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友
隨著國家有關部門向聯邦快遞送達詢問通知書,有關聯邦快遞“錯投”華為公司包裹一案的調查已經啟動。
調查聯邦快遞公司,是貫徹法治精神、推進中國法治社會建設的需要。中國是個主權國家,也是法治國家。相關調查有法可依,至少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相關法律,賦予有關部門在消費者保護領域和郵政領域正當的“監督檢查”職責。例如,《郵政法》第61條第2款明確規定,郵政管理部門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可“向有關單位和個人了解情況”。聯邦快遞作為一家常年深耕國際市場的企業,應該懂得遵守所在國法律規定,不損害企業和用戶的合法權益。
調查聯邦快遞公司,有利于持續提升中國營商環境。快遞物流在現代經濟體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消費者推動和法律要求下,國內各快遞企業的投遞效率和履約精神不斷提升。聯邦快遞如果不能充分展現大品牌的競爭優勢,至少也應和其他快遞業同行一樣提供同樣的服務質量。但在這次事件中,聯邦快遞顯然沒能做到這點。調查并確保聯邦快遞等快遞企業合法經營,是確保營商環境的重要一環。
給予各類企業公平待遇也是營商環境的基本原則。嚴監管是郵政行業的趨勢。過去幾年,中國郵政部門不斷加大市場監督檢查和行政執法工作力度。僅2018年,就查處違法違規行為1.5萬次,約談告誡1400余次,下達整改通知近9000件,辦理郵政市場行政處罰案件5800多件,罰款超過4000萬元。而嚴監管不能只眼光向內。如果有關部門因聯邦快遞是大型跨國公司而放松監管,給予其“超國民待遇”,那就是巨大的監管不公平。不管企業是什么類型,也不管規模多大,政府部門都要做公正的“裁判員”,一視同仁,有錯必糾,創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
有人說在當前情況下調查聯邦快遞,可能會被理解成對美方挑動貿易戰的報復。這種說法的陰謀論色彩多了點,因為相關調查是以事實為依據,聯邦快遞自身都不否認異常行為的存在。拋開這個事件的“特殊時點”,如果某個人或公司遭遇華為公司包裹被“錯投”的經歷,恐怕也都會向主管部門投訴,催促相關部門予以受理和調查。我們都樂見對市場主體涉嫌違法的行為進行嚴查,維護法律尊嚴和營商環境。▲
(作者是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
環球時報2019-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