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燕
【摘 要】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與有效護理方式。方法:將我院2017.2至2018.12的68例艾滋病患者,隨機分組,對照組給予傳統護理,心理護理干預組開展心理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滿意度;艾滋病疾病知識了解程度、艾滋病治療配合度;護理前后心理特點和相關監測指標;護理投訴發生率。結果:心理護理干預組滿意度、心理特點和相關監測指標、艾滋病疾病知識了解程度、艾滋病治療配合度、護理投訴發生率對比對照組有優勢,P<0.05。結論:艾滋病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效果確切。
【關鍵詞】艾滋病患者;心理分析;有效護理方式
【中圖分類號】R4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1--01
艾滋病,也稱為后天免疫機能喪失綜合癥,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致死性感染。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艾滋病在世界范圍內以極快的速度傳播,多在年輕人中出現,可對其心理、生理和生活產生嚴重的影響,多數艾滋病患者存在較嚴重的心理負擔,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藥物,導致多數患者喪失治療信心[1],因此,需要做好其心理疏導工作,以更好改善其生活質量。本研究分析了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與有效護理方式,報告如下。
1 資料和護理方法
1.1 資料 將我院2017.2至2018.12的68例艾滋病患者隨機分組,心理護理干預組年齡21-43歲(32.24±2.27)歲。男18例,女16例。對照組年齡22-44歲(32.68±2.21)歲。男19例,女15例。兩組資料無顯著差異。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傳統護理,心理護理干預組開展心理護理干預。第一,在艾滋病患者治療前采用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對艾滋病患者進行心理狀態的評價,并根據評估的結果,預見性發現潛在問題和及時采取相關的措施進行干預。第二,針對性心理護理。①恐懼護理。艾滋病患者入院后,艾滋病患者面臨著陌生的環境和人際關系出現恐懼,護理人員需要了解艾滋病患者的恐懼原因通過分散方法來消除對艾滋病患者的恐懼,并使其配合治療[3]。②缺乏知識的護理,多數患者對艾滋病知識知之甚少,需要耐心地解釋艾滋病的相關知識,獲得艾滋病患者的信任,并使艾滋病患者對艾滋病有初步了解,并有不同的錯誤概念或以前的錯誤認知。③焦慮癥護理。多數患者因擔心治療效果和預后而感到焦慮。護理人員需要及時與艾滋病患者溝通,充分了解家庭狀況和社會關系,建立良好的關系。護士與艾滋病患者之間的關系以及護士與艾滋病患者之間的信任有助于艾滋病患者釋放內心壓力,消除焦慮。④悲傷護理:部分艾滋病患者常表現出悲傷和抑郁,護士應通過行為和語言溝通,治療前訪視等方式識別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情況,鼓勵艾滋病患者表達感受,建立治療信心。⑤抑郁癥護理。部分艾滋病患者也會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癥。因此,護理人員需要積極照顧并持續鼓勵艾滋病患者。除了說服艾滋病患者,耐心傾聽艾滋病患者的抱怨,幫助艾滋病患者解決問題,給予適當的護理,并不斷增強艾滋病患者恢復健康的信心[2]。
1.3 觀察的指標 比較兩組滿意度;艾滋病疾病知識了解程度、艾滋病治療配合度;護理前后心理特點和相關監測指標;護理投訴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SPSS11.0軟件,分別t、卡方統計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滿意度 心理護理干預組的滿意度更高,P<0.05。心理護理干預組的滿意度是100%,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是70.59%。
2.2 心理特點和相關監測指標 護理前兩組心理特點和相關監測指標接近,P>0.05;護理后心理護理干預組心理特點和相關監測指標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1.
2.3 艾滋病疾病知識了解程度、艾滋病治療配合度 心理護理干預組艾滋病疾病知識了解程度、艾滋病治療配合度優于對照組,P<0.05,心理護理干預組艾滋病疾病知識了解程度、艾滋病治療配合度分別是96.21±3.68分以及96.21±3.68分。而對照組艾滋病疾病知識了解程度、艾滋病治療配合度分別是82.21±3.21分以及81.25±3.21分。
2.4 護理投訴發生率 心理護理干預組護理投訴發生率更少,P<0.05。心理護理干預組護理投訴發生率是1例,而對照組則有6例發生。
3 討論
艾滋病正在從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目前中國正處于艾滋病防治的關鍵時期。艾滋病患者比非艾滋病患者有更嚴重的焦慮和抑郁,因艾滋病患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需要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3]。因此,針對艾滋病患者必須根據患者的心理問題進行針對性護理,以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通過有效的心理疏導和對癥干預,可幫助患者提高對疾病的了解,并更好配合臨床護理工作的開展,有效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改善患者的疾病治療依從性[4-5]。
本研究中,對照組給予傳統護理,心理護理干預組開展心理護理干預。結果顯示心理護理干預組滿意度、心理特點和相關監測指標、艾滋病疾病知識了解程度、艾滋病治療配合度、護理投訴發生率和對照組比較均更好,P<0.05。
綜上,艾滋病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效果確切。
參考文獻
趙曉雪.艾滋病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36):193-194.
張志蘭.心理護理干預運用于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7):245-246.
岳小萍.心理護理聯合同伴教育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服藥依從性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75):267-268.
楊敬梅.分析心理護理干預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依從性及治療效果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75):218+220.
吳珍珍.心理護理干預在艾滋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當代臨床醫刊,2018,31(03):3865+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