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浚樞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各類互聯網產品層出不窮,逐漸被廣泛的運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們的學習方式以及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也為互聯網經濟注入了新的血液,如交通,“網約車”的出現與快速發展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新事物的出現與迅速發展產生的影響是雙面性的,有好的一面,自然也會有不可控的一面,互聯網專車同樣如此。因此,為了加強互聯網經濟市場的和諧穩定,促進共享經濟更好的發展,必須有法律的保障與監督。文章簡要分析了互聯網經濟的特點,以及相關的法律規制問題進行了探究,提出幾點應對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專車;共享經濟;法律規范
當下,信息化社會逐步擴大,共享經濟順應而生,其具備高效的整合閑置資源,提倡共享互贏等特點,已經成為了我國經濟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迅速擴大規模。據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共享經濟市場的交易額規模越來越大,融資規模節節攀升,每年以50%的增速大幅度增長。基于上述,共享經濟已經成為了新趨勢,共享經濟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環境、人口、社會和諧發展,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因此,應使共享經濟規范化、科學化發展,為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貢獻部分力量[1]。
1 概念分析:互聯網專車與共享經濟
1.1 互聯網專車
互聯網專車經打車平臺與政府雙重認證,用于乘車使用的合法運營車輛,主要使用方式是乘客以及車主通過手機終端完成訂單的預約和支付,從而實現交易。區別于傳統的打車模式,是共享經濟中的典型代表。互聯網專車出現之前,城鎮中最重要的交通方式便是出租車,隨著社會的發展,城鎮的人口數量越來越密集,日常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對于出租車的日常需求也在逐步擴大,出租車市場供不應求,出現缺口,“黑車”拉客現象越來越嚴重,也影響了交通運輸和諧穩定發展。互聯網專車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現狀,極大的提升了人們個性化的出門需求。隨著互聯網專車市場交易規模的不斷提升,對傳統出租車行業帶來了一定的沖擊,使出租車市場份額急劇減小。因此,為了促進市場和諧穩定的發展,提升共享專車的出行安全,必須從法律層面入手,對其進行規范,逐步加強互聯網專車的監管力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1.2 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是由美國教授馬克斯.菲爾遜以及伊利諾伊大學教授斯潘思提出,并廣泛運用的概念。最早產生于1978年前后。主要的模式是將閑置的資源采用不同的方式有償讓他人使用,從這一途徑獲取效益,在此基礎上,資源分享著也可以讓對方將其閑置資源分享給自己,創造更多的價值。今年來,互聯網技術不斷地發展與完善,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改變著人們的消費方式。如“滴滴打車”平臺,私家車主通過平臺認證之后,可以讓自己的閑置資源通過共享創造出更多的經濟價值,在“知乎”平臺中,我們可以將自己的經驗與知識分享給他人,也可以在這里獲得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識,幫助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實現知識共享;以及實現出行的個性化需求。隨著消費行為逐漸發生變化,資源的不斷整合,共享經濟對商業經濟以及社會建設帶來巨大的影響,因目前市場環境“供大于求”,共享經濟勢必成為市場經濟發展的新趨勢[2]。
2 問題與策略探析
2.1 共享經濟法律規制問題
共享經濟發展的勢頭強勁,在一片繁榮景象之下,存在的法律規制問題也愈加明顯。互聯網專車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以此為例,共享經濟的法律規制問題主要體現在外部問題以及內部問題兩大方面,具體如下:
2.1.1 共享經濟自身法律規制問題
互聯網專車的內部問題主要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互聯網專車平臺與專車軟件之間屬于勞務關系,以滴滴打車為例,目前在國家層面,并未對其法律法規進行了明確界定,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互聯網專車平臺與互聯網專車司機之間經常發生責任糾紛的問題。部分人認為專車平臺與專車司機之間并沒有簽訂勞務合同,不存在相應的責任關系,因此,司機在行車過程中一旦出現事故,其應承擔的責任與專車平臺之間沒有任何關系;還有人認為,專車司機與平臺之間簽訂的“協議”并沒有落實到實處,信息不對稱,平臺方占據主導權,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了法律責任,但是就合作而言,平臺具備利益分成、價格上調等權利,共享經濟效益,是互聯網專車服務的責任人之一,應當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其次,共享專車平臺獲取了大量的用戶資料,在共享經濟發生的過程中存在頗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如個人信息泄露問題。如,Uber前員工曾借助軟件平臺,竊取乘車數據,對乘車用戶以及專車司機進行跟蹤,對乘客以及司機的個人安全產生了嚴重威脅。因此,在共享經歷快速發展的今天,必須加強個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大力提升個人信息安全管理。
2.1.2 共享經濟外部法律規制問題
共享經濟的快速裂變,已經蔓延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已經成為社會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共享經濟的典型代表,互聯網專車的法律規制問題刻不容緩。在以往的出租車管理條例當中,對于閑置資源提供方,并未明確界定其責任,致使共享經濟交易暫時無法納入稅收體制范圍內,對傳統出租車行業產生了巨大的不利因素,對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同時,傳統出租車產業與互聯網專車的競爭日益激烈,加上市場缺乏管理與監督機制,使出租車不得已也陸續加入了互聯網專車行業,出現司機之間混亂的局面,對交通秩序造成了嚴重影響,不利于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因此,對于互聯網專車等新興的產業應明確責任納稅,規范產業不良行為,進一步加強市場的管理與監督力度顯得尤為重要。
2.2 對于共享經濟法律規制的優化策略
2.2.1 建立完善監管體系
隨著互聯網專車市場的不斷擴大,我國部分地區已經陸續出臺一系列的管理規范制度,但大多政策相對于約束,限制了互聯網專車與司機之間的和諧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與共享經濟背道而馳,對此,應秉承著結合實際情況,采取適度的調整策略,以法律法規為約束。要明確監管目標,對司機、專車以及第三方平臺的責任,相關部門要對其進行備案登記,一方面要加強違規違法行為的懲罰力度,一方面要保障司機與乘客的權益。建立起完善的售后服務,促進群眾積極參與到互聯網專車的加強監督工作當中,對于共享經濟,應當共同維護,共同參與[3]。
2.2.2 明確雙方責任,保障個人權益
共享經濟以促進社會經濟穩步發展,實現效益共贏為目標。就互聯網專車而言,雖然滿足了用戶的個性化出行,實現了利益共贏。但對于責任的履行意識淡薄,出現交通事故時,無法對責任明確劃分。對此,為了促進共享經濟可持續發展,應進一步明確各主體之間的責任與義務,通過法律法規對其進行監管,保障參與者權益。因此,相關部門應對互聯網專車進行科學規制,使責任與利益相對接,實現責任共擔,利益共享。
3 結束語
共享經濟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在未來的發展中更全面、更智能的服務于大眾,對人們的學習以及生活產生良好的影響。在此環境下,為保障共享經濟的穩定發展與優化,應從安全、市場、個人信息等方面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實現共享經濟的高效監督與管理。
參考文獻
[1]彭岳.共享經濟的法律規制問題——以互聯網專車為例[J].行政法學研究,2016,No.95(1):117-131.
[2]蔣大興,王首杰.共享經濟的法律規制[J].中國社會科學,2017(9):141-162.
[3]張鉞.共享經濟的法律規制問題初探——以互聯網專車為例[J].法制與社會,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