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恩, 賀 文,王 力,許 偉 ,石 鵬 ,史立新,朱正生*
(1.慶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甘肅 慶陽 745000;2.慶陽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 慶陽 745000)
布魯氏桿菌病是由布魯氏桿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地方性慢性傳染病,在家畜牛、羊、豬中最常發生,且可由牛、羊、豬傳染給人或其它家畜。侵害生殖系統和關節,母畜不孕、不育,妊娠母畜發生流產、胎衣不下、引起流產和各種組織的局部病灶。公畜表現為睪丸炎、副睪炎及不育、關節發炎腫大變形等,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疫病。
病畜及帶菌動物是主要的傳染源,最危險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在流產或分娩時將大量布魯氏桿菌隨胎兒、羊水、胎衣排出,流產母畜的陰道分泌物及乳汁中也有。主要經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也可通過損傷的皮膚、粘膜等感染。本病容易造成工作人員感染并人為傳播。某些吸血昆蟲也能傳播本病,家畜自然交配可相互傳染。人與人不傳染布病,人給畜不傳染布病。
據資料記載,1970-1971年慶陽地區人間布病的感染率2.81%,發病率為0.9%,畜間布病的感染率為5%,經1972年慶陽地區畜牧獸醫站對部分縣的首次普查,羊布病的感染率為3%,1972-1975慶陽地區共普查七縣107個鄉1 474個村飼養的73 539只羊,檢出陽性3 372只,陽性率4.59%,其中華池縣最高達12.2%、寧縣為10.04%、環縣為1.7%,其它縣均在3%以上。1973年慶陽地區開始采用羊型5號布病疫苗進行氣霧和注射免疫,至1978年共免疫羊5 471 781只次,占羊飼養量的77.7%,1978年地縣共同組織獸醫人員對免疫效果進行抽查檢測,抽7縣21鄉63個行政村25 303只羊,血清學檢出陽性羊202只,陽性率0.8%,比1972年普查時下降了3.7個百分點,1979-1981年繼續對鎮原、合水、環縣、華池4縣感染較高的鄉鎮1 149 488只羊進行免疫。1982年對全區分三批進行了考核驗收,抽檢31個鄉鎮115個村5 365只成年羊、羔羊27 993只,檢出陽性成年羊106只、羔羊114只,檢出率為0.44%。1983-1984年對鎮原縣羊只繼續進行免疫,成年羊和羔羊密度達分別達到90.7%、92.1%,1985年對鎮原平泉等6鄉鎮26個村119個自然組3 670只羊進行監測考核,陽性羊4只,陽性率為0.11%,至此慶陽地區7縣區全部達到農業部布病基本穩定控制區標準。1989年慶陽地區監測羊29 858只,檢出陽性羊120只,陽性率0.4%,同年經甘肅省畜牧廳以縣為單位的穩定控制區達標考核,鎮原、寧縣、合水、西峰均達到以縣為單位的穩定控制區標準,其它縣1990年達到穩定控制區標準。
羊肉屬于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的肉品,營養豐富,肉質鮮嫩多汁,深受城鄉居民的喜愛,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和人們對身體健康程度的高度重視,羊肉消費量越來越大(2016年至2018年全國羊肉產量分別為454萬t、465萬t、477萬t,消費量分別為484萬t、494萬t、506萬t,價格從51.6元/kg漲到63.8元/kg),市場供應還滿足不了城鄉居民的需求,缺口需要從國外進口來補充,發展潛力和價格還有較大提升,所以發展肉羊產業,是扶貧產業投資少、見效快的短平快項目,也是慶陽老區人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好項目。
為加快慶陽革命老區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2009年在甘肅省老促會的積極倡導下,在慶陽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省上整合扶貧資金、市縣財政配套、群眾自籌等形式共籌集資金 1.55億元,四年新發展養羊戶4萬戶,引進遼寧蓋州絨山羊16萬只,新建絨山羊繁育場2 6個。
從2013年開始,慶陽市大力發展肉羊產業,市政府拿出2 000 萬以獎待補支持興辦肉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環縣實施“雙百雙萬”工程(發展100個養羊專業村、培育1 000個養羊專業合作社,扶持10 000個養羊大戶、養羊大戶人均純收入達10 000元),縣財政拿出2000萬元支持肉羊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華池、寧縣也效仿學習,政策的有力支持調動了社會各界養羊的積極性,極大地促進了全市養羊產業的發展。鎮原中盛公司啟動建設300萬只肉羊養殖基地;外出務工人員也陸續回家建辦養羊場,僅2013年就有26 480戶人建起了舍飼羊舍,2014年全市肉羊飼養量達到419.4萬只。
隨著肉羊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小反芻獸疫傳入,羊梭菌性疾病、炭疽、羊痘、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等病有反彈現象,特別是已被控制多年的布魯氏菌病發生嚴重反彈,2009年5月20日至6月17日,合水縣動物疫控中心在對全縣640頭奶牛進行布氏桿菌病和結核病檢測時,共檢出陽性布病奶牛24頭,陽性率3.75%;隨即縣疾控中心對奶牛及肉羊飼養農戶家庭成員人進行監測52 400人,檢出陽性布病病例28人,陽性率0.054%。2009年全市檢疫奶牛6 319頭,檢出布病陽性奶牛47頭,陽性率0.74%;檢疫黃牛5 720頭,檢出陽性布病牛1頭,陽性率0.017%;檢測肉羊32 400只,檢出布病陽性羊211只,陽性率0.65%。2010年全市檢疫奶牛1 402頭,其中檢出布病陽性奶牛58頭,陽性率4.14%;檢測黃牛450頭、豬268頭、羊18 410只,其中檢出布病陽性羊77只,陽性率0.42%。2011年全市共檢測羊29 141只,檢出布病陽性羊97只,陽性率為0.33%,檢測奶牛341頭,陽性17頭,陽性率為5%,檢測黃牛607頭,全為陰性,監測豬390頭,未檢出陽性。2012年共檢測羊61 961頭只,檢出布病陽性羊509只,陽性率為 0.82%,檢測奶牛962頭,陽性45頭,陽性率為4.6%,檢測黃牛881頭,全為陰性,監測豬238 頭,未檢出陽性。2013年,共檢測羊54 827頭只,檢出布病陽性羊501只,陽性率為0.91%,檢疫奶牛1 306頭,陽性11頭,陽性率為0.84%,檢疫黃牛10 249頭,陽性2頭;監測豬 1 819 頭,未檢出陽性。2014年全市共檢測羊117 178只,檢出布病陽性羊2 187只,陽性率為1.87%;檢疫奶牛2 617頭,陽性2頭,陽性率為0.076%;檢疫黃牛3 271頭,陽性4頭;監測 豬1 171 頭,未檢出陽性。
慶陽市人間布病的陽性病例也由2009年的53人上升到2013年67人、2014年465人(2013年陽性病人占全省陽性病人的三分之一,2014年占全省陽性病人的40%多,全市有19名獸醫人員感染此病),強勢發展的肉羊產業與快速反彈的布魯氏桿菌病的嚴峻形勢形成非常尖銳的矛盾,如果不加大布病監測凈化力度,疫情無休止擴散蔓延,母羊流產數量不斷增多,羊羔成活率持續下降,肉羊價格一跌再跌,肉羊賣不出,給農牧民造成經濟損失,嚴重打擊養羊人員的積極性。同時,人的陽性病例不斷增加,極大地危害人民的身體健康和影響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因此對肉羊布魯氏菌病進行立項開展綜合防制與監測凈化技術研究已迫在眉睫。
2015年5月份,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在慶陽市科技局申請了《慶陽市肉羊布病檢測凈化技術研究項目》,制定了實施方案,確定了技術路線、目標、任務和要解決的關鍵技術,通過三年的免疫和四年的監測凈化,弄清了肉羊布魯氏菌病流行病學調查,為布病綜合防制和檢測凈化提供了第一手資料;開展了布魯氏菌病分子生物學診斷,分離出了菌株,擴增了基因片段,慶陽市肉羊布魯氏菌屬為馬耳他布魯氏菌2型,為科學防制布病提供了依據;制定并申報了《肉羊引進安全監控技術規范》《規模羊場消毒技術規范》 《健康羊群培育技術規范》和《染疫動物無害化撲殺技術規范》。加大了布病監測和撲殺凈化力度,落實了5個100%檢測要求(即對布病非免疫奶牛100%檢測;對種羊場100%檢測;對從外省調入奶牛和肉羊實行100%檢測;對陽性動物的同群畜100%檢測,對布病感染人所在場所飼養的動物100%檢測),堅持不懈實施對外防堵、對內檢測凈化的防控策略,堅持主動檢測和跟蹤檢測相結合,啟動實施種畜場布病檢測凈化計劃,采取整群檢測、整場凈化的辦法,逐步剔除布病羊,達到凈化一片,鞏固一片的目的和效果。
2015年全市共血清學檢測羊164 708只,檢出布病陽性羊8 097只,陽性率為4.92%;血檢奶牛2 148頭,陽性53頭,陽性率為2.46%;血檢黃牛63頭,全部陰性。2016年全市共血清學檢測羊81 731只,檢出布病陽性羊1 067只,陽性率為1.3%;血檢奶牛2 895頭,陽性75頭,陽性率為2.59%;血檢黃牛2 686頭,全部陰性。2017年全市共血清學檢測肉羊164 708只,檢出布病陽性羊8 097只,陽性率為4.92%;血檢奶牛587頭,陽性25頭,陽性率為4.26%。2018年全市共血清學檢測羊164 708只,檢出布病陽性羊8 097只,陽性率為4.92%;血檢奶牛367頭,陽性19頭,陽性率為5.17%。爭取再用3年時間使慶陽市布魯氏菌病陽性檢出率控制在0.5%以下,達到國家控制標準。具體年度檢測數量見表1、表2、表3和表4。
4.1.1 把好了外引動物的檢疫和隔離觀察關 由于肉羊產業是慶陽市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首要產業和主導產業,肉羊產業是一個投資少、見效快、周期短的短平快富民產業,各級各部門都把扶貧投資目光放在肉羊產業上。肉羊引進時慶陽市從基層畜牧獸醫站到縣市省獸醫部門層層進行申報,省級動物衛生監督部門嚴把引入審批關,對從無疫區引進的動物予以審批,對從當年發生疫情的地方引進時不予批準調入。養殖企業或機關單位絕大部分引入肉羊時能從嚴遵守國家法律規定,邀請當地獸醫部門的技術人員跟蹤配合調羊單位逐只開展布病監測,陰性者監督打上專用耳標,對陽性者予以晰出,督促輸出地動物衛生監督部門出具運輸檢疫證明,對肉羊及運載車輛進行嚴格消毒。肉羊引入后在本地隔離場隔離觀察45 d,臨床上觀察正常時并開展有關疫苗免疫方可進入正式飼養場進行分群飼養,從而保證了調入肉羊的健康和安全。

表1 2015年慶陽市布病監測情況統計 單位:只、個、%

表2 2016年慶陽市布病監測情況統計 單位:只、個、%

表3 2017年慶陽市布病監測情況統計 單位:只、個、%

表4 2018年慶陽市布病監測情況統 單位:只、個、%
4.1.2 強化檢疫和消毒 對畜產品如皮張、絨毛、骨角和鮮奶等,慶陽市嚴把運載工具及容器消毒關,對無奶牛奶羊布病、結核監測合格證的奶畜禁止銷售鮮奶,對皮張要抽樣開展炭沉監測,對鮮奶要開展布病監測,堵住皮毛、鮮奶帶菌帶毒流通,防止了疫病的大面積擴散蔓延。加大了奶畜(奶牛奶羊)檢疫監測次數和肉羊監測力度,改變部分縣(區)奶畜“兩病”監測實行一年一次為一年兩次,避免了病畜漏檢漏測和異地轉移。每年肉羊布病監測數量達到10%以上,嚴格做到“五個100%”,對檢出的陽性畜做到了100%的無害化撲殺處理,四年撲殺陽性肉羊10 879只、奶牛172頭,防止了疫病擴散蔓延。
4.1.3 加大了獸醫衛生監管力度 對畜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和個人,慶陽市強化了獸醫衛生監督管理,禁止閑人隨便進入生產區,場內要有凈道和污道,出入口必須設有消毒池和安全通道,車輛和人員出入必須從嚴消毒,做到病死畜就地經過無害化處理填埋,做到不亂扔病死畜、不亂倒亂排污水污物、不亂堆亂運未發酵的糞污,污水污物嚴格按要求經過消毒或無害化處理后才能排出,糞污經過堆積發酵后才能運出。
4.1.4 嚴厲打擊了不法商販 對群眾舉報查處,收售無動物檢疫證明或病死動物產品的案件23起,吊銷 “三證”17家,從嚴從重給予處罰教育;對走村串戶收購病死畜禽的21名商販,獸醫部門除收繳其病死畜禽,責令其承擔病死畜無害化處理全部費用,并按《動物防疫法》上線進行罰款,絕不姑息遷就。對轉移、匿藏、盜挖病死畜禽的9起違法案件,市縣獸醫衛生監督所及市場監督部門進行了依法處理處罰,對造成疫情擴散蔓延的1名養殖者移交司法機關予以處理,全年共辦理違法案件138起,累計罰款18.59萬元,既打擊了不法分子,也教育了一大批養殖或畜產品經營者。
借助全市精準扶貧和產業扶貧的培訓機會,大力宣傳動物疫病特別是布魯氏菌病的病原、感染途徑、發病機理、臨床癥狀和對人畜身體的危害性。正確指導養殖從業人員樹立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不穿工作服、不戴乳膠手套和口罩者決不能進入養殖區,不獨手接產,出養殖區堅持換衣換帽換鞋,徹底洗刷和嚴格消毒。生熟刀具、案板分開,避免生熟肉交叉感染,不吃檢驗不合格的肉品、病死畜肉和半生不熟的肉品,不喝生奶,不將奶羊奶牛拉到大街上擠奶賣奶。做好自身防護,布病可控可防,群眾恐懼心理逐漸消失,群眾發展肉羊產業信心倍增,人間病例逐年減少。
4.2.1 改變人畜混居現狀 通過動物防疫和獸醫衛生監督檢查工作,對一些在牛羊圈舍內盤炕居住的人員,耐心講解糞尿氣味和圈舍潛伏的病原微生物對人體的危害,讓其對人畜混居潛在的危害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很快就改變了人畜混居的現狀。
4.2.2 做到飼管和生活用具分開 通過宣傳,引導小型飼養場(養殖專業合作社)和散養戶,飼管用具必須專一使用,不能和生活用具用品(如生活用的水桶、盆、瓢、水管等)互相拉用,對做的不到位的場戶,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等說服教育,改掉了他們不衛生的生產和生活習慣,避免了病原菌的感染和傳播幾率,保證了人畜安全。
4.2.3 提高了安全生產意識 通過開展養殖人員技術培訓和到標準化養殖場現場觀摩,引導更多的養殖人員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識,提高警惕性、消除一切不安全隱患,避免不安全事故發生。進入生產區必須注重個人安全防護,包括水、電、機械和病原菌等,按規范和要求去操作和生產,防止違章操作和馬虎大意,避免了意外事故特別感染疫病事件發生。
4.2.4 做到了精細化生產、規范化管理 通過動物衛生監督檢查工作,指導養殖場(合作社、大戶)建立健全了養殖檔案、生產記錄、消毒制度、免疫程序、獸藥使用記錄、添加劑使用記錄、檢疫監測記錄、免疫記錄、診療記錄、防疫監測記錄、病畜無害化處理記錄等,規范了各個環節的操作,增強了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了人感染動物疫病的機會和風險。
4.3.1 增加監測經費 近年來省獸醫行政主管部門每年給市縣安排10~30萬元的檢測經費,市級財政每年安排30~50萬元監測經費,一些縣區財政也安排一定的監測經費,從而保證了診斷液、采血管和防護用品的購置費用,調動了各縣(區)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每年各縣都按市獸醫部門要求的五個100%開展檢測工作,以老疫區和重點疫區為主,保質保量完成市級下達的檢測任務。
4.3.2 提高了疫畜撲殺補助標準 2003年甘肅省財政廳和甘肅省農牧廳聯合下發了甘財農〔2003〕11號文,規定的疫畜撲殺補助標準為奶牛3 000元/頭、黃牛1 500元/頭、羊300元/只、豬600元/頭,其中中央財政承擔50%、省財政承擔10%、養殖戶承擔40%的比例。隨著物價上漲,2017年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動物疫病防控財政支持政策實施指導意見》的通知,將動物強制撲殺補助標準提高到禽15元/羽、豬800元/頭、奶牛6 000元/頭、肉牛3 000元/頭、羊500元/只、馬12 000元/匹,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的補助比例達到80%,按照這個標準處置疫情時,縣級財政再適當給群眾補貼一部分,群眾少損失一點,從而減少了動物疫情的處置難度,也大大減少了養殖場(戶)藏匿、轉移或出售病畜的情形,避免了疫情的擴散和蔓延。
4.3.3 調動了業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獸醫人員平時從事的動物防疫、檢疫、消毒、診治和疫情處置工作不但辛苦和臟,而且隨時都有感染畜禽疫病的危險,醫療費用、保健費用開支也較大。國家從2016年對各行業的行業津貼進行了調整,將畜牧獸醫行業在職人員的衛生津貼從每天的2元、2.5元和3元提高到現在的每月260元、350元和450元的標準,慶陽市各級財政和畜牧獸醫部門也根據國家規定,給從事業務工作的人員能夠按月發放,使獸醫人員的防護費用得到了落實,極大地了調動了畜牧獸醫人員的工作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