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梅芳
摘 要:隨著數字化信息傳播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學習方式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它以不可阻擋的潮流給世界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在網絡數字時代,人們傳統的閱讀理念、閱讀方式、閱讀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在網絡數字時代,公共圖書館要怎樣進行少兒閱讀推廣,怎樣與時俱進、創新變革是值得深思的課題。對于此,本文分析了少兒閱讀特點,探討了數字時代公共圖書館少兒閱讀推廣工作措施,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數字時代;公共圖書館;少兒閱讀;推廣工作
1 少兒閱讀特點分析
1.1 學齡前兒童閱讀特點(0-6歲)
南美英博士在《會閱讀的孩子更成功》中把學齡前兒童閱讀分為4個時期:胎教時期(0歲)、床邊故事時期(1-2歲)、圖畫書時期(3-4歲)、聽故事時期(5-6歲)。這個階段的兒童認識事物的方式還以無意識和直觀行動為主,閱讀方面也主要以圖像、色彩、父母語言為主要媒介。因此,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說,閱讀的外延十分廣泛,可以是視覺的、聽覺的,甚至是觸覺的;閱讀方式可以是撕書、“吃書”、聽書、讀書;閱讀內容可以是兒歌童謠、繪本、玩具,甚至是成年人的語言和行為。
1.2 小學生閱讀特點(7-12歲)
7歲起,兒童的心智、自我意識和抽象思維都有了很大進步,識字水平也較學齡前兒童有了很大提高,注意力和理解力逐漸加深。小學期間,隨著各種能力的逐步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也發生很大的變化,一般可以把小學生活分為“幻想童話時期”“歷史故事時期”“知識與論理時期”的低、中、高3個時期,各時期有不同的特點。
幻想童話時期(7-8歲)。這個階段的兒童受識字水平和生理條件的限制,閱讀內容多以短篇、簡單故事為主,寓言童話是其首選;閱讀方式以傾聽為主,但也開始喜歡和成年人一起閱讀,且多體現為大聲誦讀;這個階段兒童想象力和好奇心發展迅速,易于接受各種有趣的故事情節,且喜歡模仿并向他人呈現。
歷史故事時期(9-10歲)。這個階段的兒童閱讀量和閱讀速度有了長足進步,自我意識增強,閱讀內容變為中短篇故事,喜歡傳記類、創造性的故事,渴望了解歷史、幻想未來,對知識有了渴求;閱讀方式變為獨立閱讀,樂于與同伴交流。這個階段家長由閱讀的直接參與者變為閱讀指導者,必須注意閱讀內容的正確性和真實性。
知識與論理時期(11-12歲)。這個時期的兒童對世界的認識更加深入,自我意識更強,能夠自發并有目的地閱讀;閱讀內容更廣泛,喜歡科幻小說、散文和言情小說,以及介紹兩性差異的讀物,更專注于自己感興趣的讀物。另外,移動終端的便捷和內容的復雜,以及這個階段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閱讀內容會對兒童產生較大影響,因此該階段也被稱為“閱讀危險期”。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小學,受家庭環境、教育環境的影響,功利性閱讀、應試閱讀在小學階段開始占據主要地位,閱讀內容開始由興趣轉為課輔,家長開始關注兒童學習成績的提高和特長的培養,將一些讀物歸為“閑書”;學生課業負擔較重,部分老師唯“成績論”,對課外讀物也知之甚少,兒童自由閱讀的時間也隨之減少。
2 數字時代公共圖書館少兒閱讀推廣工作
2.1 優化數字閱讀內容質量
針對不同性別、年齡為少年兒童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內容,才是吸引青少年進行數字閱讀的關鍵。因此,對少兒數字閱讀的內容優化很關鍵,是推廣少兒數字閱讀很重要的一環。內容優化應該注重知識性、趣味性,滿足少年兒童求知和好奇的閱讀心理;在為少兒書編目的過程中還可以增加“適讀的年齡、書目內容主題”等項目,這里的內容主題不是采編時的中圖法分類,而是針對書目內容進行主題細分,比如同樣是繪本,可以進一步細分主題,如科普、情緒管理、親情等主題,讓少年兒童更清晰地了解并提起對閱讀的興趣;要選擇優質內容對少年兒童的人生目標進行引導,使其個人視野得以開闊,心靈得以充實;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多樣化的閱讀形式,提升少年兒童的閱讀興趣;利用體驗式閱讀、口碑效應來推廣數字閱讀。
2.2 改善適合少年兒童操作的界面
現在各地的公共圖書館的網站都適應青少年的特點,采用色彩豐富、富有童趣的界面設計,但是大多的操作按鈕是以文字作為鏈接口,不是非常顯眼、明確,點擊后也沒有更多的操作提示。而且大部分數字資源都需要登錄或注冊后使用,這些操作并沒有適應少年兒童的特點而簡化,幼兒必須在家長的指導下操作才能完成,這就大大降低了少兒讀者的使用體驗,使得對他們的推廣受到限制。要推廣少兒數字閱讀,還應該把界面設計得人性化,便于少年兒童操作使用。可以采用鮮艷活潑的背景顏色和卡通樣式的點擊按鈕,并在檢索過程中盡可能使用簡便、可視化的通道,使少年兒童在沒有成人指導的情況下也能學會使用。
2.3 增加課程輔導
公共圖書館是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公共圖書館的未成年人服務具有特殊性,它涉及兒童成長的各個階段。對于低幼兒童,圖書館是他們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地方。比如開辟低幼兒童區,在該區域鋪設地毯,低幼兒童可以脫鞋在里面玩耍、閱讀,并為低幼兒童提供布書、3D立體書、洞洞書等多種特殊書籍及安全玩具,通過玩布書、立體書,玩玩具,聽聲音等方式,幼兒能用多個感官感知世界,獲得其對世界最初的認知,實現多元化的學習。
2.4 增加專題服務
圖書館是未成年人學習知識的第二課堂,承擔著教育和服務的雙重責任。公共圖書館不僅要進行閱讀推廣,還要進行文化服務,通過多元化的、綜合化的手段來滿足少年兒童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設立法律知識專架、文津圖書獎專架以及教學資料專架,不僅提供教學用書,還可以放置相關的家教指南、家庭教育等書籍,讓家長老師都能獲得教學上的幫助。此外,公共圖書館還可以為少年兒童提供專題信息服務。比如少年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等公益性的服務,可以在圖書館官網上開設專題服務版塊,提供網上心理咨詢、網絡在線咨詢,及時解答少年兒童的各種心理問題。同時,專題服務版塊還可以提供一些案例分析和講座手記,幫助兒童和家長獲得知識。
2.5 多方共建數字資源
目前,公共圖書館少兒數字資源建設的方式主要是結合少兒讀者的需求特點購買數字資源,或者根據館里的資源優勢、人員優勢、服務定位自建特色數據庫。其實,公共圖書館還應該爭取到相關機構與社會企業的合作,爭取到他們的人、財、物的直接間接支持,例如與少兒讀物出版單位以及中小學校、少年宮合作等,多方參與數字資源建設,實現數字資源的共建共享,達到圖書館與社會機構的優勢互補。
3 結語
科技的進步對于少兒閱讀推廣是挑戰也是機遇。互聯網技術實現了優秀閱讀理念和閱讀內容在全世界的共享,大數據使圖書館可以準確了解讀者的閱讀需求,實現精確數據推送,舉辦更加豐富多彩、切合實際需求的閱讀活動。新時代對少兒閱讀推廣提出了新要求,公共圖書館要學習新思想,踐行新理念,與社會各界協調用力,開創少兒閱讀推廣新局面。
參考文獻
[1]黃湘榕.新時代下少兒閱讀推廣新見解[J].傳播與版權,2018(08):152-154.
[2]劉倩倩.大數據時代公共圖書館推廣少兒閱讀的策略研究[J].人力資源,2018(08):77-78.
[3]齊方圓.公共圖書館少兒閱讀推廣模式研究[J].民營科技,2018(04):152.
[4]陳小蘭.公共圖書館開展少兒閱讀推廣探析[J].大眾科技,2018,20(03):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