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預計負債是因或有事項可能產生的負債。根據或有事項準則的規定,與或有事項相關的義務同時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的,企業應將其確認為負債:一是該義務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二是該義務的履行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這里的“很可能”指發生的可能性為“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5%”;三是該義務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關鍵詞:預計負債;負債計量
一、預計負債的會計處理
(1)我國新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
為了正確核算預計負債,并與其它負債項目相區別,企業應設置“預計負債”賬戶,該賬戶核算各項預計的負債,包括對外提供擔保、商業承兌匯票貼現、產品質量保證、虧損合同未決訴訟等很可能產生的負債。
按規定的預計金額和預計項目確認預計負債時,借記“營業外支出”、“管理費用”等賬戶,貸記“預計負債”;實際償還負債時,借記“預計負債”,貸記“銀行存款”等賬戶。“預計負債”賬戶要按照預計負債項目來設置相應的明細賬,進行明細的核算。該賬戶期末余額在,反映已預計尚未支付的債務。
(2)預計負債會計處理方法
1.預計負債確認
當或有負債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也就是企業履行因或有事項而承擔的現時義務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可能性超過50%,并且同時滿足負債的兩個確認條件,企業才能以預計負債加以確認。
借:管理費用/營業外支出
貸:預計負債
2.已計提預計負債轉回
如果已計提的預計負債在其后因原產生損失的各種因素消除而轉回,根據會計準則和相關準則的規定應計入轉回當期損益。其賬務處理為:
借:預計負債
貸:營業外支出/管理費用
3.已計提的預計負債實際發生損失
如果己計提的預計負債在實際發生損失時,根據會計相關準則規定,則實際發生的損失抵減已經計提的預計負債,預計負債不夠抵減部分或者已經計提的預計負債大于實際發生損失部分計入當期損益。其賬務處理為:
借:預計負債
管理費用/營業外支出
貸:銀行存款
二、預計負債會計處理中存在的問題
(1)預計負債確認標準不明確
或有事項相關的資產確認標準不夠明確。我國《或有事項準則》第七條提及資產確認的問題:“企業償還預計負債需要支出全部或部分預期會得到第三方補償的,補償的金額在基本確定可以收到時才能作為資產進的獨立的確認。確認補償的金額不可以大于預計負債賬面價值”。顯然,對于或有事項相關資產的確認還不足,對于和或有事項相關的資產的確認條件規定的不太明確,尚存在一些缺陷。
(2)預計負債計量依據不客觀
造成預計負債在會計處理中存在的計量依據不客觀的原因在于:在或有事項會計處理這一領域,現實會計處理中的操作性不強。即理論上的標準明確,但是實際操作會計人員的主觀性太強。在實際操作中,對于預計負債的計量中最佳估計數的確定,雖然給出了不同情況的處理方法,但是缺乏標準的會計計量依據。按其中規定,如果其他可能的結果大部分均比最可能的結果的金額高或低,則最佳估計數按照最可能發生金額確定。這就依靠會計人員的主觀性進行操作。
(3)預計負債會計處理準則不規范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建造合同》的規定:“如果合同預計總成本超過合同預計總收入,應將預計損失立即確認為當期費用。”其會計核算的具體做法是通過計提存貨跌價準備來實現的,即在期末,根據預計的合同總成本超出合同總收入的部分,編制會計分錄如下: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存貨跌價準備
這樣就造成了一種現象的兩種極其矛盾的做法:一方面,將虧損性合同作為或有事項,那么它就應該記入有關負債賬戶;而另一方面財政部又規定建造合同預計損失應當作為存貨跌價準備計提并記入企業的當期損益。眾所周知,企業會計準則作為我國企業會計核算的權威性標準,其制定應科學、合理、準確。而或有事項會計準則在該方面明顯存在著自相矛盾的地方 。
三、預計負債會計處理中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建議明確預計負債確認標準,加強預計負債計量的客觀性,加強預計負債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戴勁.虧損合同確認預計負債會計處理[J].財會通訊,2010(5):87.
[2]符凱.如何提升財務會計的職業判斷能力[J].中國集團經濟,2012:67.
[3]賀立進.試論或有事項對企業的影響與控制對策[J].財政監管,2007:68.
[4]李建華.或有事項會計處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19.
[5]李旭萍.淺談對或有事項的思考[J].攀枝花學院(綜合版),2008:71.
[6]李艷彬、傅嬈.或有事項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探析[J].遼寧經濟,2009(2):55.
[7]劉正陽.虧損合同的會計處理[J].商業會計,2010(7):90.
作者簡介:周云翔(1992),男,中級會計師,學士,東華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30040,管理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