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EVA已經由原本單一的企業價值評價指標發展成為了可運用于薪酬激勵制度和財務管理等企業層面的系統管理體系。本文在分析EVA內涵的基礎上,探究基于EVA的公司管理體系,并總結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從而有助于理解EVA的價值創造功能。
關鍵詞:經濟增加值;管理體系;價值創造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認為,EVA(經濟增加值)作為一種度量全要素生產率的關鍵指標,反映了管理價值的所有方面。作為資本市場評價企業是否為股東創造價值、資本是否增值保值的指標,EVA已經由原本單一的企業價值評價指標發展成為了可以運用于薪酬激勵制度和財務管理等企業層面的系統管理體系。本文試圖在分析EVA內涵的基礎上,探究基于EVA的公司管理體系,并總結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從而深入理解EVA的價值創造功能。
一、從凈利潤到EVA
EVA的計算從企業經營利潤開始,EVA的創造者斯特恩斯圖爾特認為,要想使EVA成為一種能“使管理者像所有者一樣行動的業績計量方式”,首先要對經營利潤進行一系列的調整,以消除過去會計誤差對決策的影響(如防止資產賬面價值不實)、防止盈余管理(如不計提壞賬準備)、調整穩健會計影響(如研發費用資本化、采用先進先出法)等。在一系列的調整基礎上得到稅后經營凈利潤,從稅后經營凈利潤中扣除包括債務和股權的全部投入資本的機會成本之和得到了EVA。
EVA背后的邏輯在于:只有在資本投資回報率高于資本成本時,公司才能創造價值,這也意味著股東從經營活動中獲得了增值的收入。EVA具有豐富的內涵,形成了集業績評價、激勵補償、管理理念于一體的管理評價體系(孫錚和吳茜,2003)。基于EVA的企業價值管理體系,可以有效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的目標,符合企業長期發展的戰略要求(李笑南,2016)。
二、價值評價指標
在價值評價指標方面,EVA是一種評價企業價值的指標。與傳統的企業價值指標相比,EVA不僅可以彌補傳統指標的缺陷,還具有傳統業績評價指標無法比擬的優勢。目前對于企業價值衡量的指標主要有基于會計利潤的指標、基于市場的指標、基于現金流量的指標等衡量指標。與會計利潤的指標相比,EVA不僅考慮了對債權和股權資本成本的補償,還通過會計調整糾正了會計規則性失真的現象,從而更具價值的相關性。市場類指標需要對權益價值進行可靠預測,因而不適用于非上市公司;并且市場類指標無法分解,只能用于企業整體評估,不能在企業部門層面進行運用。與現金流量的指標相比,盡管現金流量是企業價值的最終決定因素,在評估交易價值時具有獨特優勢,并且在評估經營價值時幾乎不受企業管理者主觀判斷影響,但現金流入與流出的確認時間和合理配比使其難以真正反映企業經營業績。因此,EVA是更具綜合性的公司價值評價指標,在包含全部資本成本的基礎上強調對會計規則性失真調整,既保留了有用的利潤信息,還將其改造為更符合價值理念的經濟利潤指標。此外,EVA可以通過對數量值和構成要素的分解而成為各層級的業績目標,進而在部門層面運用。
EVA指標以“剩余收益”理念為基礎,考慮了債券和股權全部資本成本影響,在稅后凈利潤的基礎上扣除股權資本成本。這種計算方法綜合了考慮資本使用效率,一方面可以敦促管理者處置不良資產,壓縮回報率過低的生產項目,減少不良資產對本的占用,提高總體價值創造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迫使管理者合理使用財務杠桿,控制管理者盲目投資擴張,增加企業價值。
三、薪酬激勵體系
在薪酬激勵體系方面,將EVA注入企業的管理活動之后能給管理者以強有力的激勵與補償。EVA強調的不是管理者能做出多少貢獻,而是管理者是否能被激勵去做這些貢獻。首先,扣除股東權益資本成本促使經理人重視股東投資回報;實行會計規則性失真調整,促使經理人重視戰略性投資(池國華等,2013)。透過EVA,人們可以判斷管理者是企業價值創造者還是價值毀滅者(胡玉明,2008)。EVA提出以資本化替代費用化的會計調整,有利于減少績效考核中的噪音,引導管理者在決策時關注企業價值創造的持續性。其次,EVA考核的激勵方式相對于傳統的激勵方式更符合價值創造理念:一是注重EVA改善值的獎勵,以EVA改善值作為獎勵目標,使得經理人薪酬的增減變化與股東價值增減變化保持高度一致(黃衛偉和李春瑜,2004);二是設置獎金庫,可在引導經理人關注長期價值創造的同時降低離職風險。可見,EVA考核將股東與經理人的利益結合得更加緊密,使股東增加財富的期望與管理者的決策行為相互協調,從而最大程度減少兩者之間的利益沖突,實現企業價值創造的持續增長。
四、財務管理系統
在財務管理系統方面,EVA在資本預算決策方面的應用放棄了傳統的折現現金流方法,把企業前期資本預算決策項目價值評估和期間的資本預算流程與后期的業績衡量相結合。在進行資本預算決策時,常用凈現值法來評價項目可行性,考慮的是整個項目壽命期內現金流量分布,如果計算結果是項目凈現值大于零,則項目可行。但由于企業業績衡量往往以自然年份為期限,現金流量折現法無法對企業業績衡量。放棄傳統的現金流折現方法而采用折現EVA后只要折現EVA大于零,則項目可行。因此,EVA可作為資本預算決策時項目價值評估和企業業績衡量的雙重手段。此外,EVA還是一種將價值創造置于所有管理活動核心的企業文化。將EVA融入企業核心文化可促使企業的每一個投資中心、利潤中心甚至最基本的成本中心都明確自己所耗費的資金能夠為企業帶來多大的價值,理解并努力實現那些可以創造價值的企業目標。
五、相關研究
國資委于2010年出臺了基于EVA的國企考核辦法,使EVA能否真正為企業創造價值得以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出臺的EVA考核制度的主要特點包括:一是須扣除全部的資本成本;二是強調會計調整的必要性;三是強調主業突出的理念;四是強調EVA改善值的獎勵。隨著這一政策的出臺,許多學者也就這一課題進行了相關實證檢驗。池國華等(2013)的研究表明EVA考核通過抑制過度投資提升了企業價值。劉鳳委和李琦(2013)研究發現EVA評價體系的實施可以顯著降低央企的過度投資行為,且市場競爭度越高的行業這一作用更為明顯。余明桂等(2016)研究表明業績考核制度可以促進央企進行創新。此外,池國華、鄒威(2015)以價值管理為基礎,以經濟增加值(EVA)為核心構建了一個EVA與全面預算、管理報告和平衡計分卡等工具結合的價值管理會計整合框架,為我國企業管理會計的整合應用提出了本土化和個性化的解決方案。
綜上所述,基于EVA的管理體系奉行的是會計利潤只有彌補了股東債務和權益資本成本后才能為股東創造價值的理念。EVA不僅是一種評價企業業績的指標,更是一整套完整的評價體系。基于EVA的企業管理體系構建,能夠使企業從績效評價、薪酬激勵、財務管理等體系入手進行價值管理,EVA同時也是一種企業價值理念,這種理念的運用能夠提高企業管理層的價值觀念,使企業發展以價值為導向,對企業價值管理而言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池國華,王志,楊金.EVA考核提升了企業價值嗎?來自中國國有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13(11):60-66.
[2]池國華,鄒威.基于EVA的價值管理會計整合框架——一種系統性與針對性視角的探索[J].會計研究,2015(12):38-44.
[3]胡玉明.經濟附加值:識別企業創造價值還是毀滅價值的慧眼[J].財務與會計,2008(12):11-13.
[4]黃衛偉,李春瑜.價值衡量指標及其業績評價適用性的比較[J].管理科學,2004(3):56-60.
[5]李笑南.基于EVA的企業價值管理體系研究[J].管理世界,2016(8):182-183.
[6]劉鳳委,李琦.市場競爭、EVA評價與企業過度投資[J].會計研究,2013(2).
[7]孫錚,吳茜.經濟增加值:盛譽下的思索[J].會計研究,2003(3):8-14.
[8]余明桂,鐘慧潔,范蕊.業績考核制度可以促進央企創新嗎?[J].經濟研究,2016(12).
[9]鐘蘊凱.淺談如何在企業管理中應用EVA管理體系[J].國際商務財會,2010(3):33-34.
作者簡介:劉星秀(1994-),女,漢族,山西省呂梁市,學生,碩士研究生學歷,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方向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