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 許佳慧
摘 要:隨著人民群眾的醫療保障需求的日益增長,醫療改革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本文基于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思路,從資金供求和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現狀兩個角度對我國醫改環境進行深入分析,以期對醫改措施的制定有所借鑒。
關鍵詞:醫療改革;經濟學分析;供求;民營經濟
一、引言
2018年8月,國務院明確下半年醫改重點任務,提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聚焦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等重點難點問題。顯然醫改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議題,同時這一議題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意義,因此對我國醫療改革環境分析至關重要。
二、醫療改革資金的供求總量分析
近年來我國醫療資金需求增加,醫療需求和醫療費用都呈快速增長的趨勢,但資金供給不足,醫療保障基金籌資增長潛力逐漸降低。
(1)醫療需求快速增長
首先,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身體健康和生命質量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這對醫療保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老齡化的挑戰對國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支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從 2000年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并且我國的老齡化進程正處于加速發展之中。一是勞動年齡人口減少迫切要求質量更高、勞動年限更長的勞動力供給。二是人口老齡化將導致對醫療保障資金支出的需求壓力急速膨脹。
最后,近年來我國醫療衛生費用飛速增長,其增長速度遠遠超過GDP增長速度。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 2008-2016年,我國的人均衛生費用支出大幅增長,由1094.52元增長到了3351.74元,年均增長率高達15.02%。同一時期,我國GDP則從319515.5億元增長到743585.5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1.14%。
(2)醫療保障基金籌資增長潛力逐漸降低
中國經濟在實現多年的高速增長后,必然會進入新的調整時期。一方面,隨著我國勞動力供給快速下降、環境治理成本逐步上升和消費結構從實物產品逐漸向服務商品轉變,中國經濟的增長潛力必定趨于下降,GDP增速也相應地隨之放緩。另一方面,由于長期以來實行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經濟增長模式,我國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已經不堪重負,客觀上也難以承受較高的增長速度。因此,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已勢在必然。
從整體上看,宏觀經濟發展狀況決定著醫療保障基金的供給,我國經濟呈現增速放緩的新常態,意味著社會保障基金籌資繼續增長潛力受到限制。
三、醫療改革中民營經濟的發展現狀
盡管國務院近年來陸續發布相關文件,要求民營醫療機構與公立醫院進行公平競爭,但總體上社保部門并不認可社會醫療服務應當引入市場機制的觀點,這給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目前我國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瓶頸如下:
(1)醫療服務價格劣勢
民營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價格較公立醫院存在很大劣勢。盡管其相同醫療服務的實際定價可能低于公立醫院,但患者更關注自付部分的金額。由于目前民營醫院的醫保覆蓋率低,在患者看來,無醫療保險的民營醫療機構發生的醫療費用須全部自付,其遠遠超過公立醫院的自付部分,因此更多的選擇公立醫院進行治療。
(2)醫療人才缺失
醫療人才不足是民營醫療機構發展的一大短板。據《2017年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公立醫院衛生人員為554.9萬人,而民營醫院僅有142.8萬人,不到公立醫院的三分之一。但2017年公立醫院有12297個,民營醫院有18759個,大約是公立醫院的1.5倍。粗略計算得知一家公立醫院平均擁有451個衛生人員,而一家民營醫院平均僅有76個衛生人員。即使考慮到規模因素,也仍可以看出民營醫院的醫療人才不足問題突出。
(3)公眾認可度不高
官方數據顯示,2017年公立醫院診療29.5億人次,民營醫院僅4.9億人次,占醫院總數的14.2%;公立醫院入院人數15595萬人,民營醫院3321萬人,占總數的17.6%;公立醫院病床使用率91.3%,民營醫院63.4%。可見,民營醫療機構在公眾認可度上與公立醫院還存在較大差距。
此外,現實存在民營醫院為提高自身知名度,進行虛假宣傳和通過“醫托”這一手段招攬病人的現象,使人們對民營醫療機構的誠信經營產生懷疑,在極大水平上降低了民營醫療機構的公信力。
(4)規模小風險大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末全國共有醫院3.0萬家,其中包括1.2萬家公立醫院和1.8萬家民營醫院,可見民營醫院數量明顯多于公立醫院。民營醫療機構包括民營醫院但不局限于民營醫院,顯然民營醫療機構在量上有優勢,但是當前我國民營醫療機構發展尚屬起步階段,從床位數、醫療服務提供數、經營收益占比等指標上看,民營醫療機構規模非常小。此外,民營醫療機構的投入資本大多在300萬-2000萬之間,房屋土地及大型設備通常為租賃使用。因此由于規模因素的限制,現階段民營醫療機構的風險承受能力遠落后于公立醫院。
參考文獻
[1]楊昌柳.我國醫療保險制度改革與醫療費用增長的有效控制[J].經營管理者,2014(32):26-26.
[2]曹東勃.醫療改革的民生經濟學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10(3):3-9.
[3]袁莉.醫療改革困境的經濟學分析[J].當代經濟,2007(16):152-153.
[4]嚴艷,雷寒.民營醫院現況分析及新醫改背景下的戰略契機[J].重慶醫學,2014(14).
[5]賴偉.醫療改革三十年[J].中國醫院管理,2008,28(11):1-4.
作者簡介:
周莉,女,博士,教授,北京工商大學。
許佳慧(1995-),女,碩士,北京工商大學,研究方向為投資管理,北京市 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