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巖龍 賈吉緒
摘 要: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是根據我國現在經濟發展階段決定的,社會各界對于本次改革的認同程度也比較高,我國應該積極制定配套政策來推進本次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優化產業結構。本文在此背景下提出幾點完善資源稅制的改革建議。
關鍵詞:資源稅;改革;建議
目前,從我國資源稅的實施情況來看,還沒有達到稅收制度的標準,稅費的關系復雜、資源稅計稅依據不合理、稅率過低、收入規模過小、征收方式存在缺陷、征稅范圍過窄、征稅對象沒有分類等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流失問題。雖然資源稅相關政策的改革能夠對資源的價值產生影響,但要想從根本上進行調控,實際可行的方法就是提高稅率通過提高稅率的方法,這樣可以使資源開發的成本提高,也能夠實現收稅的最初目的,為國家財政收入增磚添瓦,為社會公共設施的建設儲蓄資金。合理劃分資源稅收益,才可以調節資源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間的關系,來調動彼此的積極性。
在改革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要向資源條件好,收入多的個體或單位多征收,對資源條件差,收入少的個體或單位予以較少的征收。并要關注企業的開采資源難易度,結合實際的開采對象和情況制定相應的稅收標準,用這樣的方法來促進資源的保護和最大程度上實現稅收的效果。
1 適當加大資源稅的征收范圍,加強可持續發展
我國應借鑒外國經驗,考慮國情和具體操作的可行性等問題,適當擴大資源稅的征稅范圍,可以從自然資源的缺乏程度入手,并拓寬渠道讓一些自然資源積極加入進來。參照發達國家的可靠經驗,在設計課稅對象的時候,征稅對象可進一步擴大,除了一些礦產資源,也可以包含一些非礦產資源,甚至可以延伸到土地,水資源以及動植物資源等,對于那些一次性能源和生長時期較長的資源,政府應該策劃更加完善和詳細的分類標準,將它們劃為征收稅款的范疇里,并且不斷提高稅率。比如海洋,地熱等資源。以避免和防止生態破壞行為,節約資源,提高資源的使用率,實現可持續發展。
2 合理設計稅率,調節資源級差收入
根據資源級差收入、是否可再生以及稀缺程度設計不同的稅率,以此拉開稅率差距。通過資源的開采、同企業的使用以及個人的切身利益相結合的方式,使得資源的開發利用率得以提高。資源稅的征收原則是:向資源條件好,收入多的個體或單位多征收,對資源條件差,收入少的個體或單位予以較少的征收。稅額則是根據礦產資源的等級來分別確定的,以期來有效調節資源級差收入。以目前我國原油資源為例,相比于10%的全球平均水平,我國原油資源價的稅率僅為1.5%。不難看出,我國的原油資源價稅率要遠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但就提高資源稅稅率這一規定計劃而言,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經過持續的調整從而達到不斷提高和完善的過程。就政府的職能而言,在改革資源稅的作用下,政府可以將所籌集到部分稅收投放到類似于環境治理等有益于城市環境建設的相關項目中去。財稅政策作為資源價格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之一,資源稅和其課稅對象的價格息息相關。在資源性產品的價格過低的情況下,適當且合理地提高一定稅率,既能使級差收入有更加清晰的反映,同時又有利于節約資源,使資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開發,更能夠引導規范化的資源開發的相關行為。
3 轉變資源稅分配方式以進一步體現公平原則
資源稅在稅收的劃歸與分配方面,與國家的分配方式緊密聯系,密不可分。它勢必要面對包括國家和中央企業在內的,中央和地方的多方面的利益糾葛。就當前的情況看來,雖然提高了資源稅率,且由原來的從量計征的征稅制度改為從價計征的稅制方式,但該制度上的改革依然尚且無法達到國家財政在對開發和利用資源方面的需求。因此,國家資源稅收入的分配方式還需繼續探討和完善,并需要更為明確和細致的制度規約。另一方面,由資源稅所征的稅收收入為中央與地方所共享的方式是較為科學的。但與此同時,不同的資源有其不同的特征和其不同的分配規定。因此,中央與地方應根據具體的規定來劃分相應的配比,不能模糊比例的界限,而使其混淆,甚至變成收入共享,??顚S谩F渲校醒氲亩愂帐杖氩糠挚梢栽谌值馁Y源戰略方面得以實施和體現,它可以同時在開發利用資源方面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做相應的統籌部署,雙管齊下;而地方的資源稅收收入則可為環境管理和資源補償等方面做依托貢獻。因此,二者的分配應明確公平。
4 統籌設計,完善配套措施
針對節約資源以及保護環境的初衷和“普遍征收、級差調節”的原則,從政府的角度來說,政府應當適當地借鑒國內外的相關經驗,例如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分批次地征收森林稅、物業稅等一些新的專項稅收種類,結合調整資源稅與資源性產品的價格改革。與此同時,為體現市場公平正義并為防止壟斷部門轉嫁稅收成本,放寬相關市場的準入資格,有效增加更多的競爭主體,理清在資源面前的各種角色,加強監管、規范資源稅收的征管關系。
在重新調整資源稅,規劃新的專項稅種之余,政府還應當實施一些相關的配套措施來保障資源稅改革的有效和順利進行。為了使資源稅制更加完善,根據土地課征的稅種屬于資源性質,政府可以考慮在資源稅的明細條目中納入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土地增值稅等,以此來進一步調控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另一方面,針對土地征稅的范圍,政府可以適當地進行擴充并以此來提高稅率,進而加強耕地的保護意識。環境是一種無形的財富,因而它相比于其他資源更具有特殊的內在價值。就目前情況而言,我國在長期的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過程中,沒有較強的環境保護意識,因而常常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從而對環境造成了較為嚴重的污染和破壞。因此現當前建立相較完善的環保課稅制度是勢在必行。
總的來說,我國關于資源稅的稅收制度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我們應該從現實的角度找出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完善稅務制度,形成帶有中國特色的、符合中國國情的綠色稅務制度,還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增加公民納稅意識和環境保護的意識。增加稅率,從客觀角度來為資源開發提供保護。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國現存的各類自然資源和能源,最大地發揮它們地自身價值,并且提倡保護性的開發,讓資源不斷再生,這樣我們才能讓我國經濟發展走上綠色之路,才能逐漸建立綠色環保中國。
參考文獻
[1]付麗.我國資源稅改革問題研究[J].林業經濟,2012(5):118-120.
[2]曹愛紅,韓伯棠,齊安甜.中國資源稅改革的政策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21(6):15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