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劉錫秋
貴陽市全面精準開展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農民全員培訓,以培訓促就業創業、以就業創業促脫貧,探索出一條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從輸血到造血的就業扶貧新路子。
近年來,貴陽市按照強化省會擔當、為脫貧攻堅全勝做表率走前列做貢獻的要求,緊扣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貧困群眾的內在需要,全面精準開展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農民全員培訓,以培訓促就業創業、以就業創業促脫貧,探索出一條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從輸血到造血的就業扶貧新路子。
“以前做夢都沒想到,每個月能賺這么多錢,真是太感謝政府提供的免費技能培訓了。”開陽縣貧困村民鄭成碧笑著說,由于年齡較大又沒有學歷,之前她一直靠打零工補貼家用。去年,她參加了由縣人社局組織的育嬰師技能培訓,在順利考取國家初級育嬰師資格證后做了月嫂,月收入能達到1萬余元。
這是貴陽市開展勞動力培訓助推就業脫貧的一個生動佐證。
近年來,貴陽市先后印發《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貴陽市精準推進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促進就業脫貧工作方案的通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貴陽市農民全員培訓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的通知》等文件,成立領導小組,分解目標任務,明確工作措施,針對全體農民、未就業農村勞動力、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和輸出到省內外就業的農村勞動力,開展不同層次、不同類別、不同方式的扶貧扶志綜合素質提升培訓,包括感恩培訓、政策培訓、技能培訓、外出參觀學習培訓、送文化下鄉培訓以及脫盲再教育培訓等。
僅今年以來,全市已完成農民綜合素質提升培訓70.52萬人次;完成農民就業技能培訓3.5萬人次,其中轉移勞動力培訓3.11萬人次;完成勞務輸出培訓2.13萬人次;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培訓1605人次,培訓后初次就業率達90%;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培訓1062人次,培訓后初次就業率達81%。
圍繞產業革命,貴陽市大力開展針對農村勞動力的種植、養殖技術培訓,加快構建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開展貧困村致富帶頭人培訓,為每個極貧村培養一名致富帶頭人;對應往屆農村初高中畢業生、返鄉農民工、農村復轉軍人開展農村青年職業學歷教育培訓;針對省內外企業的用工需求,以制造業、建筑業、服務業、旅游業、民族手工業、農業產品銷售等為重點開展農村轉移勞動力技能培訓,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和易地搬遷勞動力家庭至少1人以上實現就業。
職業技能培訓是全面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提高就業質量的一個根本舉措。針對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與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參訓意識不強的現狀,貴陽市以鄉(鎮)、村為單位,在田間地頭、村舍房墻、各培訓點、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增設宣傳標語,引導農民主動學習就業技能。通過廣播、電視、電影、網站、微信、村宣傳欄、宣傳手冊等多種方式,大力開展脫盲教育和就業致富典型等宣傳,營造良好氛圍。
為提高培訓針對性,貴陽市以農村勞動力培訓意愿為導向,緊緊聚焦需求,對擬轉移就業的貧困勞動力,強化實際操作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培養,使其達到上崗要求或掌握初級以上職業技能;對在家務農的貧困勞動力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農業生產經營技能培訓,提高農業實操水平;對有創業意愿的貧困勞動力,開展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培訓和創業實訓,提高創業成功率;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特色培訓項目,包括鄉村特色旅游培訓、民族特色手工藝培訓、電子商務培訓等。

經過就業培訓的少數民族婦女參加貴陽市第四屆技能之星暨首屆甲秀工匠競技大賽。(貴陽市就業與職業技能開發中心供圖)
此外,還通過在培訓現場開招聘會的方式,開展就業崗位推薦服務,切實提高培訓就業率。修文縣將轄區內的家政服務企業引入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家政服務員培訓班;白云區美容師培訓班開展現場招聘推薦,部分學員實現勞務輸出及本地就業;觀山湖區在培訓中邀請貴州吉利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貴州興隆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貴州方盛汽車飾件有限公司等轄區重點企業到培訓班開展宣講、雙選洽談會等活動,有效幫助學員實現就業。
為切實做好農村勞動力數據信息采集工作,貴陽市以扶貧部門對當地貧困對象的精準識別為基礎,以鄉鎮為單位,充分發揮鄉鎮干部、村支“兩委”、駐村干部、勞動保障協理員、扶貧隊員、結對幫扶人員的作用,通過入戶調查,摸清貧困勞動力的年齡結構、文化程度、身體狀況、就業狀況、培訓就業意愿等信息,以家庭(戶)為單位,建立一戶一冊、一人一檔就業扶貧和全員培訓檔案等臺賬,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做好全程跟蹤服務,實施動態管理。
同時,注重對各個環節的監督管理,嚴格按照資金使用相關要求和原則實施培訓,細化工作分工,優化培訓流程。
嚴格培訓開班審批。開班計劃由符合條件的培訓機構根據實際需求報相關職能部門審批,各職能部門重點審核培訓課時是否合理,培訓師資、場地、實操工位是否能滿足實際需要。
加強培訓過程監管。全員培訓嚴格按照教學計劃規范實施,做好監管檢查記錄,確保培訓過程真實有效。
重視培訓質量考核。為確保培訓質量,參加培訓的學員培訓結束后,需參加考核。國家職業目錄清單的工種需參加職業技能鑒定或專項能力考核,不在國家職業目錄清單的工種需參加結業考核,合格后發放職業資格證書(專項能力證書)或合格證。
嚴格資金撥付。各區(市、縣)嚴格按照具體申報和撥付流程,實行聯席會議制度和公示制度。根據教學計劃、學員考勤記錄、培訓檢查記錄表、學員情況反饋等基礎臺賬,審議各項補貼資金申請和撥付工作,確保培訓資金安全。
確保培訓質量。清鎮市就業局在推行全員培訓之初就提出“考培分離,內外監督”的工作要求,把培訓考核審批放在培訓科、培訓考核放在專業性較強的鑒定辦,同時加強局基金監督科、監察室的外部監督,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培訓質量和資金安全。
為充分發揮省會城市的擔當精神,貴陽市擴大職業技能培訓和全員培訓覆蓋面,凡是符合條件的貴州省內農村勞動力均可到貴陽市參加政策性補貼培訓。不少不屬于貴陽市戶籍的貧困勞動力,在貴陽市參加培訓實現就業創業后,一舉摘掉了窮帽。
在對口幫扶縣,貴陽市還采取多種培訓方式進行助力。對在貧困縣本地實現就業脫貧的貧困勞動力,積極配合當地人社部門開展技能培訓;當地沒有教學條件的,提供培訓機構、培訓師資等方面的支持;對有意愿到貴陽市集中培訓的,幫助聯系及落實培訓機構。
在此過程中,還積極推進優質培訓機構進村入戶,與當地人社部門共同對農民開展培訓政策宣傳,組織農民積極參加技能培訓。以送教上門的方式,減輕當地農民外出培訓顧慮,使其在家門口就能學到一技之長。
今年以來,貴陽市共幫扶普安縣、望謨縣、長順縣、鎮寧自治縣、印江自治縣等開展農民技能培訓2406人,涉及中式烹調、家政服務、種植養殖等適合農村勞動力就業的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