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娟
【摘要】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金融監管在歲月中經歷多次調整后逐漸體系化。從大一統、二元監管到分業監管的變革“三部曲”,再到2018年4月8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下文簡稱“銀保監會”)正式掛牌?!耙恍腥龝背蔀闅v史,一個全新的銀行監管時代已然到來。本文從當今經濟新形勢出發,淺析中國銀行監管體制存在的缺陷及完善的對策。
【關鍵詞】銀行保險監督委員會 銀行監管 監管體制
一、銀保監會成立背景及監管原有問題
一國經濟的穩健發展離不開國家對銀行監管體制建設的重視。銀保監會成立前,“一行三會”制度在原則上進行專業區分,秉持協調配合的初衷,明確各自監管目標,避免業務摩擦與監管沖突,可實際合作困難重重。
經濟市場瞬息萬變。現今,人身保險業發展迅速,銀行資金規模擴張。銀行、保險產品功能交叉,業務融合發展,行業綜合經營大勢所趨。在此基礎上,分業監管導致監管部門在綜合業務領域權責劃分不清,出現“踢皮球”現象。監管缺位導致市場亂象層出不窮,極大地沖擊了現行的銀行監管體制。
為順應時代趨勢,解決監管問題,推進“九龍治水”監管格局重新厘定,我國學習英國雙峰監管模式的成功經驗,進行新一輪銀行監管體制改革,成立銀保監會。
二、監管體制舊病未除,新病又生
銀保監會的成立雖一定程度上理清銀、保業務重疊區的灰色地帶,解決雙方合作困難的問題。但銀行監管體制原生問題仍舊存在,銀保監會作為新生機構,是否真正具備監管應變力尚且存疑。因此,探究銀行監管體制的新舊問題,提出完善建議極具現實價值。
(一)監管方式單一不連續,架構設置不合理
銀行監管不是政府的獨場秀。一個行之有效的銀行監管體制應從政府、社會和內部進行全面構建。政府當局將職權層層分級,導致監管威懾力削弱。當局監督看似嚴苛,實則寬泛;社會監督體系發展滯后,行業自律組織匱乏,外部審計不規范,人為因素介入頗多,破壞監督獨立性;銀保監會合并后機構較從前更為龐大,傳導機制運作難度增加;商業銀行產權意識淡薄,法人體制不完善,自我約束力低,內部監督式微。
(二)法律體系不健全,實操難度大
“有法可依”是銀行監管體制實施的理論依據和現實基礎,但目前我國銀行監管相關法律法規不全面、不完善,落實情況堪憂。我國出臺了如《中國商業銀行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等法律,但缺乏具體的法規將之貫徹落實。法條雖有銀行準入規定,卻無退市細則。如此漏洞致使監管自由隨意,易出現監管脫節。
(三)資產風險管控弱,監管理念落后
對資產風險監管缺失是我國銀行監管深度不夠、理念落后的體現。長期以來,銀行監管重點審查銀行是否規范經營,業務是否合法、合規,忽視對資產風險管控。而資產質量風險關乎存款人權益,是銀行的主要風險所在,關系整個金融業發展?,F有法律僅對銀行現場、非現場檢查等做出要求。實際上,銀行業能夠事先得知監管訊息,準備好材料應付“突發檢查”,銀行監管反而被動。
(四)現有體制滯后時代步伐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高速發展,互聯網相關金融產品崛起,新業務、產品對傳統銀行監管體制提出了新要求。銀行監管專業人才不足,不懂利用高新科技提高監管水平,而現有人員傳統守舊,對金融新業務、新產品認識不深刻。
三、完善措施與建議
(一)豐富監管方式,設立政府一社會一內部多層面監管系統
政府監管層面:建設從中央到地方的綜合聯動機制,聯手多方監管,提防金融業系統性風險。保證監管獨立,避免監督權濫用,補充對監管者的監管,重視央行的再監督,發揮審慎監管作用,確保權力在籠子里充分行使。
社會監管層面:利用現今的新聞媒介,發揮輿論監督力量,加強宣傳,增設舉報網站、熱線,拓寬社會監督渠道,形成有效監管合力。
內部監管層面:健全銀行內部股權治理機制,同步改革行業自律組織,規范銀行運營、競爭行為,促進交流與合作,避免不正當競爭,攜手外部監督。
(二)完善落實銀行監管法律體系
加強法律法規建設是我國銀行監管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首先應確定行業邊界,具體銀保監會監管目標,在現行法制體系下盡快出臺相關細分領域的實施細則。目前,銀保監會已就互聯網銀行貸款等進行意見征集,應加快出臺辦法并努力在其他細分領域進行法制探究。
全面法制構建還應設立多層安全保障法網,探索銀行事先預警機制和中期風控措施。中央銀行嚴格最后貸款人機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存款保險制度。
(三)借鑒國外成功經驗,更新監管理念
加強資本風控,推動監管常態化是深化監管理念的必經之路。借鑒英美等國家成功經驗和成熟技術,引入評估體系和風險管理技術,主動防范銀行資本金融風險,著力防范流動性風險、影子銀行等重點領域風險。有計劃、分步驟地整治市場亂象,逐步構架從準入到退出等多環節配合銜接的機制,同步建設監管問責制度,強調“終身問責,倒查責任”,將監管落實在運營的各個階段。
(四)跟進時代發展,推動監管創新
銀行監管應具備前瞻性眼光,跟進時代發展水平,利用高新科技創新監管模式,加快充實數據庫,構建互聯網銀行違法識別數據模型。并且時刻保持與業界同步的科技認知和手段,與科技進步形成良性互動。
同時,銀行監管應注重提高人才素質——既吸納已掌握交叉學科的復合型人才,又針對現有監管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優化整體監管人才結構,建立定期考核制度,使團隊逐漸符合現代銀行監管的需要,推動監管專業化、效率化。
銀行監管的核心是要遵循整個經濟金融系統健康發展的一般規律,加之市場發展水平、科學信息技術等實際因素,兼顧長遠發展的戰略性需求進行綜合考量。在目前銀保監會成立的新形勢下,我國應綜合經濟發展新態勢,不斷健全法制,積極利用高新技術,借鑒國外成功經驗,深度構建我國現行銀行監管體制,推進經濟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