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
【摘 要】目的:探究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的職業危害與自我防護措施。方法:采集2017年7月-2018年12月期間對我院消毒供應室28例護理人員作為本次的研究組(強化自我防護措施),同期另選取28例護理人員作為參照組(實施常規的保護措施),比較兩組防護結果。結果:研究組職業危害相關指標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T=4.526,P<0.05);研究組銳器刺傷發生率為2(7.14)%、呼吸道感染發生率為1(3.57)%,明顯低于參照組,(X?=9.253,P<0.05)。結論: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強化自我防護措施,有效減少職業危害性的發生,同時提升自我防護意識。
【關鍵詞】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職業危害;自我防護措施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occupational hazards and self-protection measures of nursing staff in disinfection and supply room.Methods: from July 2017 to December 2018, 28 nursing staff in the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group (to implement self-protective measures), and another 28 nursing staff were selected as the reference group (to carry out routine measures) in the same period.Compare the two groups of protection results.Results: The scores of occupational hazard related indicator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T=4.526, P<0.05).The incidence of sharp stab wound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2 (7.14)%, and the incidence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 was 1 (3.5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In the reference group, (X2 = 9.253, P < 0.05).Conclusion: The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nurses strengthen self-protection measures,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and at the same time enhance self-protection awareness.
Key words: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nursing staff; occupational hazards; self-protection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R722.1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1-0-01
近幾年,伴隨臨床醫學診療技術及消毒滅菌的不斷提升,消毒供應室也隨之不斷在擴大,促使護理人員的身體健康也遭到了更大的威脅 ,由于日常工作中與各個科室的大量污染物及銳利器械等多次接觸,極易發生職業危害。若及時對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造成的職業危害進行查找原因,對其給予對應的自我防護措施,已成為目前臨床眾多學者需要面臨解決的首要問題[1]。本文選自2017年7月-2018年12月期間對我院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搜集于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間對我院消毒供應室28例護理人員納入此次研究作為研究組(強化自我防護措施),同期另抽取28名護理人員作為參照組(實施常規措施)。其中研究組年齡22-39歲,平均年齡31歲;包括護士長1例、主管護師7例、護師9例、護士11例;學歷:本科:6例、大專17例、中專5例。參照組年齡23-42歲,平均年齡33歲;包括護士長1例、主管護師6例、護師12例、護士9例;學歷:本科:7例、大專15例、中專4例。各組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進行比對,P>0.05。
1.2 職業危害因素
1.21 包括(1)物理性因素(2)化學因素(3)生物性因素(4)護理人員缺乏職業防護意識不足因素。
1.3 措施
1.31 參照組:實施常規措施,(1)回收的物品固定專用的房間里拆包、分類,并選用適宜、有效的方法浸泡消毒,然后送入洗滌室。(2)安裝空氣凈化裝置,進出無菌區僅限于負責運送和發放無菌物品的人員,非無菌物品一律不得進入。(3)常規對包裝材料或容器進行清洗,并確保滅菌后保持干燥且排除空氣及蒸汽的穿透,以防滅菌后再次污染。(4)已滅菌的無菌包,應標記有效期為7~14d,過期物品則應重新包裝和滅菌后才可使用。(5)無菌物品的發放,原則上應下送。
1.32 研究組:實施加強自我防護措施包括:(1)物理因素:預防電擊或燙傷,使用熱流水對各種用品進行消毒,加強做好對機器檢查是否出現故障、保養,以確保將噪音降到最低。(2)化學因素:消毒供應室應安裝空氣凈化裝置,確保空氣清新,呼吸道通暢。另外,嚴格加強做到佩戴眼罩、口罩的防護工具,并對消毒劑的使用說明給予了解和熟練掌握,并由負責人進行保管。(3)生物性因素:針對各類銳器在使用前,應檢查好有無滲漏,以防刺傷。如發生刺傷情況,應立即給予對應處理。若刺傷的銳器帶有HIV、丙型乙肝病毒等陽性患者的血液或體液時,應在24h內給予疫苗注射,并及時記錄和上報。(4)護理人員防范意識低因素:設立防范意識小組,定期開展有關防護意識的知識培訓,從中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及對應能力。同時嚴格控制感染源,并給予合理劃分如隔離區、無菌區、污染區等。并嚴格按照無菌到污染的規章制度,以免發生二次污染。
1.4 應用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百分比為計數資料,卡方檢驗,(均數±標準差)為計量資料,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研究組職業危害指標評分情況均顯著優于參照組,P<0.05。
2.2 研究組出現的銳器刺傷及呼吸道感染發生率情況,均較參照組更勝一籌,差異,P<0.05。
3 討論
消毒供應室是作為負責醫院所有科室無菌物品的核心場所,亦是對污染物品進行集中處理的總站。現如今,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臨床消毒供應室器械包工作也隨之不斷在修整與完善,由于過去常規管理模式存在的漏洞及不足之處諸多,加上醫院污染物品集中處理,護理人員長期處于危險因素中,不僅大幅度增加了護理人員的職業危害性,同時嚴重影響了護理人員的生命安全。為此,應加強消毒供應室的職業自我防護工作,針對護理人員而言,顯得尤為重要。研究組職業危害環境、職業危害態度、職業危害知識等評分均高于參照組;研究組護理人員經實施自我防護措施后發生銳器刺傷例數為2例,呼吸道感染1例,低于參照組。
總而言之:對于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存在的職業危害實施一套帶有針對性的自我防護措施,不僅有效減少了危險因素,同時提升了護理人員整體自我安全防護意識,是確保護理人員生命安全的關鍵。
參考文獻
王曉鳳.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的職業危害與自我防護措施[J].醫療裝備,2016,29(09)
朱玲華,張天榮.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的職業危害與自我防護措施[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03)
葉淑蝦.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的職業危害與自我防護措施[J].醫療裝備,2018,31(18).
朱新萍,魏琴.消毒供應中心護士職業風險及自我防護措施探討[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7)
萬方麗.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的職業危害與自我防護措施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96)
夏靜,陳付華,孟宇等人.消毒供應室護理人員職業危害與自我防護措施[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