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存
摘 要:民間游戲是改善親子關系的重要路徑。幼兒園要利用合適時機舉辦民間游戲親子運動會,通過民間游戲強化對家長的感染力,注重引導家長利用民間游戲的藝術性改善親子關系,同時注重利用民間游戲增加家長陪幼兒玩的興致。
關鍵詞:民間游戲;幼兒教育;親子關系;教育方式
中圖分類號:G6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3-0030-01
民間游戲是改善親子關系的一個重要途徑。每一位家長都應當重視與幼兒的游戲時間,陪伴幼兒成長,要多給幼兒一些時間和空間,與幼兒一起盡情地游戲,暫時忽視工作、學習,充分利用民間游戲促進親子關系發展。本文探討利用民間游戲促進親子關系發展的主要措施。
親子關系是幼兒發展人際關系的基礎,良好的親子關系能夠促使幼兒勇敢地與他人交往,并在人際交往中擁有正確的態度。但是,目前很多家長工作忙常常忽視與幼兒的相處,親子關系有待進一步發展。民間游戲親子運動會能夠體現出家長與幼兒之間的相互關心,展現出親密的親子關系,親子運動會進入高潮時也是親子關系得到巨大發展的時刻。因此,幼兒園可以在合適的時機舉辦民間游戲親子運動會,借此促進親子關系和諧發展。親子運動會的時間方面可以選擇大多數家長放假的周末,民間游戲項目方面可以從幼兒的運動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活動時間安排等方面綜合考慮。如果活動時間為一個小時,一般可以安排5個到6個游戲項目,以保證游戲時間充足,家長與幼兒能夠在變換游戲項目時得到適當的休息。例如,可以將“抓包”“丟沙包”“跳方格”等民間游戲安排為親子運動會項目,促進家長與幼兒的緊密配合,增加家長和幼兒的溝通交流,增加彼此之間的了解。
民間游戲不僅對幼兒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對家長同樣具有感染力。家長工作繁忙,沒有時間陪自己的孩子,自己的身心也很難得到真正放松。而民間游戲可以讓家長和幼兒同時放松下來,雙方在游戲中能夠獲得愉快的體驗。尤其是家長可以感受一下不一樣的生活,暫時忘卻工作中的煩惱。因此,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家長經常開展民間游戲,促進親子關系健康發展。例如,家長可以每天抽出半個小時的時間與幼兒一起玩跳繩。跳繩是每一位家長都會的民間游戲,但因為工作忙很多家長很少運動,或是不再玩跳繩,已經忘記兒時跳繩的樂趣。而與孩子一起跳繩,家長可以找回童年的樂趣,并且將自己會的跳繩方法教給幼兒。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與幼兒充分互動,而幼兒的快樂能夠感染家長,使家長積極與幼兒進行游戲互動。同時,跳繩的花樣較多,家長在與幼兒游戲時不僅可以采用傳統的玩法,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創新跳繩花樣,進而在跳繩游戲中體驗創新的樂趣。筆者發現,自從與家長溝通,讓其通過民間游戲發展親子關系之后,很多幼兒反映家長現在幾乎每天都會抽出時間來陪自己玩游戲。可見,民間游戲對家長也有著很強的感染力。
親子關系的發展也需要家長有一定的教育藝術性,家長要重視從藝術的角度與幼兒進行互動,提高互動的實際效果。家長可以從民間游戲的藝術性角度考慮,利用其藝術性特點改善親子關系。家長要明確自身角色的義務,明確自己需要在幼兒成長過程中擔任保護者、教育者的角色。幼兒在民間游戲中如何表現,要看家長如何做好榜樣,而身體力行的家長能夠使幼兒在民間游戲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敢于并善于應對各種壓力和挑戰。因此,在民間游戲中,家長要密切關注幼兒,發現他的閃光點,利用一切機會表揚和鼓勵幼兒,使幼兒獲得被肯定和認可的感受,促進幼兒更好地發展。此外,如果家長覺得自己在游戲過程中的表現還有不足之處,就應向幼兒表達歉意,讓幼兒在家長的引導下努力做一個更加優秀的人。
很多時候家長不愿意與幼兒一起玩游戲,是因為覺得沒有合適的項目,興致不高。為此,作為幼兒教師,為了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需要與家長進行積極且有效的溝通。要利用民間游戲激發家長陪幼兒玩游戲的興致,促進親子關系和諧發展,為提高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筆者發現,所在班級的幼兒在與教師一起玩游戲或是交流時,時常反映家長經常拒絕與孩子一起玩游戲,理由通常是“爸爸媽媽沒有時間、不會玩這個游戲”等,時間久了孩子也就不再要求家長陪自己一起玩游戲。而幼兒在幼兒園學會民間游戲的玩法之后,就可以將這些民間游戲帶回家,喚醒家長的童年記憶。這時,家長往往非常愿意與幼兒一起玩游戲,并興奮地告訴幼兒“我小時候也玩過這樣的游戲”。可見,民間游戲能夠喚起家長陪伴幼兒一起玩游戲的興致。
總之,民間游戲是改善親子關系的重要路徑。家長要重視幼兒的健康成長,通過民間游戲盡情地與幼兒一起玩耍,讓幼兒在民間游戲中感受快樂,體會家長的陪伴,使其能夠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因此,幼兒園要利用合適時機舉辦民間游戲親子運動會,通過開展民間游戲強化對家長的感染力,注重引導家長利用民間游戲的藝術性改善親子關系,同時注重利用民間游戲增加家長陪幼兒玩的興致。
參考文獻:
[1]倪曉燕.利用民間體育游戲促進幼兒健康發展[J].甘肅教育,2018(03).
[2]于愛華,李倩.論幼兒親子游戲的指導策略[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6(03).
[3]韋耀陽,馬小琴.親子游戲治療兒童心理障礙[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