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彩 閆政才
【摘 要】目的:本文通過收集感染多重耐藥菌的患者的數據資料,對其展開監測與分析,針對性制定防控措施。方法 選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經臨床確診為多重耐藥菌感染的52例患者作為試驗對象,采取回顧性分析,針對患者易感原因、病原菌種類、來源科室進行歸納總結。結論 感染多重耐藥菌的52例患者中,占比最多的多重耐藥菌為MRSA、CRAB、CRE三種;感染患者大多來自呼吸科,循環科、普外科、ICU、。針對情況,應加強人員培訓、嚴格消毒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加強多部門協同。
【關鍵詞】多重耐藥菌感染;監測分析;防控措施
【中圖分類號】R19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1--01
多重耐藥菌是指對多種抗生素同時具有耐藥性的病原菌[1]。臨床數據表明,高于70%的醫院感染是因由耐藥菌導致的[2],因此多重耐藥菌嚴重威脅著人類生命安全[3]。隨著臨床多種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細菌出現耐藥特性[4],這成為現階段臨床感染治療的重點難點[5]。本文通過收集感染多重耐藥菌的患者的數據資料,對其展開監測與分析,針對性制定防控措施,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1 樣本與方法
1.1 樣本來源 本文選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經臨床確診為多重耐藥菌感染的52例患者作為試驗對象,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范圍為20至79歲,平均年齡為50.9歲,住院時間范圍為10至159天,平均住院時間33.5天。患者來源于不同科室,例如骨科、普通外科、呼吸科、ICU、循環泌尿科等。本試驗經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并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判定標準 以2001年國家衛生部頒發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為依據,并結合藥敏結果,對3類及以上抗菌藥物耐藥即認定為多重耐藥,對多重耐藥菌株重點以微生物室檢測報告作為依據。
1.3 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回顧性分析,針對患者易感原因、病原菌種類、來源科室進行歸納總結。
1.4 統計學處理 對應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當P<0.05具有顯著差異。
2 結果
2.1 多重耐藥菌感染菌株種類統計 感染多重耐藥菌的52例患者中,例數最多的為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MRSA),共22株,占全部菌株的6.45%;其次為耐碳青霉烯類鮑曼不動桿菌 (CRAB),共15株,占全部菌株的28.85%;再次為耐碳青霉烯類肺炎克雷伯菌 (CRE),共10株,占全部菌株的19.23%;次次為耐碳青霉烯類銅綠假單胞菌等 (CRPA),共14株,占全部菌株的7.69%;最后為耐萬古霉素腸球菌 (VRE),共1株,占全部菌株的1.92%。
2.2 多重耐藥菌送檢科室統計 多重耐藥菌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重癥醫學科。其中,ICU21株,占全部菌株的40.38%;循環科16株,占全部菌株的30.77%;其次是呼吸內科5株,占全部菌株的9.61%;再次是普通外科4株,占全部菌株的7.69%;最后是神經內科、骨科、腫瘤科各2株,各占全部菌株的3.85%。
2.3 多重耐藥菌感染部位構成比 患者感染部位最為常見的為呼吸系統31株,占全部菌株的59.62%;其次是皮膚軟組織15株,占全部菌株的28.85%;再次為泌尿系統4株,占全部菌株的7.69%;最后為切口感染2株,占全部菌株的3.85%。
2.4 多重耐藥菌標本種類 患者送檢樣本種類繁多,占比最大的為痰液樣本21株,占全部菌株的40.38%;其次為分泌物樣本11株,占全部菌株的21.15%;再次為血液樣本7株,占全部菌株的13.46%;其余為尿液樣本、咽拭子樣本、膿汁樣本、關節腔積液樣本等分別為4株、3株、3株、3株,各占全部菌株的7.69%、5.77%、5.77%、5.77%。
3 討論
3.1 多重耐藥菌感染特點 由上述分析可知,感染多重耐藥菌的52例患者中,占比最多的多重耐藥菌為MRSA、CRAB、CRE三種;感染患者分別來自不同科室,ICU、循環科分別占40.38%、30.77%。由于ICU患者大多患有基礎疾病,患者接受侵入性操作多、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是多重耐藥菌的易感對象。
3.2 管理對策 多重耐藥菌感染為醫院感染管理中的難題,治療困難,防控也困難,如何減少細菌耐藥,成為社會公眾關注重點。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管理首要工作是預防和控制,而不是被動地治療和護理。因此,加強臨床醫護人員正確對待細菌耐藥性問題,積極采取措施。
3.2.1 加強人員培訓 通過不同途徑對醫護進行多重耐藥菌知識培訓和指導,強化對多重耐藥菌感染認識,掌握診斷、消毒隔離、防護等控制方法。
3.2.2 嚴格實施隔離 多重耐藥菌感染病例必須嚴格管理,采取消毒隔離措施。選單間隔離,不可單間隔離則將同類感染安置在同一病房。對患者實施預防措施。執行衛生規范,正確使用手套、隔離衣、口罩、防護鏡等;醫護人員固定,執行無菌操作:患者直接接觸的醫療器械、器具要專人專用。不可專人專用的醫療器械、器具要在使用后擦拭消毒。醫療廢物放置于專用區域。病房物品清潔和消毒,每床專用固定抹布。
3.2.3 合理使用藥物 臨床嚴格細菌感染者診斷,查明感染病原菌,根據藥敏合理使用抗菌藥。在抗菌藥使用前留取標本開展細菌藥物敏感試驗。及時發現并早期診斷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以及定植患者,便于采取有效治療和控制措施。
3.2.4 加強部門協同 感染防控流程進行規范化管理,醫院各部門進行協調,制定相應規范制度,以便于規范部門之間感染預防控制措施,使不同科室明確自我職責工作。
參考文獻
楊玲,齊姍,張文菊,李述平.多重耐藥菌感染監測情況分析及病房管理防控對策[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8,20(01):79-81.
賴衛明,穆小萍,唐玲玲,郭軍飛.醫院多重耐藥菌的感染情況監測及干預措施分析[J].黑龍江醫藥,2017,30(04):764-767.
連麗,孫紅鑫.綜合干預措施對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防控效果的分析[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7,34(03):304-305.
李勝云,郭淵博,劉彩紅,白冰,李俊艷,徐岷,文建國,王秋亞.重癥醫學科多重耐藥菌感染分析與防控措施[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07):1153-1156.
吳桂芳,陳旭生.普外科多重耐藥菌感染監測分析與防控對策[J].北方藥學,2015,12(07):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