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容
【摘 要】目的:提高臨床兒科護生對患兒實施健康教育的能力。方法:培訓護生健康教育的意識、健康教育的內容、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溝通技巧。結果:護生對患兒實施健康教育能力大大提高。結論:加強對護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訓與實施,有利于提高護生學習能力、人際溝通能力,提高患兒及家屬對護生的信任及滿意度。
【關鍵詞】護生;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54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1--01
健康教育是社會發展和醫學進步的產物,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護士角色從單純的病人照顧者轉變為病人心身的施護者和健康教育者[1].正確、適時地對病人入院階段、住院期間、出院階段進行健康知識的教育活動,有利于病人病情的轉歸及康復,同時也增強了病人及家屬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密切護患關系,促進相互理解和諒解,減少了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在護生臨床實習期間,加強護生對病人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提高了護生的整體能力,現報告如下:
1 方法
1.1 培養護生健康教育的意識 帶教老師應重視護生健康教育意識的培養,明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在臨床帶教中,帶教老師應言傳身教,切實將健康教育貫穿在護理實踐的每個環節。例如:給患兒口服給藥時,應向患兒及家屬交代用藥的目的,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待患兒口服后離開,交代用藥后的注意事項。使健康教育成為日后工作中的自覺行動。
1.2 制定健康教育的內容 健康教育內容主要包括入院階段宣教、住院階段宣教、出院階段宣教。
1.2.1 入院階段宣教 患兒入院后責任護生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要8小時內完成入院評估,自我介紹,介紹主管醫生及主管護士,介紹醫生組長及責護組長,介紹病房環境、規章制度、醫保情況、家屬了解患兒病情時間、治療時間等。依照醫院制定的健康教育表單進行常規健康教育。讓患兒消除陌生感及恐懼感。
1.2.2 住院階段宣教 向患兒及家屬宣教疾病知識,藥物知識,臨床癥狀,護理措施及配合,宣教患兒安全,防止跌倒墜床發生、防止走失,加強患兒衛生宣教等。讓患兒及家屬積極配合治療。
1.2.3 出院階段宣教 向患兒及家屬宣教出院后飲食指導、衛生宣教、運動量、繼續用藥指導、康復指導、隨訪時間等,對不同的疾病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
1.3 傳授健康教育的相關知識 在臨床帶教中,帶教老師不但要傳授護生護理操作技能,還要傳授相關的健康教育知識。教學組長應將健康教育納入教學計劃中,安排臨床帶教老師進行健康教育、人際溝通、護理程序專題講座,拓寬護生的知識面,指導護生運用護理程序,因人而異做好健康教育[2].
1.4 健康教育的方法
1.4.1 口頭教育 用非醫學語言與患兒及家屬進行交談,講解,對患兒及家屬直接提問,讓其復述,確定患兒及家屬是否已經掌握了健康教育的學習內容。
1.4.2 發放健康教育小冊子 針對不同疾病的患兒,發放相關疾病的健康教育小冊子。便于病人長期保存、閱讀、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利于疾病的預防、治療和護理。
1.4.3 家屬健康教育座談會 由護生召集每個床位一位家屬參與健康教育座談會,帶教老師示范演講,以幻燈片的形式進行講解。講解完畢,發放一張簡單的測試卷給每一位家屬進行測試后收回,了解家屬對此次健康教育的掌握程度。
1.5 加強護生溝通技巧的培養
帶教老師在護理操作中或與患兒進行健康教育過程中進行示范性的溝通,要求學生怎樣運用語言及非語言溝通技巧。主動向患兒及家屬自我介紹,介紹科室的有關情況,主動與患兒進行交流,要有愛心、耐心、關心撫摸患兒、鼓勵性語言、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溝通,讓患兒消除對病房環境及醫務人員的恐懼感,主動配合治療。
2 結果
通過帶教老師加強對護生健康教育的意識、健康教育的內容、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溝通技巧的培訓,使護生認識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激發了護生主動學習護理專業知識的熱情,大大提高了護生對患兒實施健康教育的能力。得到患兒及家屬好評。
3 結論
通過在臨床實習中加強護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增強了護生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提高了護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技巧,加強了其自身素質的提高,提高了護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服務意識。做好健康教育,不僅要有豐富的護理專業知識,精湛的操作技能,還要掌握醫學、心理學、倫理學、社會學等許多邊緣學科知識,更好地服務于病人,為病人的健康教育的實施發揮更多的作用。
參考文獻
陳紅宇,劉桃英,金麗梅.醫院健康教育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實施.中華護理雜志,2005,12(12):920.
唐戈,劉儉,孫曉嘉.《護理健康教育學》教學中護生社會服務意識的培養.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1):9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