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巧雅


【摘要】本文以索洛殘差法估算了2002-2015年重慶生物醫藥產業的全要素生產率,并分別測算了資本、勞動與知識投入要素的貢獻力度。結果顯示,重慶生物醫藥產業全要素生產率發展不持續,受政策及環境影響較大,且當前產業發展主要依靠資本與人力驅動,知識投入作用較小。說明當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仍處于技術起步階段,必須轉變發展思路,進一步加強知識與技術積累,培育內在競爭力,推動產業整體發展及轉型升級。
【關鍵詞】戰略性新興產業 全要素生產率 生物醫藥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支撐中國經濟提質增效的關鍵引擎,是推動經濟結構轉型與升級的重要途徑?!段鞑看箝_發“十三五”規劃》中將生物醫藥產業列入重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進一步明確了重慶生物醫藥產業處于全國的發展前沿。但同時,我國生物醫藥產業仍普遍存在著集中程度低,企業規模小等問題,難以形成規模效應以達到長效穩定發展。而目前現有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研究仍集中于資本與人力的投入力度,較少考慮到知識存量的作用。
而全要素生產率(TFP)是指在去除資本和勞動力這兩大主要要素影響后,其他生產要素產生的產出增長率。通過對重慶生物醫藥產業全要生產率展開研究,分析其發展要素與變化趨勢,有利于為地方乃至國家層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整體發展與轉型升級層面制定合適的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策略。
一、重慶生物醫藥產業全要素生產率的計算
(一)模型設定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相應具有技術密集與資本積聚的特征,知識存量的投入在其研發和生產過程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此基礎上,本文對重慶生物醫藥產業設定的CD生產函數如下
(二)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來自《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及《重慶統計年鑒》。主營業務收入,資本存量,科技活動人員,知識存量為主要變量,變量的具體處理方式可見表1。
專利申請數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衡量知識變量,本文采用OECD標準使用永續盤存法進行知識存量的計算,其基本公式如下:
檢驗結果說明模型擬合效果極好,并將系數估計值帶入到式(1)中,即可求出重慶生物醫藥產業2002-2015年全要素生產率。計算結果如圖1所示。
二、全要素生產率及驅動要素分析
(一)全要素生產率分析
由圖一可以看出,2002-2015年間重慶生物醫藥產業全要素生產率整體保持較穩定狀態,但仍呈現出一定交替波動。
(1)2002-2008年,全要素生產率起伏波動且呈遞減趨勢,但仍保持較好發展水平??赡茉谟谧约尤胧澜缳Q易組織,貿易自由化的顯著發展帶動了中國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同時因面臨2008年金融危機較大沖擊,導致全要素生產率出現明顯下滑。
(2)2009-2011年,全要素生產率保持上升勢頭。適逢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促進政策在國家層面的制定與重慶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的建設,重慶生物醫藥產業恢復迅速并進入產業穩定發展快車道。
(3)2012-2015年,全要素生產率大幅度下降后保持了穩定增長。主要原因在于2012年重慶市政府開始出臺相關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可能存在一哄而上、要素缺乏等問題。
(二)產業驅動影響要素分析
通過分析各生產要素的產出彈性可以看出,物質資本、人力資本與知識存量的投入每增長1%可分別帶動業務收入增長52.9%、62.3%和32.3%,其中知識貢獻率相對偏低。說明2002-2015年期間重慶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仍主要依靠資本驅動技術研發,需要進行產業升級。
三、研究結論及啟示
本文以重慶生物醫藥產業這種技術與知識雙重驅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2002-2015年數據的回歸分析發現近階段戰略新興產業發展中過于強調資本要素的驅動作用,而全要素生產率的貢獻程度并不持續。
基于上述研究結論,實現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可持續發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技術創新提升內在競爭力。轉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動力機制,提高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克服關鍵核心技術,實現技術創新成果的有效轉化。
第二,科學制定優化產業政策。強化政府在產業制度環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避免政策的“盲目上馬”,實時定位產業發展動向,針對具體產業實施定向的產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