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雪
【摘 要】目的:48例先天性白內障發生的相關因素分析。方法:擇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診治的先天性白內障患者24例為觀察組,擇采用隨機數表法隨機選擇同期兒科體檢的24例正常兒童,為對照組。結果: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出生胎齡(χ?=8.314,OR值為1.998,P<0.05)、出生體重(χ?=26.809,OR值為3.375,P<0.05)、孕期感染(χ?=6.410,OR值為2.091,P<0.05)、家族遺傳(χ?=97.113,OR值為16.977,P<0.05)是先天性白內障的主要危險因素。出生體重越低,出生胎齡越小,有孕期感染、家族遺傳史,先天性白內障的發生率越高。結論:先天性白內障的發生的危險因素為多方面,其防治的根本在于優生優育,保障母親和胎兒在圍生期的健康,預防早產,積極防治各種并發癥。
【關鍵詞】醫院;感染;管理
【中圖分類號】R76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1--02
先天性白內障是一種較常見的兒童眼病,先天性白內障的病因復雜,可能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母親孕期內感染、分娩方式、新生兒出生情況等多種因素有關。為探討先天性白內障的危險因素,積極防治先天性白內障的發生,對我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確診的先天性白內障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觀察組入選及排除標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診治的先天性白內障患者24例,其中男12例,女12例,年齡范圍是1個月至6歲;無外傷史和眼部感染史;眼科檢查排除眼內腫瘤的白內障患兒。
對照組入選及排除標準:采用隨機數表法隨機選擇同期兒科體檢的24例正常兒童,其中男12例,女12例;出生時間與白內障組配對病例相差小于1年,生長發育良好;經眼科體檢排除先天性白內障者;排除有腎病、糖尿病、甲狀旁腺疾病、長期腹瀉病史、眼部外傷、眼部感染及眼部腫瘤的患兒和資料不全者。
1.2 方法 在調查對象及家屬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由調查員按預先設計的調查表在患兒復查時對患兒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并通過查閱病歷確認其病史信息的有效性。眼科檢查:對兩組研究對象進行全面系統的眼部檢查,以明確患兒的臨床診斷。
2 結果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出生胎齡(χ?=8.314,OR值為1.998,P<0.05)、出生體重(χ?=26.809,OR值為3.375,P<0.05)、孕期感染(χ?=6.410,OR值為2.091,P<0.05)、家族遺傳(χ?=97.113,OR值為16.977,P<0.05)是先天性白內障的主要危險因素。出生體重越低,出生胎齡越小,有孕期感染、家族遺傳史,先天性白內障的發生率越高。
3 討論
先天性白內障是導致兒童低視力和盲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國的發病率大約是0.5‰,據WHO報道其臨床發病率大約在0.2‰-0.6‰,全世界每年大約有20萬兒童因白內障而致盲,占兒童盲的10.0%-38.0%。研究發現先天性白內障術后視力的恢復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白內障被發現和開始治療的時間。這是由于新生兒出生后6周內對視覺剝奪的敏感性較低,理論上,對于先天性白內障患兒出生后6周內手術可獲得很好的視力和立體視覺。但由于較小嬰幼兒各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手術無法耐受而延遲,錯失先天性白內障最佳手術治療時機。同時已有報道表明,嬰幼兒早期手術將遇到更多的術后并發癥。盡管早期治療至關重要,但在我國嬰幼兒先天性白內障的延遲發現和治療現象十分嚴重。對我國先天性白內障進行較大樣本量的回顧性研究,發現術后普遍存在嚴重視力損害,主要原因是首診時間、手術年齡大。因此,為了降低先天性白內障的盲及弱視的發生,對存在高危因素的患兒進行早期篩查,早期治療是至關重要的。先天性白內障的確切發病原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傳統觀點認為先天性白內障的發生多與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有關。本次研究結果發現,早產、低體重、持續吸氧、家族遺傳史及孕期感染與先天性白內障的發生密切相關。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先天性白內障的主要危險因素是出生胎齡、出生體重、母親孕期感染、家族遺傳。Sasapin G等研究表明,低出生體重與先天性白內障的風險增加密切相關,Bhatti TR等人研究報道先天性白內障的高發生率在低出生體重兒(體重<1500g;危險系數RR為6.01;95%可信限CI3.83-9.43)和早產兒(CI為1.70;95%CI1.2l-2.40)。我們的研究結果與國外文獻報道相一致,患者出生史與先天性白內障發生有密切相關性,提示對那些存在危險因素的兒童盡早篩查,力求盡早發現問題。在本研究中,母親的分娩方式、多胎及孕期先兆流產等可能相關因素無統計學意義,可能與該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較低,白內障組樣本量較小有關。因此,母親的分娩方式、多胎及孕期先兆流產等因素與先天性白內障的發生的關系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先天性白內障患者常合并其他眼病或異常,如斜視、眼球震顫、小眼球、先天性無虹膜、先天性視盤發育不良、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脫離、視網膜色素變性等。這些眼部異常一旦發生,對先天性白內障患兒術后視力的恢復產生影響。對于存在危險因素的患兒應注意視覺檢查,并應早期積極預防其他眼部異常的疾病,以免延誤病情。綜上所述,早產、低體重、家族遺傳、持續性吸氧、母親孕期感染等因素可能與先天性白內障的發生密切相關。出生胎齡小、出生體重低、母親孕期感染、家族遺傳是先天性白內障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由此可見,先天性白內障的發生的危險因素為多方面,其防治的根本在于優生優育,保障母親和胎兒在圍生期的健康,預防早產,積極防治各種并發癥。對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早產兒應盡早篩查,盡早治療,逐步降低先天性白內障的致盲率及弱視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先天性白內障家系的疾病相關候選基因定位[D].吳夢晗.浙江大學2017
嬰幼兒先天性白內障術后并發癥及其客觀評估技術的研究[D].何詩萍.廣州醫科大學2017
先天性白內障形覺剝奪患者眼球發育特點的臨床觀察[D].鄭新寶.濟南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