金融領域中企業和個人,準確整理歷史信用記錄。同時豐富共享數據的種類,逐漸將互聯網金融企業和機構加人共享機制,及時更新相關必要信息。其次,積極動員有大數據基礎的龍頭互聯網企業、電商平臺、行業自律協會、第三方機構等以申請征信牌照或成立專業數據公司等多種方式參與到互聯網金融征信行業,多元化的征信機構可以擴大信息數據收集的廣度,提高行業效率。在時機成熟時可以制定統一的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信用信息標準,逐步實現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