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全球化時代特征與文藝理論研究論綱

2019-06-17 01:32:29杜書瀛
江漢論壇 2019年5期
關鍵詞:全球化

摘要:“全球化”與“全球化時代”二者不能等同;它們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很大區別的概念。從最寬泛的意義上說,全球化在人類產生以來就一直進行著,但速度極為緩慢。資本主義時代全球化加速發展,但那時有“全球化”,卻算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時代”。20世紀至21世紀,電子媒介和互聯網的產生和發展使“時代”大變樣,世界才真正開始進入“全球化時代”。 “全球化時代”反對建“隔離墻”,它是空間界限崩塌、全球大融通的時代;“全球化時代”反對“單邊主義”,是多邊化、多元化、多樣化、無限豐富多彩的時代?!叭蚧瘯r代”使得社會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它必然引起文學藝術和美學發生亙古未有的巨大變化。在“全球化時代”,文學家、文藝學家和美學家將面臨許多新課題。

關鍵詞:全球化;全球化時代;空間界限崩塌;多邊主義

中圖分類號:I206.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854X(2019)05-0078-06

一、“全球化”與“全球化時代”

“全球化”與“全球化時代”并不能完全等同。按我的理解,對全球化這個概念可以作比較寬泛的理解,它是指地球上各種不同的文化,通過各種形式和各種途徑,在各種范圍、各種程度上,交往、碰撞(甚至免不了廝殺),互相影響、互相滲透、互相融通,從而某些方面或某些部分達到統一,實現一體化(如某些度量衡單位的統一、某些科學原理和技術手段的共識和共用);某些方面、某些部分雖難以一體化,例如在精神文化特別是在文學藝術等領域很難或不可能一體化,但可以在保持個性化、多邊化、多樣化、多元化的情況下,互相理解、彼此尊重、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達成某種價值共識和價值共享,促成全球性的文化繁榮。

這樣的全球化,人類產生以來就一直進行著。譬如古埃及和兩河流域各部族之間的交流(包括文的與武的碰撞和融合),古希臘各部族之間以及與波斯之間的交流(包括文的與武的碰撞和融合),中國自先秦時代以來中原部族與北方游牧部族的碰撞與融合,西漢張騫通西域,西漢末佛教東來以及之后三國時期朱士行、東晉法顯、唐代玄奘和義凈等僧人西行取經,西方中世紀天主教發動的十字軍東征,13世紀蒙古人通過征戰建立橫跨歐亞的大帝國,13世紀下半葉馬可·波羅游歷中國并著《馬可·波羅游記》,15世紀航海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近代以來中西經濟貿易往來,以及文化上的西學東漸和東學西漸,19世紀40年代的鴉片戰爭以及此后英法聯軍、八國聯軍侵入北京……這些都是世界上不同地區、不同族群、不同國家通過文武兩種方式進行的全球化。

進入資本主義時代,全球化急速發展、大踏步前行。《共產黨宣言》中已經論及: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動派怎樣惋惜,資產階級還是挖掉了工業腳下的民族基礎。古老的民族工業被消滅了,并且每天還在被消滅。它們被新的工業排擠掉了,新的工業的建立已經成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關的問題;這些工業所加工的,已經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來自極其遙遠的地區的原料;它們的產品不僅供本國消費,而且同時供世界各地消費。舊的、靠國產品來滿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極其遙遠的國家和地帶的產品來滿足的需要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于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①

但是,這時還不能稱為“全球化時代”。20世紀至21世紀,電子媒介和互聯網的產生和發展使“時代”大變樣。1926年英國人貝爾德發明了機械電視,次年美國紐約、新澤西、華盛頓開始電視聯播實驗;1931年電子電視在洛杉磯和莫斯科開始試驗廣播;1936年英國開辦世界第一座電視臺,次年英國第一次進行戶外電視實況轉播;1949年美國出現了電纜電視;1958年美國首次將衛星用于通訊傳播;1962年美國在世界上率先利用衛星傳播電視圖像;此后,衛星電視轉播和直播逐漸遍及全球。1946年世界上出現了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1956年晶體管電子計算機誕生;1959年出現集成電路計算機;1976年,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制成;如今電腦走進千家萬戶。更偉大的發明是互聯網,它是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至今幾乎覆蓋了全世界,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古人所謂“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劉勰),“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陸機)。此外,還有手機的發明和迅速普及……

所有這一切,使全球化速度發生質的飛躍,地球真的如麥克盧漢所說,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這才開始進入實際意義上的“全球化時代”。詹姆遜說:“全球化應該說是一種電子計算機控制的空間,在這個空間中,貨幣資本已經接近了它的最終的解區域化,作為信息它將瞬間從一個節點到另一個節點,橫穿有形的地球、有形的物質世界?!雹?有的學者說,所謂全球化,實際上無非是空間的重組,或者說是空間界限的崩潰。而空間界限過去一直是權力角逐的焦點。在這個時代,全球各個民族各個國家各個地域進行著大交流大融通,打破了作為權力角逐焦點的空間界限。

雖然學者們的這些話不能完全概括“全球化時代”的全部含義,但它已經透露出作為一個“時代”的某些本質特征。

二、全球化時代是空間界限崩塌的時代

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打破了空間阻隔——我這里主要指人為設置的阻隔,至于天然屏障,如喜馬拉雅山阻斷中印,太平洋隔開中美,等等,當另作別論??臻g界限的崩塌,既是全球化實踐的結果,也是“全球化時代”的標志性特征之一??臻g界限崩塌的實現當然有一個發展和運行過程。從空間界限開始崩塌,到加速崩塌,再到最后完全崩塌,世界大交流、大融通,從而實現各個地區、各個民族、各個國家的人們對全球文明無障礙的共識共享,這中間充滿波折和斗爭?,F在的世界,空間界限還崩塌得不那么徹底,所以當今也還只是“全球化時代”的起始階段和初級階段。

回顧以往的時代,雖然全球化也在極其緩慢地進行著,但從總體說,其根本特點卻是“隔”。“全球化時代”之前,特別是在古老的年代,各地區、各部族、各國家之間,用老子的話說常常是“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時間越是往前推,越是如此。為什么?這有兩種原因。一是,在人類社會還不怎么發達的年代,由于各種條件例如主觀的認知能力和客觀的交通工具等的限制,像大山、大河、大海的阻隔,無法交通,各個地區之間的交流往往十分困難,因而聯系也十分有限。二是,那時候,物資匱乏,除了空氣和陽光之外,其他,像水源、土地、人員等,都是一個部族、一個國家維持其生命延續的要害物資,不同地區、不同部族、不同國家的人們都會視之為生命之本。這些物資不足怎么辦?就要互相爭奪。為了保護自己占領的土地和水源及其他生產生活物資,就會設置障礙加以阻隔,防止外人搶掠。這種阻隔的設立,使得各部族、各國家之間,壁壘森嚴,界限分明。譬如中國,自先秦起就筑長城——齊長城、秦長城一直到明長城,把中原與北方游牧民族“隔”開,防止游牧民族來掠奪財產、人員。除了物質上的“隔”,還有制度上和精神上的“隔”。由于各地區各部族各國家之間長期互不了解、互不信任,怕受侵害,常常產生對外交往的恐懼;還有,由于長期封閉,夜郎自大,以為自己的制度最優越,自己的思想文化最優秀,而“異族”則是蠻人,不須同他們交流,從而產生頑固的排外思想。于是設立制度上的“長城”和精神上的“長城”進行阻隔。例如,明朝洪武四年頒布“海禁令”,嚴禁官民私自出海與外國互市,也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對外來思想文化,也常常予以鄙視。至清代,雖然國際國內形勢使得“海禁”松動,但從統治者主觀來說,仍然是與世“阻隔”的思想和心理纏繞腦際。特別是在精神上思想上,更是從內心設置與外界交流的屏障,視外來思想、制度為洪水猛獸。清代統治者,不但防外人,而且也防接受了外來思想的中國人,防新思想、新言論。他們崇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信條,鉗制輿論,讓老百姓閉嘴。他們大興文字獄,連“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這樣的詩句,都被作為“反叛”的言論而治罪。到清末,他們尤其要剝奪思想者的發言權。

全球化就是要打破阻隔,掃除障礙?!叭蚧瘯r代”主張拆“墻”而反對建“隔離墻”,它是以空間界限的崩塌為重要標志。從全球來看,資本主義時代對壁壘進行了有力沖擊。資本主義總體說是“拆墻”的時代,是變“隔”為“通”的時代。到近些年,仍然是“拆”、“拆”、“拆”——1990年6月,德國正式拆除了柏林墻;近一兩年,朝鮮半島的“三八線”也要打通。這是時代大趨勢,歷史大方向。但,這是一個艱難的歷程。某些人,即使號稱民主國家里的某些人,頭腦里“壁壘”陰魂依然不散。請看,最近自稱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總統特朗普先生,不是要花巨資筑“隔離墻”嗎?這立刻使人想起中國古人筑的“長城”。歷史何其相似乃爾!這是歷史的回光返照嗎?不管特朗普先生筑“隔離墻”有著怎樣的緣由,但總讓人覺得是21世紀的歷史幽默。不僅如此。特朗普先生還要在國民輿論方面設“隔離墻”,阻斷言路,聽不得不入耳的話——在記者招待會上粗暴打斷他不喜歡聽的記者發言,甚至公然剝奪記者的提問權。

近一個世紀以來,中國這個自古以來就有“隔”的傳統的國家,情況也好不了多少。例如蔣介石就對國民的思想言論設“隔離墻”——他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怕老百姓說話,怕老百姓批評。1946年著名學者聞一多說了幾句蔣介石不中聽的話,就被暗殺。

在“全球化時代”,不但要清除“物質上”的“隔離墻”,也要清除種種精神上思想上的“隔離墻”;不但要清除國與國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阻礙思想文化交流的“隔離墻”,也要清除民族內部國家內部阻斷言路、阻礙老百姓之間思想文化交流的“隔離墻”。要“通”,不要“隔”。要讓老百姓暢所欲言。毛澤東說得好:讓老百姓講話,天塌不下來。老百姓能夠大膽說真話,能夠說自己的話,能夠不說假話、不說套話、不說空話,應該成為社會風尚。

三、全球化時代是多邊化多元化多樣化的時代

以往某些人似乎有一種誤解:全球化就是一體化,而一體化就意味著“一律化”,“一律化”再進一步就是世界的“格式化”。

請問:將世界“格式化”能走到“全球化時代”嗎?倘若真如此,世界將會多么單調、刻板、枯燥、乏味!

這不是全球化,而是單一化、單邊化。這是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實行單邊主義路線。單一化、單邊化,只要我這一“邊”而不要眾多的另一“邊”,必然化“多”為“一”,化“繁華”為“單調”。這就消滅了世界的豐富多彩。

單邊主義不是“全球化時代”的特點,倒是“全球化時代”以前的特點。

封建主義時代是單邊主義時代。帝國主義(不管是封建帝國主義、資本帝國主義還是別的什么帝國主義)都是行單邊主義之道。他們都是唯有“我”這一邊而無視“對方”那一邊。封建君主和帝國元首,對內對外都是唯我獨尊。天無二日,世無二君。例如中國歷代的封建皇帝,一切都是“朕”說了算,金口玉言,一言堂,一元化。這是絕對的單邊主義。

資本主義時代,按理說,應該是對單邊主義的強烈沖擊。應該奉行多邊主義,倡行多邊化,多元化,多樣化,互利共贏。但是,封建主義時代單邊主義的余毒如此頑固,影響如此深遠。直到現代,有的國家領導人在處理與他國、他民族的關系上,還是霸氣十足,總想當世界警察總監,并力圖主宰全球。最近,單邊主義更加露骨,不惜破壞WTO的協定,而且接連退“約”或威脅退“約”。這不僅是單邊主義,而且是獨邊主義。

政治經濟上的單邊主義十分令人厭惡。文化上的單邊主義是不是同樣令人厭惡呢?

文化上的單邊主義就會造成思想文化特別是文學藝術的單一化,一律化、格式化。用中國古人的話說就是“同而不和”。從根本上說,這與世界的豐富多彩的本來面目水火不容。

世界萬事萬物,不管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本來都是多元性、多樣性的組合。這就是中國古人所說的“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即必須“和而不同”。例如烹調,油鹽醬醋組合在一起,才有美味;交響樂,管樂、弦樂、旋律、節奏、節拍、速度、力度、音色、調式、和聲等組合在一起,才會有美妙的音樂;天上的彩虹,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組合,才會讓人歌頌“誰持彩練當空舞”?!叭蚧瘯r代”應該是遵循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客觀規律和本來面目弘揚“和而不同”精神的時代。

單邊主義,“同而不和”,這是文化的大敵。奉行“同而不和”的文化單邊主義路線,就是要讓文化荒漠化,要讓文化斷子絕孫。

馬克思在《評普魯士最近的書報檢查令》中曾說:

你們贊美大自然令人賞心悅目的千姿百態

和無窮無盡的豐富寶藏,你們并不要求玫瑰花

散發出和紫羅蘭一樣的芳香,但你們為什么卻

要求世界上最豐富的東西——精神只能有一種

存在形式呢?我是一個幽默的人,可是法律卻

命令我用嚴肅的筆調。我是一個豪放不羈的人,

可是法律卻指定我用謙遜的風格。一片灰色就

是這種自由所許可的唯一色彩。每一滴露水在

太陽的照耀下都閃現著無窮無盡的色彩。但是

精神的太陽,無論它照耀著多少個體,無論它

照耀什么事物,卻只準產生一種色彩,就是官

方的色彩!精神的最主要形式是歡樂、光明,

但你們卻要使陰暗成為精神的唯一合適的表現;

精神只準穿著黑色的衣服,可是花叢中卻沒有

一枝黑色的花朵。精神的實質始終就是真理本

身,而你們要把什么東西變成精神的實質呢?③

馬克思說得何等好??!

應該像反對政治經濟上的單邊主義一樣,也要堅決反對思想文化特別是文學藝術的單邊主義。人民需要一個多邊化、多元化、多樣化、無限豐富多彩的文化地球。

四、全球化時代對社會生活的改變

“全球化時代”出現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鮮事兒,例如所謂“賽博空間”。僅從賽博空間也可以略微窺見“全球化時代”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2004年5月11日,我在一個有關賽博空間的學術對話會上,聽了荷蘭鹿特丹愛拉斯謨大學哲學系教授約西·德·穆爾《歡迎到賽博空間來:進入人性歷史的另一種可能》的報告后,有一個即興發言,主要意思是說:賽博空間作為電子網絡空間,不是通常的空間,而是特殊的空間,是“超”空間——超地理空間,超歷史空間;是“后”空間——后地理空間,后歷史空間。賽博空間是數據的圖表式表現,是腦子里的光速……我與在美國的女兒每周通一次至數次網絡可視電話,鼠標一點,女兒和小外孫、外孫女,立刻出現在屏幕上,看到孩子們向我招手,沖我喊:“嗨,爺爺!”萬里咫尺,中國、美國,空間距離瞬時濃縮為一個點,神話中的孫悟空也未必能夠做到。這是一二十年前像我這樣近于老朽的中國學者聞所未聞、也不可想象的事情。但今天,賽博空間就在我們的周圍,就在我的身旁,我似乎可以觸摸它。

我想,加拿大科幻小說家威廉·吉普森于上個世紀80年代提出“賽博空間”這個詞的時候,未必會想到它在今天的世界上,特別是在今天的中國會如此風光,在人們的生活中會發生如此大的影響,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互聯網、賽博空間的出現會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情感方式。我和妻子有一次談起,為什么我們同女兒、同外孫外孫女,彼此分離,遠隔萬里,卻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思念得牽腸掛肚、撕心裂肺?妻子的答案是:多虧了網絡可視電話。現在,用我的話說:多虧了賽博空間和互聯網。網絡可視電話一通,等于每周見一次面或數次面;而且每天(甚至隨時)都可以有電子郵件來往。有什么話,寫個“伊妹兒”,一點鼠標,瞬間,過去了;一會兒,信息反饋回來了。多少思念,在賽博空間中化解了。如果《紅樓夢》中遠嫁千里之外(比我女兒近多了)的探春生活在今天,是否還會有那樣生離死別的悲痛?

概括地說:在全球化時代,電子媒介、賽博空間和互聯網這個最富有活力和潛力的生產力的大發展,使人們的生產方式和內容、生活方式和內容、思維方式和內容、感情方式和內容、感受方式和內容,等等,都發生了重大改變。

五、全球化時代對文學藝術的改變

2000年金秋,美國著名學者米勒教授在北京召開的“文學理論的未來:中國與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作了一個長篇發言,借德里達的話闡述了全球化時代(或者用他發言中的話說“電信技術時代、電子媒介時代”)文學將要面臨的“悲慘”命運,引起了與會者不小震動和爭論,鄙人有幸在場。當時我對米勒教授的觀點雖然有些疑惑、不解,甚至還有些不滿,但對他發言的蘇格拉底式的循循善誘和雄辯,十分佩服。這個發言后來以《全球化時代文學研究還會繼續存在嗎?》為題,發表在2001年第1期《文學評論》上。米勒一開始就引述了雅克·德里達《明信片》中的一段話:“……在特定的電信技術王國中(從這個意義上說,政治影響倒在其次),整個的所謂文學的時代(即使不是全部)將不復存在。哲學、精神分析學都在劫難逃,甚至連情書也不能幸免。”然后,他的整個發言就圍繞這段話的思想加以發揮。米勒說:“德里達就是這樣斷言的:電信時代的變化不僅僅是改變,而且會確定無疑地導致文學、哲學、精神分析學,甚至情書的終結。他說了一句斬釘截鐵的話:再也不要寫什么情書了!”德里達的話對于文學工作者、文學愛好者,甚至所有慣于以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一個打擊。米勒在轉述德里達的話時,也盡量照顧人們的這種情緒,說得委婉、儲蓄。但,他是贊同德里達的,這個意思表達得很明白:“盡管德里達對文學愛好有加,但是他的著作,像《喪鐘》和《明信片》,的確加速了文學的終結……在西方,文學這個概念不可避免地要與笛卡兒的自我觀念、印刷技術、西方式的民主和民族獨立國家概念,以及在這些民主框架下,言論自由的權利聯系在一起。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學只是最近的事情,開始于十七世紀末、十八世紀初的西歐。它可能會走向終結,但這絕對不會是文明的終結。事實上,如果德里達是對的(而且我相信他是對的),那么,新的電信時代正在通過改變文學存在的前提和共生因素而把它引向終結?!蹦敲矗拔膶W存在的前提和共生因素”是怎樣被“改變”的呢?他說:“照相機、電報、打印機、電話、留聲機、電影放映機、無線電收音機、卡式錄音機、電視機,還有現在的激光唱盤、VCD和DVD、移動電話、電腦、通訊衛星和國際互聯網——我們都知道這些裝置是什么,而且深刻地領會到了它們的力量和影響怎樣在過去的150年間,變得越來越大?!庇谑蔷蜐u漸造成了目前世界范圍內的如下狀況:“民族獨立國家自治權力的衰落或者說減弱、新的電子社區或者說網上社區的出現和發展、可能出現的將會導致感知經驗變異的全新的人類感受(正是這些變異,將會造就全新的網絡人類,他們遠離甚至拒絕文學、精神分析、哲學和情書)——這就是新的電信時代的三個后果?!雹?/p>

雖然德里達和米勒的話對于今天的中國來說有些言過其實,但是不能不承認他們抓住了問題的某些要害。文學藝術不會消亡,但是的確無可避免地發生了巨大變化。

20世紀末至21世紀,互聯網大發展并大普及,網絡文學也以人們難以想象的速度發展繁榮。2013年年底,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統計,文學網民人數已達2.27億,約占網民總人數的47%;以各種形式在網絡上發表過作品的人數高達2000萬,注冊網絡寫手達200萬,每年有六七萬部作品被簽約。在這種形勢促使之下,經過幾年醞釀,中國作家協會于2015年12月17日在北京成立了網絡文學委員會。之后,網絡文學更加迅猛發展。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發布的數據,至2016年6月,全國網民總數達7.10億,手機網民為6.56億;網絡文學用戶達3.08億,其中手機網絡文學用戶為2.81億。從1998年國內網絡小說“第一人”蔡智恒推出《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起,不到20年,中國網絡文學創作總數約1000萬部。據中國作家協會有關人士在接受采訪時介紹,目前國內網站簽約及推薦作家約有200萬人,還有超過2000萬人是網上注冊但未簽約的,加上不定期在網上寫短文、發段子的,網絡寫手可能超過5000萬人……

到今天,網絡文學的時代到來了——雖然它尚未取代紙質媒介的書寫文學而成為主流,但目前二分天下的局面已經開始出現。

六、全球化時代對文學理論、美學的改變

在全球化時代,除了電子媒介、賽博空間、互聯網給整個社會的生產和生活帶來根本變化之外,它所造成的影像大泛濫、符號大泛濫,也成為當今社會消費的一個重要現象。你不妨留心一下地鐵上的男男女女:十有八九低頭看手機,那么投入,那么忘我,有的一邊看一邊笑,旁若無人。他們中有許多是在看網上傳來的各種葷素“段子”。這些“段子”是不是一種新的“文學”形式呢?或者,至少它們其中是否也包含著某種“文學性”呢?

尤其是,電子媒介、賽博空間、互聯網,使得人人皆可進行文學創作、人人皆可成為作家的夢想真正變成現實?!拔膶W創作”可能不是幾十年前那樣的“文學創作”了。“作家”也可能不是幾十年前那樣的“作家”了。它們的外延、內涵,發生了人不知鬼不覺的變化。

面對這些新的審美現實,美學家、理論家怎能固守老的觀念老的陣地而不往前挪動挪動腳步呢?

隨著社會從外到內、從物質到精神的巨變,人們的審美文化實踐以及整個學術活動的內容和樣態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可能導致審美文化版圖(無論是“面積”還是“結構”)的改寫,以至美學學科結構的改變。

我認為,在全球化時代,文藝學、美學必須在承認電子媒介、互聯網的巨大沖擊使整個社會發生廣闊而深刻變化的基礎上,在承認生活與審美、生活與藝術之間關系發生新變化、出現新動向的基礎上,研究這些變化和動向,適應這些變化和動向,做出理論上的調整。文藝學家、美學家應該對新現象做出新解說,甚至不斷建立新理論。當然,我再次強調,對這些新變化、新動向也不能夸大其詞——似乎藝術、藝術家在這種新變化、新動向之中失去了意義,理論研究也失去了價值。人類的整個生活還要在新形勢下進行下去,藝術還會在變化中存在下去,生活和藝術還是照?;?特別是那些所謂高雅藝術(劇場藝術、音樂廳藝術、博物館藝術……)和藝術家作家的創作,也并沒有在所謂“生活審美化和審美生活化”浪潮中消失,恐怕也不會消失。2007年9月國家大劇院剛剛落成并進行試演出時,國家大劇院副院長鄧一江表示,“試演出期間將推出7臺劇目23場演出,包括《紅色娘子軍》、《天鵝湖》、《江姐》、《大夢敦煌》、《茶館》、《梅蘭芳》及青春版《牡丹亭》,涵蓋了歌劇、芭蕾、民族舞劇、話劇、京劇、昆劇等表演藝術門類”——這就是說,劇場藝術、音樂廳藝術、博物館藝術和藝術家作家的創作,還會繼續存在下去,至少在最近的將來是如此。對劇場藝術、音樂廳藝術、博物館藝術的理論研究也會存在,文藝學和美學不但會存在并且還會不斷發展。還是那句話:人是最豐富的,人的需要(包括人的審美需要、審美趣味、藝術愛好)也是最豐富、最多樣的。文學所創造的“內視世界”、影視所創造的“圖像世界”、網絡文學所創造的網絡審美世界,各有優勢,可以同時滿足人們不同的審美需要,它們應該共同發展,不能互相取代?!俺橄笏囆g”和“具象藝術”也可以并行不悖。即使是古典藝術,也沒有過時。誰敢說,古希臘的雕刻、貝多芬的音樂、曹雪芹的《紅樓夢》、泰戈爾的詩……過幾百年、幾千年就沒人看了、沒人喜歡了?而且,“精英藝術家”也不會被“卡拉OK演唱者”取代,他們在歷史長河中還會不斷涌現,并且會不斷產生照耀時代的巨星,歌唱家廖昌永們、鋼琴家郎朗們、小提琴家呂思清們……還會在以后的各個時代引領風騷。誰敢說,以后就永遠不能產生偉大藝術家?當然,審美活動和藝術會不斷呈現氣象萬千的新面貌,會不斷有新的方式、形式、形態,變換無窮。

正因為審美和藝術不會消亡、對審美和藝術的理論思考不會消亡,因此,理論會不斷更新——這就意味著: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文藝學和美學會隨時代前進而變換它們的思維形式、存在樣態和述說方式。任何理論都必須隨歷史實踐的發展變化而不斷發展變化,隨社會現實、審美活動和藝術實踐的不斷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正如前幾年熱議的文化研究雖然不一定會取代文學研究,但它肯定會大大改變文學研究,使它在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研究格局、研究版圖等方面發生重大變化一樣,網絡文學、網絡文學研究,同樣會使文藝學、美學在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研究格局、研究版圖等方面發生重大變化。

文藝學家和美學家將面臨許多新課題:目前就急需對審美和藝術的新現象如網絡藝術(網絡文學),短信藝術(短信文學),廣場藝術,狂歡藝術,晚會藝術,廣告藝術,包裝和裝飾藝術,街頭舞蹈,雜技藝術,人體藝術,卡拉OK,電視小說,電視散文,音樂TV,等等,進行理論解說。

再如,應該走出以往“學院美學”的狹窄院落,加強美學的“實踐”意義和“田野”意義。美學絕不僅僅是“知識追求”或“理性把握”,也絕不能僅僅局限于以往純文學、純藝術的“神圣領地”,而應該到審美和藝術所能達到的一切地方去,謀求新意義、新發展、新突破。舉一個例子:向以學院派著稱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的理論家們,就在2007年11月召開“媒介文化與網絡文學研討會”,向他們以往并不熟悉、正在現實中發生著的文化現象、藝術現象伸出探索之手。他們現在已經有了專門研究網絡文學的專家;中外文藝理論學會也成立了專門研究網絡文學的分會。

我建議:應該發展多形態的文藝學——哲學的、政治的、社會學的、心理學的、美學的、文本的、形式的、歷史的、文化的、“學院”的、“田野”的……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協同作戰、互補互動。要海納百川,各不同學派,各分支學科,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注釋:

① 參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5頁。

② 詹姆遜:《文化轉向》,胡亞敏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50頁。

③ 參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09頁。

④ 米勒:《全球化時代文學研究還會繼續存在嗎?》,《文學評論》2001年第1期。

作者簡介:杜書瀛,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100732。

(責任編輯? 劉保昌)

猜你喜歡
全球化
新冠疫情的暴發遠不是讓各國變得更加孤立,而是讓全球化出現改觀
英語文摘(2020年5期)2020-09-21 09:26:30
關于全球化與博物館再定義的幾點認識
中國博物館(2019年2期)2019-12-07 05:40:30
新舊全球化
英語文摘(2019年6期)2019-09-18 01:49:16
全球化減速:全球化已失去動力 精讀
英語文摘(2019年5期)2019-07-13 05:50:24
好奇心與全球化是如何推動旅游新主張的
英語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 03:03:28
凈能源危機:特朗普的貿易戰與全球化的終結
能源(2018年6期)2018-08-01 03:42:04
全球化陷阱
商周刊(2017年8期)2017-08-22 12:10:06
經濟全球化面臨4個重大挑戰
中國自行車(2017年5期)2017-06-24 10:45:32
“雙反”反出一個中國光伏加工全球化
能源(2016年10期)2016-02-28 11:33:26
全球化戰略必須因地制宜
IT時代周刊(2015年8期)2015-11-11 05:50: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刘亦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日韩小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91在线日韩在线播放|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日韩欧美国产区|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h视频在线|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欧美亚洲欧美区|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色婷婷成人|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亚洲国产黄色|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 精品久久久久无码|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青青草久久伊人| 亚洲第一色网站| 国产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软件|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精品不卡永久免费|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熟女日韩精品2区|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欧美亚洲香蕉| 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一级毛片| 97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www|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毛片视频网址|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欧美色视频日本|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性视频一区|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找国产毛片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亚洲人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自拍偷拍欧美| 日韩在线视频网| 毛片国产精品完整版| 99在线国产|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丁香婷婷久久| 国产乱人视频免费观看| 四虎AV麻豆|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国产原创第一页在线观看|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久久超级碰|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