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中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發展、缺點。研究發現,中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理論研究一直是學術界的研究熱點,近年來理論研究發展迅速,但也應注意到中國資本結構理論較歐美資本結構理論存在差距。同時當今中國正處于深化改革,經濟發展模式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本文以中國實際為立足點,進一步研究中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形成發展過程,深入挖掘中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理論的不足,針對性地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融資偏好
一、引言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目前所擁有的總資本是由哪些具體資本構成以及這些具體資本之間具有怎樣的比例關系。資本結構分為廣義資本結構和狹義資本結構。廣義資本結構覆蓋范圍較廣,包括長期資本和短期資本,在企業中也被稱為財務結構。狹義資本結構主要是指長期負債與所有者權益之間的關系。短期資本波動性較大,其需求和籌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各方因素的影響,企業無法準確預測,因此企業發展主要的資金來自長期負債和權益資本,鑒于短期資本的性質,學術界研究資本結構理論時常常將短期資本排除,并將其作為營運資金管理的組成部分。綜上所述,本文以學術界普遍認同為基準,將短期資本排除,著重研究狹義的資本結構,即長期負債與所有者權益之間的關系。
二、文獻綜述
Modigliani和Miller(1958)提出的MM理論,是資本結構理論發展的里程碑,在此之后,國內外專家學者對資本結構的研究從未停止,主要分為四個流派:靜態平衡理論、順序偏好理論、以產品、投入品市場的相互作用為基礎的理論、公司控制權競爭的理論。黃少安、張崗(2001)認為,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率較低,遠低于債務融資成本,因而上市公司對股權融資這一方式存在偏好。一部分學者從實證研究的角度出發,研究公司各方面的特征,并試圖將這些特征與股權融資偏好建立聯系。一部分學者從治理效率的視角出發,認為我國上市公司治理制度存在不足,管理層凌駕制度之上現象嚴重,進而使得上市公司存在內部股權融資的意愿。還有一部分學者認為我國處于深化改革,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關鍵的時期,法律制度方面存在諸多不足,這對上市公司股權融資行為也存在一定影響。
三、中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劣勢分析
(1)低估權益資本的成本
對于現階段的中國來說,權益融資的成本較低,但這是一種短期的視角,從長遠來看,中國的會計制度必然愈發完善,權益融資的成本也會不斷提升,最終超越債務融資的成本。當前,現行的會計準則并沒有考慮到權益融資的成本問題,因而這一部分成本并未對利潤產生過多影響,這對企業造成一種假象,即權益融資不需要成本,幾乎是免費的,所需的成本也僅僅是較少的股利分紅。同時,目前我國企業普遍認知是債務資金是外來的,而權益資金是內部的,但隨著認知的不斷提升,我們會發現債務與權益對于企業自身來說都是外來的,都需要為其資本成本付出代價。
(2)造成公司治理的缺陷
當前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即代理人與股東的利益存在一定的分歧,上市公司選擇更多的權益融資就意味著企業的股權結構進一步提高,與代理人產生矛盾的幾率也相應提高,加劇代理人為了自身的利益而損害股東利益的現象。同時,對于代理人來說,債務融資對于其自身的約束性更大,從當前中國準則法律規定來看,債務融資是一種外部融資,使用資金的過程會受到債務人以及政府部門的制約,因此代理人在使用這部分資金時會考慮這些限制因素,進行理性選擇,降低風險。但權益融資的使用受到的監督較少,代理人在公司有著控制力,容易形成信息不對稱,進行損害股東利益。
(3)影響資本市場的發展
資本市場作為促進我國快速穩定發展的推進器,對我國經濟發展建設,企業快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國上市公司過度傾向權益融資,并且法律制度對權益融資資金的使用沒有更多的限制,導致企業在使用這部分資金時容易發生亂用,濫用的現象,這對我國資本市場產生了極為負面的影響。同時也對投資者的信心產生了影響,投資者自身的利益無法得到充分地保證使得投資者不愿進行投資,這進一步阻礙了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四、中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政策建議
(1)加強金融環境的改革
加強金融環境改革分為針對直接融資環境改革和間接融資環境改革,對于直接融資環境改革來說,主要是規范資本市場,合理調配資源,對于間接融資環境改革來說,改善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行為,助力金融市場快速發展。
(2)加強法律環境的改革
目前,我國對投資者的保護力度較弱,特別是對于中小投資者保護力度更為薄弱,加劇上市公司大股東侵蝕中小股東利益的行為,因此,對于現有情況,政府應該出臺具有針對性地政策,完善相應法律體系,注重保護中小股東利益。
(3)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代理人與股東保持利益的一致性,股東可以對代理人進行激勵,例如薪酬與業績掛鉤,股票激勵等等,同時也可以對職工進行激勵,使公司增強凝聚力,對于代理人和職工的消極行為,要及時進行懲罰,進而不斷推動公司實現戰略目標,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GARVEY,G.T.,and HANKA,G.,Capital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control:The effect of antitakeover statutes on firm leverage[J].Journal of Finance 54,519-546,1999.
[2]黃少安、張崗.中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分析[J].經濟研究,2001(11):12-20.
作者簡介:張洪碩(1993—),男,滿族,河北秦皇島市人,管理學碩士,河北大學管理學院會計學專業,研究方向:管理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