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家俊 曾朝輝 姚輝斌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大成湯治療脊柱胸腰段骨折后腹脹便秘的臨床價值。方法:隨機抽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接收并實施治療的脊柱胸腰段骨折后腹脹便秘患者85例,遵照患者自身意愿分為探究組(n=45)與對比組(n=40),分別實施大成湯治療與常規番瀉葉治療。對兩組治療后不同時間段(24h、48h、72h)排便情況及臨床療效予以比較分析。結果:經組間比較顯示探究組治療后24h、48h、72h排便次數均高于對比組(P<0.05);且探究組臨床療效亦優于對比組(P<0.05)。結論:在脊柱胸腰段骨折后腹脹便秘患者中應用大成湯治療療效理想,可有效增加患者排便次數,改善臨床癥狀,故臨床運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大成湯;脊柱胸腰段骨折;腹脹便秘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1--01
脊柱胸腰段骨折一般指由外力使胸腰椎骨折遭到連續性破壞。目前骨折主要原因以高處墜落、車禍等為主。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伴神經功能損傷幾率較大,再加之致傷因素為高能損傷,常合并其余臟器損傷,臨床治療難度較高。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常出現以腹脹、便秘為主的并發疾病,對疾病治療具一定阻礙作用,同時易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響[1]。為進一步提升臨床治療效果,需對患者治療時出現的相關并發癥予以重視。故本研究主要探討分析大成湯治療脊柱胸腰段骨折后腹脹便秘的臨床價值,現將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接收并實施治療的脊柱胸腰段骨折后腹脹便秘患者85例,遵照患者自身意愿分為探究組(n=45)與對比組(n=40),探究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28-69歲,平均年齡(48.50±10.50)歲,疾病類型:腰椎骨折12例、胸椎骨折18例、胸腰椎骨折15例;多對比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9-69歲,平均年齡(49.50±10.50)歲,疾病類型:腰椎骨折9例、胸椎骨折15例、胸腰椎骨折16例;將兩組年齡、性別等一般治療納入統計學中分析顯示并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臨床比較價值。
1.2 方法 對比組施以常規番瀉葉治療,取50g番瀉葉泡制藥液,并每隔2h服用;探究組施以大成湯治療,方劑包括:陳皮12g、蘇木12g、當歸12g、地龍12g、枳實12g、厚樸12g、紅花12g,木香6g、芒硝15g、生大黃15g,加500ml清水煎服,于每日飯前服用200ml左右即可。兩組患者均治療5d后觀察療效,在治療期間需詳細記錄患者排便情況,便于后續研究分析。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治療后不同時間段(24h、48h、72h)排便情況及臨床療效予以比較分析。臨床療效評價指標:顯效、好轉、無效,治療有效率=(顯效+好轉)/總例數×100%[2]。
1.4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21.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比較,以率(%)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表示,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情況比較 探究組(n=45),顯效30例、好轉13例、無效2例,總有效43例,占比95.56%;對比組(n=40),顯效12例、好轉15例、無效13例,總有效27例,占比67.50%;(x2=11.469,P=0.001),探究組臨床療效優于對比組(P<0.05),具有統計學比較價值。
2.2 兩組不同時間段排便情況比較 探究組(n=45),24h(1.56±0.67)次、48h(2.67±0.87)次、72h(4.05±1.36)次;對比組(n=40),24h(0.60±0.21)次、48h(1.27±0.53)次、72h(2.49±0.78)次;(t=8.686,P=0.000;t=8.823,P=0.000;t=6.379,P=0.000),經組間比較顯示探究組24h、48h、72h排便次數均高于對比組(P<0.05),具有統計學比較價值。
3 討論
脊柱胸腰段骨折在臨床中發病率較高,其發生率基于全身骨折占比6%[3]。最常見并發癥為腹脹、便秘,據相關研究顯示大部分患者在骨折后均會出現腹脹等癥狀,且在骨折就1-2d內出現,后續可進一步誘發便秘癥狀,并逐步加重,對患者日常進食及休息均具有一定影響,嚴重時可對患者循環功能及呼吸功能造成影響,在形成軀體痛苦的同時可造成精神壓力,對治療效果及患者預后均具不良影響。祖國醫學認為該疾病是由骨折后患者自身淤血于腹后壁蓄積所導致,其中濁氣不斷聚積,腹氣不通則導致腹脹癥狀出現,進而腸道傳統功能受到影響,在加之傷后出血,陰液虧損,最終導致便秘。故本研究運用大成湯祛除淤積、活血通便[4]。方劑中大黃可緩解組淤癥狀,對腸胃產生蕩滌作用,進而瀉熱通便;其中芒硝主要起輔助作用,功效也以瀉熱通便為主;厚樸、陳皮、枳實等可除積排氣,消除積滯、腹氣通暢;紅花、蘇木、當歸具有活血化瘀功效。上述藥物聯合運用可起到理氣通腑、活血化瘀作用,最終消除腹脹、腹痛、便秘等癥狀。現代醫學認為,大成湯具備促進腸道蠕動功效,可有效對患者為腸腔內容物推進力進行增強,并增加腸容積,并發揮瀉下功效。本研究中探究組施以大成湯治療相較于對比組施以傳統番瀉葉治療而言更具優勢,且最終相關不同時段排便次數及臨床療效數據對比均具有統計學比較價值。
綜上所述,將大成湯應用于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治療中可有效改善其腹脹、便秘癥狀,保障臨床治療效果,故可廣泛運用于臨床中。
參考文獻
王慧.胸腰椎骨折術后患者腹脹、便秘的護理體會[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 2018, 35(03):61-62.
周鳴, 吳娜, 張鍶瑩.脊柱骨折患者便秘中醫綜合護理的療效觀察[J].醫藥前沿, 2016, 6(2):320-321.
吳靜.中醫治療胸腰椎骨折并發腹脹便秘的療效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1):70-71.
陳莉.中藥內服配合電子灸治療胸腰椎骨折后腹脹便秘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6, 32(7):65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