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共環境服務作為基本公共服務系統的重要構成部分,政府在供給過程中發揮著主導作用,鑒于我國近年來環境問題頻發,因此,作者對政府的供給模式做出了分析,并嘗試運用整體性治理理論對我國政府的供給模式做出反思。
關鍵詞:公共環境服務;公共環境服務供給;整體性治理理論
“打贏藍天保衛戰”、加強農村人居環境的綜合整治,是我國政府近年來的重點工作,我國的生態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污染問題仍舊嚴重,我國只有四分之一的城市空氣質量達標,農村地區人居環境仍然存在污水亂排、垃圾亂倒、糞污亂堆的情況。這些問題也反應出我國政府在公共環境服務供給中存在不足,所以有必要對現存的供給模式進行分析、反思。
一、公共環境服務供給的含義與分類
公共環境服務指政府為滿足社會環境需求,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環境物品和服務的公共活動。作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公共環境服務本質上是公共資源的分配。它通過提供公共福利設施滿足公眾的環境需求。宮笠俐等將公共環境服務的供給概括為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與環境保護、污染防治相關的服務; 二是環境衛生服務,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供排水管網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三是環境信息與技術服務,包括環境咨詢、技術開發、宣傳與教育、信息的預測與公布; 四是環境管理和監督,包括污染防治設施的運營、治理過程管理、環境監測、環境審核等。
二、問題的發現與分析:我國政府提供公共環境服務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環境污染防治方面,通過查閱生態環境部污染防治工作簡報得知,我國生態環境部曾多次下派巡查組,針對黑臭水體、大氣進行專項治理。多部門加大了對機動車污染防治工作的力度。環境衛生服務方面,我國農村人居環境狀況極不平衡,差異大,某些地區臟亂差還很嚴重。由此,2018年2月,中辦、國辦印發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圍繞農村公共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展開。環境信息與技術服務方面,我國生態環境部信息中心的工作要點集中在建立環保大數據的云平臺建設,旨在將環保信息整合共享。環境管理和監督方面,我國政府明確了相關部門在環境管理中的職能,建立協同機制,績效考核和問責機制,建立資源利用上線、環境準入負面清單。
我國政府公共環境服務供給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污染防治過程中地區間協調能力差
在巡查組督查過程中,發現某省水體雖然下游的治理工作已完成,但部分支流和上游未能整治到位,致使下游水體又出現返黑返臭現象。公共環境的污染防治工作不同于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它不局限于某個區域,因此,在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的是不同地區間政府、部門間的合作,缺乏協同理念,則會增加公共環境服務供給成本。
(2)農村公共衛生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不平衡
部分農民的衛生習慣與新農村建設要求反差較大,保護農村環境衛生的意識不強,對村中的臟、亂、差現象長期視而不見,參與熱情低等現象依然存在。問題的原因,除了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距之外,還有兩方面,一是部分領導干部認識不到位。“農村環境就這個樣”的想法在少數基層干部之間成為傳統,臨時應付的思想也比較嚴重。二是農民群眾認識不到位,認為環境治理與自身無關。
(3)地方政府環境監管存在疏漏
巡查組在督察過程中,發現某省的前期黑臭水排查工作不到位,未能將隱蔽的污染水體納入防治項目中。某省在監測環境數據時存在數據造假行為,有16人受到刑事處罰。這些問題的出現,一是因為監管過程中監督機制不完善,監查方式存在失誤。二是行政工作人員責任意識不強,存在僥幸心理。
三、問題的反思:整體性治理理論下的供給模式
(1)強調合作性整合
整合是整體性治理的核心概念,整體性治理中的整合是合作性整合,不是單純地自上而下或追求效率。在行政過程中,垂直管理部門與地方政府之間不能協調運作,就會出現各自為政、目標混亂的情況,因此在計劃、決策、執行中互相協調尤為關鍵。政府在公共環境服務供給中,要實現跨部門的合作治理,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合作。
(2)以公民需求和問題解決為導向
整體性治理理論不僅以實現公共利益為出發點,來滿足公民需求,而且強調滿足公民需求的公平性。公共環境服務作為基本公共服務的一部分,政府有責任實現服務的均等化。這就要求行政人員在實踐過程中,以宏觀目標、公共利益為工作導向,尊重地區差異。
(3)建立制度化保障
整體性治理理論除了重視治理主體的責任感和信任之外,還要求建立制度化的保障。為了確保治理主體責任感的落實,需要在管理和法律方面加強制度建設。在管理層面,通過績效評估來落實環境監測工作的準確性。在法律層面,通過司法審查來對行政人員的違規操作進行約束。
(4)注重協調目標與手段的關系
整體性治理理論注重治理目標與手段的協調,目標和手段要相互增強,也就是要建立整體性政府。不同公共部門在目標和手段上不僅不存在沖突,而且要相互促進。公共環境服務供給實踐過程中所依據的規劃方案要與我們設立的短期、長期目標不沖突,也就是在實踐過程中,二者是處于動態的,目標和手段是相互改進的。
參考文獻
[1]祝光耀,張塞.生態文明建設大辭典-第一冊.[M].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2]宮笠俐,王國鋒.公共環境服務供給模式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2(10).
作者簡介:張瑜,山西太原人,山西財經大學行政管理在讀碩士,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