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春

圖1 玉蘭壺
紫砂壺誕生于明朝正德年間,然而它的魅力并沒有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消減,反而是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從孕育它的那個江南小鎮漫步至全國各地乃至世界。紫砂壺采用深藏于礦石底層的紫砂泥而制成,這種泥料礦物質豐富,透氣性極高,因此制成的壺也承接了這一特點。紫砂泥先經手工藝人捏制成形,后用火燒制而成,在這一過程中只有掌握好火候才能燒制出表面光滑細膩的紫砂壺作品,這也決定了紫砂壺具有極高的價格。此外,紫砂壺與茶道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說正是茶道文化的勃興給予了紫砂壺生存生長的土壤。歷代文人將紫砂壺看作是可以傳達自己人生觀念的器物,樂于將紫砂壺作為吟詠對象,或直接在紫砂壺上篆刻詩文繪畫。這一點給予了紫砂壺“靈魂”,終于將紫砂壺從一件簡單的器具變成了一件富于文化氣息的高雅藝術品。
圖1這件“玉蘭壺”以純熟的技藝為標準,以人們喜愛并富于文化氣息的蘭花為裝飾,打造出一件底色醇厚,冰清玉潔的紫砂壺作品?!坝裉m壺”整體呈紅潤美麗的鐵栗色,表面細膩光滑,未見瑕疵,顏色均勻。壺身為豐腴的圓形,壺腹微凸而底部稍稍收緊,姿態優美,線條流暢,柔軟多姿,給人一種溫柔儒雅之感。壺嘴圓潤,與壺身自然連接,未見縫隙,宛若天成,微微彎曲,與壺身的溫柔相互呼應。壺蓋為嵌入式,表面平整,與壺身融為一體,未見縫隙,足見手工藝人工藝之精湛。壺把手與壺鈕同為枝干狀,上有突出枝節,使用時觸摸會有獨特的手感,宛若置身樹林之中。壺嘴處裝飾有玉蘭花,從壺嘴處延伸至壺面,花朵嬌小可愛,似含苞待放,有欣欣向榮之感。“玉蘭”整體充滿一種簡約的美,蘭花裝飾恰到好處,在空間的處理上極為妥當,因此能夠做到既闡明主題,又不破壞紫砂壺原材料的成色,可見手工藝人在設計此壺時構思的精巧。
所謂“刻玉玲瓏,吹蘭芬馥,搓酥滴份豐姿”,講的是蘭花的風姿。與艷麗的牡丹,熱情的玫瑰和美麗的郁金香相比,玉蘭相對素雅,小小的白色花朵可愛明亮,沁人心脾,花開時滿樹芬芳,花朵飽滿,極為驚艷,因此有很多人愿意將玉蘭花作為裝飾庭院的花卉。玉蘭因其白色的花朵而被看作是高貴、純潔、忠貞的象征,也象征著春天、繁榮與希望,象征著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潔白純凈的玉蘭花一方面象征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理想人格,另一方面也注入人們對它的美好想象。
此壺的壺鈕與壺把手為玉蘭樹枝干的裝飾,粗壯的枝干展現出一種堅強與剛毅的氣息,充滿一種生機盎然的感覺。壺面與壺嘴處的小小蘭花似為此壺帶來一陣芬芳,在古樸醇厚之外又增添了高潔的品格。此壺名為“玉蘭”,所展現出的也完全是一幅自然清爽的氣息,與小小的玉蘭花一樣清新質樸,有一種簡潔與回歸自然的美。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那種樸素的自然哲學是相契合的,無論是人或是動植物,其實都具有自然性,所謂自然就是不嬌柔、不造作,講究真實的自然流露,“玉蘭壺”正是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質樸與自然完美地還原出來,使得這紫泥更加醇厚,玉蘭更加芬芳。
紫甌圓上玉雪芬芳,這其中有來自于土地的泥土清香,有玉蘭的芬芳,更有茶葉的清新,三者結合可謂恰到好處,顏色上艷麗柔美,內涵上豐富具體,其中更是融合了手工藝人的智慧、心血以及樸實堅毅的工匠精神,才使這件“玉蘭壺”能夠亮麗地綻放。
紫砂壺藝術是中國傳統工藝品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歷經幾百年風雨的紫砂壺藝術走到今天熠熠生輝,這一方面說明了人們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深深依戀,另一方面也是代代手工藝人努力的結果,是他們讓這些美麗和內涵代代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