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娟 成觀星
1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中華神經醫學雜志》編輯部,廣州,510282;2國際醫藥衛生導報社,廣州,510515
學術研究成果通過期刊進行交流,其被客觀使用、引證的過程,能較好地反映出研究成果內在價值的大小。在眾多期刊評價指標中,影響因子是重要的評價指標,但其在被引頻次、時間等方面的局限性很明顯[1]。學術期刊影響力指數(CI)是反映一組期刊中各刊影響力大小的綜合指標。它是將學術期刊統計年當年的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投射到“期刊影響力排序空間”,采用線性歸一后向量平權計算所得的數值,用于對組內期刊排序[2]。該指標綜合考慮了期刊的歷史和近期辦刊情況、質量和數量等多元因素,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影響因子單一指標評價的局限性,既能反映影響范圍的大小,又能反映學術質量的水平[3]。如何將期刊CI與其他文獻計量學指標相結合,將CI更好的應用于期刊評價,以指導期刊發展,是當前的熱點問題。
我國已有部分關于期刊CI的研究。丁筠首次對期刊CI與影響因子等傳統期刊計量指標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并構建學術期刊CI的預測模型[4]。結果表明,學術期刊CI值與包括期刊影響因子在內的15種期刊計量指標在0.01和0.05顯著水平上顯著相關,并提出了利用BP神經網絡模型來預測學術期刊CI值的方法。張和平和陳齊海以圖書情報類期刊為研究樣本[5],利用期刊CI表征期刊影響力,建立單因變量PLSR模型并采用VIP值衡量各影響因素的重要程度。結果表明:復合總被引、五年影響因子和他引影響因子是排名前3的重要因素。但尚未見應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CI與其他各類計量指標關系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以廣東省醫藥衛生期刊為研究對象,了解其影響力現狀,并通過相關性和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期刊CI的影響因素,在現行的期刊評價體系下尋找對科技期刊有益的發展路徑。
選擇2017年版《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以下簡稱《年報》)中收錄的廣東省內具有CN刊號的61種醫藥衛生期刊為研究對象[6]。
基于2017年版《年報》[6],收集61種期刊的所屬學科類別、期刊CI、復合影響因子、綜合影響因子、期刊分區和其他各類計量指標(可被引文獻量、基金論文比、平均引文數、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引用期刊數、被引期刊數、他引總引比、web即年下載率、總下載量)。采用Excel錄入數據。分析廣東省醫藥衛生期刊的影響力現狀,以期刊CI表征期刊的學術影響力,相關性分析和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期刊CI的影響因素。
以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單樣本K-S檢驗樣本是否為正態分布。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偏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相關性采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P<0.05認為有統計學意義。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期刊CI的獨立影響因素,選入、剔除變量的顯著性水準分別是0.05、0.10。
61種醫藥衛生期刊中中文刊59種,英文刊2種(Eye science、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61種期刊分屬15個學科,其中《中華生物醫學工程雜志》同時收錄在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綜合2個學科,《分子影像學雜志》同時收錄在臨床醫學綜合和腫瘤學2個學科,因此總的樣本數為63。
廣東省醫藥衛生期刊整體來說學科分布比較均勻,但無醫藥衛生事業管理、婦產科學與兒科學期刊。廣東省醫藥衛生期刊CI范圍1.916-903.547,平均為267.379±223.710,其中>學科CI均值的期刊有24種,<學科CI均值的期刊有27種。其中Q1區期刊占比最多的是綜合性醫藥衛生、外科學期刊。神經病與精神病學期刊均處于Q1區。護理學期刊均處于Q2區。臨床醫學綜合、口腔醫學、耳鼻咽喉科學與眼科學期刊均處于Q3、Q4區。見表1。
因國際醫藥衛生導報、按摩與康復醫學、中華生物醫學工程雜志、中華腎臟病雜志、中華胃腸外科雜志、中華創傷骨科雜志、中華顯微外科雜志、中華神經醫學雜志web即年下載率的數據缺失,分子影像學雜志、中國處方藥、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的5年影響因子數據缺失,刪除上述期刊后最終50種期刊進入統計分析。
K-S檢驗顯示廣東省醫藥衛生期刊的CI、基金論文比、平均引文數、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引用期刊數、被引期刊數、web即年下載率均服從正態分布(均P>0.05)。可被引文獻量、他引總引比、總下載量(萬次)均為非正態分布(均P<0.05)。

表1 廣東省醫藥衛生期刊的學科分布及影響力水平
相關性分析顯示廣東省醫藥衛生期刊CI與被引期刊數、總下載量(萬次)、平均引文數、基金論文比、Web即年下載率正相關,與引用半衰期、可被引文獻量、引用期刊數、被引半衰期、他引總引比無明顯相關性。見表2。

表2 期刊影響力指數與其他各類計量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以期刊CI為因變量,被引期刊數、總下載量(萬次)、平均引文數、基金論文比、Web即年下載率為自變量,采用逐步回歸法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最終納入被引期刊數(X1)、平均引文數(X2)、總下載量(X3)3個變量,回歸方程為Y=-293.499+0.479X1+20.498X2+6.451X3。見表3。

表3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注:VIF為方差膨脹因子。
廣東省醫藥衛生期刊發展不平衡。一是不同學科期刊數量差異大,期刊數量最多的學科是綜合性醫藥衛生,最少的學科是皮膚病學與性病學、耳鼻咽喉科學與眼科學,無醫藥衛生事業管理、婦產科學與兒科學期刊。二是影響力和學術質量差異大,CI值最大為實用醫學雜志(903.547),最小為按摩與康復醫學(1.916)。期刊其他影響力指標的差異也很明顯,復合影響因子最高為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2.475),最低為按摩與康復醫學(0.088)。綜合影響因子最高為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1.88),最低為按摩與康復醫學(0.064)。臨床醫學綜合、口腔醫學、耳鼻咽喉科學與眼科學期刊整體影響力不高,期刊質量有待提高。因此期刊管理單位應加強對低質量期刊的管理,加大投入,根據學科發展增加刊號,優化資源配置。期刊編輯部應重視學術活動的開展,通過學習和借鑒高影響力期刊辦刊經驗,共同提高廣東省醫藥衛生期刊的學術影響力。
《年報》發布的其他各類計量指標可從不同角度反映期刊的辦刊規模、影響力、傳播力等特征。其中出版指標包括可被引文獻量、基金論文比、平均引文數;引證指標包括引用半衰期、被引半衰期、引用期刊數、被引期刊數、他引總引比;網絡傳播指標包括web即年下載率、總下載量(萬次)。本研究結果顯示被引期刊數、平均引文數、總下載量為期刊CI的獨立影響因素,其中平均引文數對CI的影響最大,其次為總下載量、被引期刊數,建議科技期刊著力提高上述評價指標的分值,以擴大期刊的學術影響力。
3.2.1 平均引文數越高期刊CI相對較高。平均引文數是指某期刊在統計年內發表文獻的篇均參考文獻量,反映期刊的科學交流程度和吸收外部信息的能力。單篇論文引文的數量反映了作者引用文獻的廣度和深度,體現了作者的研究成果與學科發展的關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期刊對引文工作的重視程度。本研究中平均引文數最高的期刊為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33條),最低的為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6條)。引文數多的期刊,其CI也相對較高。因此,期刊編輯部應將作者的參考文獻作為稿件評審的重要內容,可以考慮從稿件的引文數反推其研究廣度和深度,在引文規范的情況下優先選用引文數較多的文章。
3.2.2 總下載量與期刊CI正相關。總下載量是指某期刊在“中國知網”網絡出版的所有文獻在統計年被全文下載的總篇次。反映論文的網絡傳播情況。熊澤泉等研究發現,隨著時間的增長,論文的下載量與被引量在表征論文的使用和有用程度上逐漸達到統一,讀者的下載行為更多地轉化成為引用行為;論文發表初期的下載量可作為后期被引量預測的依據之一[7]。謝娟等發現下載量與被引量呈強正相關(r=0.592)[8],提示下載量可以作為科研評價指標之一。本研究中總下載量>20萬次的期刊是新中醫(40.83萬次)、實用醫學雜志(37.45萬次)、中藥材(35.56萬次)、廣東醫學(26.99萬次),最低的為Eye science雜志(0.62萬次)。因此,期刊編輯部應采取措施增加期刊論文的被關注度和下載頻次,以提高期刊的學術影響力[9]。建議期刊編輯部:①注重出版的時效性,引入數字出版模式,縮短論文的出版周期[10]。②重視對論文標題、摘要、關鍵詞的編輯加工,凸顯論文的優勢,以便吸引讀者關注并下載論文。③加強期刊編輯部網站的建設,豐富檢索內容(目次、摘要、全文),加強期刊的開放閱讀。④盡可能多加入各大數據庫,以提高期刊的顯示度。
3.2.3 被引期刊數越多期刊CI越高。被引期刊數是指在統計年引證某期刊的期刊種數。反映了期刊在某領域內的重要性和學術影響面。本研究中被引期刊數指標最高的期刊為《實用醫學雜志》(1087),說明醫藥衛生科研領域的作者、讀者對其學術價值的肯定,受關注度較高,在引用文獻時會重點選擇該期刊。最低的為Eye science雜志(97種)。被引期刊數的高低,一方面與期刊發表的文章專業范圍有關,綜合性醫藥衛生期刊相較學科范圍較窄的期刊刊發文章覆蓋面廣,更容易被引用;另一方面與期刊的影響因子、被數據庫收錄情況有關,在學科范圍內影響力較大、同時被各大檢索平臺收錄的期刊,都會對讀者的引用習慣產生影響[11]。被引期刊數越多,被引用的總次數也就越多,因此期刊的CI會越高。建議期刊加強跨學科交叉研究的刊載和傳播,拓寬期刊的閱讀覆蓋面和利用率。
CI綜合考慮了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這兩個最重要的期刊影響力的評價指標,用于表征期刊影響力是科學合理的。綜上, 期刊編輯部應注重CI的應用,以指導期刊發展。從平均引文數、總下載量、被引期刊數著手,提升期刊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