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謝巍娥 申云帆
在脫貧攻堅一線,有一群忙忙碌碌、無私奉獻的人,只要和他們聊天,三句話不離“脫貧攻堅”。為了順利打贏這場偉大的戰役,他們默默無聞、任勞任怨,投入滿腔熱情。正是因為他們的真心付出,百姓的生活才變得越來越好。本文聚焦3位普普通通的扶貧干部,記錄他們真實的工作狀態,展現他們的內心世界。
坐落于貴州省梵凈山東麓的松桃自治縣,共有1萬多名扶貧干部奮斗在基層一線。近年來,他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這場偉大的戰役之中。
“我變了很多。”眼前這個大大咧咧的女孩叫田旭,和普通女孩一樣,她喜歡穿漂亮的衣服,化上精致的妝容。每說一句話,嘴角的酒窩就會不自覺地跑出來,讓人忍不住想和她多聊兩句。
來到瓦溪鄉任黨委書記之前,田旭當過老師、鄉鎮副書記、團縣委書記,她說管理一個鄉和管理一個班級差不多,首先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作為松桃最年輕的鄉黨委書記,田旭時常來回奔波于瓦溪鄉的村落與縣城之間,去縣里開一次會單程要兩個小時,還要先過重慶的地盤再回到貴州境內,然而她并不覺得辛苦。她說,把自己想象成是在北上廣上班就好了。
在全縣開展透風漏雨補短和人居環境整治那段時間,田旭按照縣里統一部署,大力推行村民自治,成立村組理事會。每家每戶需要改什么、補什么由理事會來定,駐村干部、攻堅隊員負責入戶核實并進行研判即可,最后再根據每戶所需物資發放給群眾,由群眾自行投工投勞進行修繕。
為了引導群眾美化居住環境,她上網查閱各種國內外的美麗鄉村圖片,編輯成微信公眾號推送,同時鼓勵積極性高的村民在自家門前用竹籬笆圍建花壇,并免費為村民們提供花種。
為了號召外出務工群眾回鄉搞建設,田旭利用線上+線下模式進行宣傳動員,動員鄉親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一線。村民們都說,自從田書記來了后,鄉容鄉貌大為改觀,村里村外都干凈多了。
今年31歲的田旭,還是一個3歲孩子的媽媽,自擔任鄉黨委書記以來,她很少回家,不過每天會和孩子進行視頻通話。“刷刷存在感,讓他知道媽媽是誰。”田旭笑著說。
在田旭看來,所謂育兒就是為了孩子有一天能更好地離開父母,因此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讓孩子獨立成長是件很重要的事。而今,每天積極履行工作職責,對得起組織的信任,服務好瓦溪群眾,使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是她最大的心愿。
“生命的長度不能控制,但寬度我可以自己去追求。”田旭堅定地說。
“林老師,山上著火了。”正在整理扶貧檔案的林海,立馬停下手中的工作,與村主任一同趕往了現場。
此刻,山上的草木正在熊熊燃燒,如果不能及時撲滅,另一頭的松樹林一定會被引燃,后果不堪設想。
這是林海第一次撲火,他說自己當時腦海里只有一個念頭,就是一定要把火撲滅。正是因為這一次成功滅火,徹底地拉近了林海與平會村村民們之間的距離。
回想林海剛到平會村那會兒,村民們都認為這個戴著眼鏡,看起來文文弱弱的城里人,肯定是來“鍍金”的。

銅仁市松桃自治縣甘龍鎮平會村駐村干部林海(左一)走訪貧困戶。(受訪者供圖)
2018年3月,本是銅仁廣播電視大學法學專業教師的林海,在組織的安排下,來到了甘龍鎮平會村任駐村干部。自駐村以來,林海除了完成通組路、改電、改水的任務之外,也積極地與村民們打成一片。
就在前不久,貧困戶周尚華被診斷為子宮癌,因為擔心費用問題,一直不肯復查,精神萎靡。
“不要擔心費用,你有合作醫療,現在又可以醫療轉診,快去復查吧。”林海多次上門去做她的思想工作。在充分了解政策之后,周尚華終于答應再做一次檢查,好在有驚無險,并沒有什么大礙。
其實,林海的妻子也曾是脫貧攻堅一線的工作人員,妻子所在的萬山區敖寨鄉也正值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那時,他們的孩子還不到3歲,全靠奶奶幫忙帶。
“我和妻子都很想生二孩,可就是沒有時間。”林海笑著說,銅仁市區到平會村需要5個小時,每回一次家,總共就待兩天,但有一天的時間都是在路上。“每次離家時,寶貝女兒都會緊緊攥著我的手,不放我走。”林海紅著眼睛說。
今年,林海光榮地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他說會盡自己的全力站好最后一班崗。再過不久,林海的駐村工作即將到期。“到那時,我們想爭取再生一個。”林海滿臉幸福地說。
“老人家,這是您的兒子嗎?”“不是,這是我的幫扶干部小林。”在貧困戶舒文妹家門前,27歲的胡小林正在幫忙硬化門前的道路,來往的人們都錯以為他是舒文妹的兒子。
舒文妹曾是出了名的懶。胡小林剛到舒文妹家時,人畜混居的生活環境讓這個90后年輕小伙子幾乎作嘔。無論怎么勸,這個59歲的單身漢都不為所動。
“家里太臭了,床單和衣服臟得硬邦邦,幾乎10年都沒有下過水。”胡小林只得自己動手幫他打掃衛生,并自掏腰包,為他買了全新的四件套、棉被、鞋柜以及生活用品。
胡小林的好,舒文妹一直看在眼里,他對胡小林說:“我要給你爭光。”這個曾經的邋遢大叔,現在不僅開始自己打掃衛生,思想也有了明顯的轉變。據舒文妹自己算賬,他今年的收入已達到2萬元。
“把身子撲在基層,把心落在貧困戶身上”是胡小林信奉的工作信念。
胡小林是習水人,從今年春節到現在,還沒回過一次家。在胡小林的心中,既然選擇了這個工作,就只顧風雨兼程。他一直有一個愿望,等到松桃全縣出列之后,每個節假日他都要回家去看看自己的父母。
“我弟弟都有兩個孩子了。”胡小林笑言,幫扶干部干了兩年,一直沒時間談戀愛,今年7月,終于有了女朋友。談到未來,他激動地說,明年,一定要完成自己的終身大事。
今年10月,松桃苗族自治縣為確保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進一步強化結對幫扶工作,要求一線駐村干部和幫扶干部要去貧困戶家里,與貧困戶同吃連心飯、共同勞動,做好結對幫扶工作。
就在10天前,林海剛和平會村的村民們吃了一頓連心飯,他們在飯桌上開心地話家常、談政策;前幾天,胡小林專程拉來砂石和水泥,幫助舒文妹對房子進行危房改造;在一次群眾會議上,田旭還在跟村民們商量,盡早讓瓦溪鄉更美,讓老百姓更富……
他們是全省數萬名扶貧干部默默奉獻的縮影,他們都認為能夠參與脫貧攻堅,是一件既光榮又艱巨的使命和任務。而脫貧攻堅,也早已在他們的人生軌跡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痛并快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