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投融資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環節,對于企業實現戰略目標、控制發展節奏、化解經營與資金風險具有重要意義。當前,部分企業在投融資管理中存在擴張過快,資金鏈緊,短融長投,盈利能力與融資成本失衡等潛在問題,形成對企業資源要素的耗散,影響到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本文針對企業投融資管理中的潛在問題進行分析,相應提出供參考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投資管理;融資管理;風險;對策
現代企業合理規劃與實施投融資管理,是企業擴大規模、增進盈利、完成關鍵績效目標,從而實現穩健成長的重要方式;是有效管理企業投資性現金流和籌資性現金流,防控資金風險的重要措施;也是國家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結構化去杠桿,構建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良好秩序的重要組成。在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進程中,企業妥善統籌投資與融資管理,科學平衡聚焦主業與股權投資,當期經營與長遠發展,投資強度與融資能力,對于企業(特別是資金密集型企業)高質量發展及基業長青具有戰略意義。
1、企業投融資管理的問題分析
1.1投資規模與結構的失衡問題
投資管理是企業戰略管理及實施的關鍵組成,需要企業按照戰略目標指引,科學統籌資源要素稟賦與風險防控能力,合理把握投資規模與結構的平衡。在經濟高速增長過程中,部分企業盲目追求擴張速度,大幅提高產能和營銷布局,過度舉債加杠桿投資,致使企業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等償債能力指標偏離合理區間,相應產生企業經營及資金鏈條風險。這本質上是企業發展理念與戰略管理能力在投資管理上的具體表現。除規模因素外,部分企業盲目開展股權投資和并購重組,特別是跨產業鏈、跨行業、跨地區投資操作。這影響到主業的規模經濟效應,“好鋼沒用在刀刃上”,又未實現混業經營的范圍經濟效應。同時大量超出標的資產公允價值的溢價收購伴生資產負債表中的“商譽”資產,在不確定性環境下隨時存在跌價減值的“暴雷”損失風險。因此,投資規模與結構失衡問題,直接影響到企業投資質量和效益,資本應有的價值創造功能未能充分發揮 [1]。
1.2融資渠道與成本的失序問題
企業的產權性質、資產規模、行業特征、發展階段等不同,所采用的融資渠道和方式差別較大,相應的融資成本及風險不同。中小企業通常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挑戰,在與銀行類金融機構的合作博弈中處于相對劣勢地位,融資渠道受限。數據調查顯示,內源性融資模式是相當部分中小企業的首選,雖可緩解借貸壓力,但資金來源較為單一,融資期限較短,資金鏈存在高不確定性[2]。甚至,部分企業在面臨資金困境時,為解燃眉之急而飲鴆止渴,不惜通過P2P平臺或非正規渠道籌措高息資金,致使企業產生極高的財務費用,相應造成資金鏈條日益緊繃,資金風險不斷積累。中小企業融資過度依賴內源性融資,與各類金融機構、資本市場的互動合作尚不充分。另一方面,我國規模以上企業(特別是部分上市公司),過度使用資本市場,激進融資以實現快速擴張的目標。其中,最突出的是股權質押融資比率過高,致使實體經濟與股市的風險傳導過度。經濟環境波動時期,極易造成誘發質押風險和平倉困境,推動系統性的融資難和融資貴。
1.3投資與融資的匹配效率問題
現金流平衡穩健是企業經營健康的關鍵保障。按照通行的資金流籌劃邏輯,企業的投資性現金流首先來自經營性現金流,其余則通過融資所得籌資性現金流補充。例如,國際零售巨頭沃爾瑪近年來不斷推進跨國擴張布局,因其良好的盈利能力和強大的供應鏈管理,其擴張投資所需資金完全通過經營性現金流保障。投資與融資的協同關鍵在匹配,特別是期限匹配和數量匹配。為實現投資與融資匹配,需要企業戰略規劃、業務規劃和財務規劃統籌協調。當前,部分企業戰略規劃滯后,業務規劃與財務規劃失序甚至脫節,致使投資與融資匹配效率較低。比如,部分企業按照“現金為王”的理念,籌資金額超過業務投資的實際需求,造成存量資金冗余,推升企業財務費用和資金成本。相反,部分企業資金管控過度保守,存量資金過低,迅速籌措資金的能力不足,無法及時滿足各類投資的資金需求。特別是,當前部分企業大量融資為短期資金,而資金投向卻是長周期、重資產項目,造成投融資的期限錯配,致使企業面臨潛在的現金流風險。
2、企業投融資管理的策略分析
2.1完善及優化投資結構
企業投資管理需要嚴格執行戰略管理、發展規劃和全面預算。當前,企業投資應聚焦主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和主業盈利能力,大力改善經營性現金流。通過綜合統籌行業的市場規模、發展趨勢和企業資源實際,合理控制主業投資的范圍、強度與節奏,構建符合自身實際的投融資管控模型,避免盲目投資和“拔苗助長”,綜合平衡主業營收、凈利潤和經營性凈現金流同步增長,確保企業資產負債率和各償債能力指標在合理期間運行。同時,企業應通過資產整合削枝強干,堅決退出低效非主業股權投資,及時回收資金補充現金流,減少其對主業所需人力和財務資源的耗散。
2.2調整及拓寬融資渠道
當前,國家為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別是針對中小企業出臺了專項扶持措施。各企業需要充分把握政策機遇,緊抓政策紅利,加強與金融機構和資本市場的互動,積極調整及拓寬融資渠道。除了內源性融資,各企業應大力拓展外源性融資渠道,從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的不同角度籌劃融資路徑,比選融資對象,努力降低融資成本。通過廣泛對接各類創投公司,基金公司,適當借助第三方融資服務機構,化解當前資本市場的信息不對稱,減少銀行融資所涉及的抵押和擔保壓力。企業財務部門在做好日常財務管理外,應大力加強融資能力建設,構建長期合作的多方面融資合作對象。同時,應特別留意資金鏈的規劃與融資期限的安排,確保資金進出的期限嚴格匹配。
2.3加強戰略管理與風險控制
投融資管理的各種潛在問題關鍵在于企業戰略管理存在短板,致使業務與財務脫節,投資與融資失序。因此,為從根本上統籌平衡投融資管理,企業需大力加強戰略管理,運用全面預算等管理會計工具,確保企業的業務發展和資金進出嚴格遵循戰略指引。同時,企業應高度重視現金流風險,通過制度建設、機構設置、人員安排等措施,全面加強經營和財務風險預警及防控體系,加強投資項目的事前和事中管理,嚴格開展投資后評價,確保實現投資目標和維護財務安全。
結語:
投融資管理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環節,是與企業經營同等重要的管理課題。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統籌兼顧當前與長遠,收益與風險,緊緊圍繞提升競爭力和自身價值,以確保投融資管理平穩有序,從而實現既定目標和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沈泉.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債務風險及對策分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2X):114.
[2]劉娜娜.淺析企業現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7(7):211-211.
作者簡介:
周小明,天津濱海新都市投資有限公司,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