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會計法》作為我國經濟法制框架的重要部分,加強了我國會計行業規范,在一定程度上維護著市場秩序并推進了法制建設。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現有《會計法》與當前經濟形勢下會計實務工作的需要之間產生了不協調。因此,我國現行的《會計法》需要進一步修訂完善,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本文對《會計法》在經濟法律體系中發揮的作用進行梳理,分析了《會計法》變更的動因,提出了其現存問題并給出建議。
關鍵詞:會計法;修訂;法律制度
一、《會計法》在經濟法律體系中的作用
會計法是我國經濟法體系中的一個法律部門,其產生于1914年我國首次引進西方法律,從此會計工作不再只受職業倫理道德的制約,也有了成文的規定。但也因此歷史淵源,起初大多數人認為會計法只與行業規范相關,只是對會計術語和職業道德的簡單重復,與其他法律相對脫節。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進程中,會計法在經濟法律體系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這使得人們對這一法律部門有了新的認識和更深的理解。
上世紀八十年代,會計法重建了微觀主體的會計秩序,為稅法實施和國家宏觀調控奠定了基礎。九十年代,隨著證券市場的出現,會計法聯合其共同發揮作用,進行了證券監管和治理。到二十一世紀,由于一系列公司組織內部事務運行產生的利益糾紛,會計成為了公司治理結構的語言,會計法也成為現代經濟生活中重要的法律制度。從過去三十年來我國會計法實踐過程中可以看出:在定位方面,會計法是一個基礎法律環節,而不僅是一個法律部門;從其發揮作用的角度看,它不僅僅是監管工具,更是系統地反映了市場主體經濟活動,形成了特殊威懾力量,從而對市場主體行為進行管制。
二、《會計法》變更的動因
《會計法》變更的動因主要分為內外兩方面,內指的是我國內部市場主體治理的需要,外指的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需要。
近年來,上市公司通過關聯交易、泡沫重組、虛擬資產滲透、預計負債方面不明確揭示或回避揭示等方式造假,股東非法使用配股基金等丑聞接連曝光,使得企業財務報表的客觀可靠成為公眾的關注點。過低的違法成本對于利益相關者起不到足夠的威懾作用,導致會計從業人員的工作被動兩難。對于這些違法的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國家及公眾利益將蒙受巨大損失。長此以往,公眾對于資本市場的態度將會消極保守,
資源不能充分配置,市場紅利將大幅減少。為了整治這種經濟亂象,資本市場必須不斷加強監管,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會計法》的修訂就是為了應對這一經濟發展階段。
《會計法》的變更是中國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國內企業想要開拓海外市場,必須加強對會計信息、財務數據的監管,提高財務報表的質量,并且建立健全長效的內控制度,以在海外資本市場取得認可。近年來,中國也不斷修訂會計準則,旨在修建一個與國際趨同的會計準則體系。為了推動這一國際化趨勢,要從加強對會計從業人員的監督、進行科學的公司治理、加深企業管理層對于財經紀律和經濟法規的理解等各方面入手。《會計法》的不斷改進促進了企業各種財務規則和財務制度的有效實施,以及國際趨同的會計準則的綜合運用。
三、關于《會計法》現存問題的思考及建議
《會計法》現存問題主要存在于三方面:法律地位,規范內容和與經濟環境行業發展的不協調。《會計法》的修訂應針對各方面問題進行調整,以保證其持續有效地發揮應有作用。
(1)《會計法》的法律定位不夠明確,威懾力和約束力不夠
我國的會計法規體系呈“寶塔型”,塔尖到塔底依次是《會計法》、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目前《會計法》中有些規定條款過于具體,應該屬于行政法規甚至規范性文件。這表明會計法目前的法律定位不夠明確。與此同時,《會計法》對會計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明顯偏輕,沒有落實民事法律責任,法律威懾力度不足,使其難以充分發揮其約束力。
要明確《會計法》的法律定位,增加違法成本,增強監督作用。首先,會計法的過于具體的內容將被重新組織,并包含在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監管文件中。在澄清《會計法》的法律地位后,對其違法責任作出更明確的規定。將《刑法》與《會計法》相結合,直接限制會計舞弊,然后將責任落實到會計從業人員和企業管理者。保證內控的有效開展,加大對違法人員的懲罰力度,落實其民事、刑事責任,提高違法成本,從而增強了《會計法》對企業和會計從業人員等利益相關者的監督作用。
(2)會計法規定的會計行為不完整,會計監督作用較弱
自1992年以來,會計準則逐漸取代了計劃經濟時代的會計制度。然而,現行的會計法缺乏會計準則的規范。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會計和會計信息化等越來越重要,而新的業務越來越多,會計中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處理方式。為了應對這些新業務和新方式,財政部發布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但現行的《會計法》仍未徹底解決這些新問題。此外,會計監督,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的三位一體的監督體系沒能發揮應有作用,不少單位的會計監督仍只是個形式。現行《會計法》在準則規范、業務處理、會計監管方面都仍不夠完善,需要抓緊修補完善,從而加強其監督作用。
要進一步完善《會計法》的相關規定。首先對上位法進行修補完善。財政部近年來發行了一系列的部門規章制度,例如《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等涉及企業內部控制和管理會計方面,從法理上講,部門規章制度應當根據法律來制定,但是現行《會計法》缺乏對上述內容的明確要求,這就導致了上位法無法統領下位法,也使得下位法缺乏立法執法的法律依據。因此,《會計法》修訂應當將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會計、會計信息化等相關要求納入《會計法》的法條中。此外,會計人員及其管理人員的責任應進行明確規定,必須強化其對中國會計法律法規的理解,明確其自身責任和違法成本。在強化從業人員管理者的法律觀念,提高從業人員自身水平的前提下,確保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發展。
(3)《會計法》的某些內容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環境和會計行業發展需要
自現行《會計法》實施20多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所處的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全球化、技術革命、商業模式變革、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無疑給單位的經營活動和管理行為以及會計工作帶來了挑戰和機遇。會計工作遠遠超出了會計,它已滲透到單位經濟管理的各個方面,包括價值創造,風險控制和決策支持。與此同步發展,會計價值管理與企業管理高度融合,會計工作的概念、模式和組織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因此,目前的《會計法》許多內容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經濟活動和會計工作的需要。
要根據當前經濟業務需要,將新業務納入《會計法》規范。首先,政府會計科目被納入會計法的規范范圍。中國的《會計法》是一部規范各會計主體會計行為的綜合性法律。目前的《會計法》主要針對企業組織,缺乏對政府會計主體行為的要求。在將來的修訂中,應當將兩類特殊問題在統一的法律制度中去規范。其次,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會計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必須跟上互聯網的發展。在懲罰互聯網會計違法行為時,要填補現有《會計法》的空白,使各部門的監督有法律遵循。此外,《會計法》的修訂應結合出臺的新法律。例如2019年施行的《電商法》,《會計法》也應當與其結合,對于電商行業的會計業務處理進行規定,重點規范其納稅方面。最后,《會計法》應當根據經濟活動不斷進行修訂完善,這份工作“路漫漫其修遠兮”,而它也意味著我國的社會經濟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秦曉路.大數據背景下關于修訂《會計法》的若干思考[J].財務與會計,2018(02):15-16.
[2]潘曉波,車湞芳.我國《會計法》修訂中政府會計相關問題的思考[J].財務與會計,2018(01):15-17.
[3]林鋼.關于修訂完善《會計法》的探討[J].財務與會計,2016(13):69-70.
[4]王竹泉,畢茜茜.改革開放30年會計監督的發展與創新[J].會計研究,2008(07):16-24+96.
[5]馬駿.我國會計法律制度研究[D].北方工業大學,2007.
[6]許家林,張華林.我國《會計法》的法理視角思考[J].會計研究,2005(04):10-14+94.
作者簡介:朱立顏(1995年-),女,漢族,鄱陽,碩士在讀,蘭州財經大學,研究方向:成本與管理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