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摘 要: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國家的“根”與“魂”。以非遺為載體對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滋養熏陶民眾文化素養,增強文化自信。本文對文化自信背景下蘇扇傳承人才問題和解決途徑進行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文化自信;非遺;蘇扇;人才
基金項目:文化自信背景下非遺傳承人培養實踐研究(編號LZW201820),立項單位:全國旅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當前“文化自信”頻頻出現于媒介。習主席在多個場合提及“文化自信”,號召民眾只有文化自信才能真正意義上的做好“中國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地區和民族傳統文化的珍貴記憶,扎根于民間,是地方特色文化的縮影。蘇州制扇技藝正是蘇州非遺項目中的一枝奇葩,是在當前新興經濟形態下作為非遺項目傳承發展的一個縮影。以蘇州制扇產業為例,近兩年來,西北街及其周邊地區逐漸發展成為蘇扇的集散地,行業的集聚效應也為蘇扇品牌擴大了民眾認知度。然而,蘇扇市場良莠不齊、同質化競爭、品牌價值不高,制扇藝人的技藝斷檔、后繼乏人等問題依然存在,尤其是行業專業人才的缺乏嚴重制約著蘇扇的進一步發展。
一、蘇扇行業現狀分析
(一)重師徒,輕普及
多年以來,蘇扇傳承多以師徒傳承方式得以延續,“口傳心授”的一對一模式,如此方式在快節奏現實社會生活中愈發不適應。蘇扇作為非遺中的一典型傳統手工藝在歷經20世紀8、90年代的輝煌后幾經調整,現也僅存不多的蘇扇商家大都集中于西北街一帶,民眾對蘇扇的認知遠遠不如蘇繡核雕等,普及程度不如人意,培植受眾人群是其今后可持續發展的第一步。
(二)重傳播,輕傳承
傳播是指外在存在形式的遷徙,在質與量上一般不會增加;傳承是指內在的沿襲和變化,在質與量上會產生變化。非遺在歷經多年的發展,有著自身特性,但絕不是形式的推廣和遷徙。很多賽事展會交流活動普遍存在人走茶涼的窘境。當前雖傳播形式多樣,然更多的是熱鬧一時的形象式活動。
(三)重工藝,輕創意
蘇扇是傳統手工藝,市場上蘇扇形制太過注重工藝,遵循老祖宗的訓導,堅守傳統的非遺技藝,少有發展和創新。因而,做出來的東西總是難以為市場接受。一些年輕人嫌非遺技藝“土氣”而舍棄,創意性開發新品勢在必行。
(四)重生產,輕營銷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然在當今社會,已經不適用了。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推廣是必須的。懂手藝的人不懂設計,懂設計的人不懂文化,懂文化的不懂營銷。在蘇扇行業中人才的需求是多樣性的,僅注重產品是得不到應有的價值的體現。在產業鏈上急需更多復合型人才。
二、蘇扇人才培育的途徑
(一)打破師徒傳檄模式,構建院校傳承教學體系
師徒傳檄模式是眾多傳統手工藝的傳承方式。當傳統的自然傳承方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遇到巨大挑戰時,學校教育取代傳統師徒教育的某些功能,成為傳承和弘揚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新渠道。將蘇扇藝術課程嵌入到高職藝術課程中,蘇扇藝術的單元化研究性課程的實施,為蘇扇傳承開拓了一條新型之路,把蘇扇資源通過校本化管理,把實踐經驗上升為校本教材,通過校本教材實施教學,促進高職教學改革,完善蘇扇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模式,構建高職校藝術教學特色。尤其是通過非遺的傳承教學,普及非遺認知,拓展新一代受眾人群和培養年輕一代的設計創意等方面有眾多積極意義。
(二)善用賽事展會,傳承蘇扇文化精髓
傳承發揚不分家,擴大非遺影響力離不開宣傳。小到本地社區大到國際交流,在文化活動中,不論男女老少不論中外差異,在文化活動中均獲益匪淺。很多的賽事展會的興起足以證明在當今社會中的文化的交流是不可或缺的一種生活方式。在各類賽事展會中,將非遺各自的優秀經典作品展現,在民眾了解、認可、欣賞、探究的基礎上,讓非遺精髓打動民眾。善于利用賽事展會,不是看作展銷會,而是傳承優秀文化一個途徑。
(三)改善產品同質化低質化,培育非遺新時代設計人才
許多非遺傳承人已經年邁,對于網絡、新媒體、新潮流等新時代審美不夠了解,他們的傳授技藝大都局限于他們的年代,做出來的東西已經跟時下的社會生活不匹配,導致作品缺乏創新。蘇扇的發展受到市場的牽制,市場越景氣,同質化現象越嚴重,在模仿中循環,從而導致品牌價值的集體淪陷。縱觀當前有部分項目走上“非遺+文創設計”的路子并取得了成功。蘇扇傳統技藝可通過形式創新,讓非遺走向市場,是也蘇扇存活與當下的必要路徑。蘇扇培育新時代的設計人才是當務之急。
(四)塑造文化品牌,培植全面營銷人才
社會上對蘇扇非遺的認知還處于較低的層面。在蘇扇產業鏈那些種種,技藝+設計+營銷+文化整個鏈條上每個環節都極為重要,很多人開始著手解決這一生態鏈。“非遺經紀人”就是這產業生態鏈的粘合劑。非遺經紀人,他們專職于非遺項目宣傳,為非遺工藝打開知名度;他們懂得工藝技藝工序流程也懂非遺文化特色,更是能夠明確知道當下的潮流趨勢,文化氣息與市場導向之間的微妙關系。他們可以是設計師,可以是媒體人,又或者是非遺的骨灰級粉絲、資深愛好者。有了非遺經紀人,關于各非遺項目背后的故事、技藝、情懷、文化寓意,也就能被人們慢慢知曉了。
大國匠心,傳承非遺文化;時代創新,展現文化自信。蘇扇作為蘇州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與發展是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蘇扇產業需要打破產品低層次、趨同化、庸俗化的格局,必定要進行產業改革,從“人”的培育上大做文章。蘇州作為非遺大市,傳承非遺精髓,引導設計創新、強文化自信。要利用傳統文化對青年一代的教育和引導,更好地促進非遺的傳承、創新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蘇倫高娃.立足本土非遺 樹立文化自信——區域性推動非遺入校園的實踐研究[J].基礎教育參考. 2018(09)
[2] 沈瀅. “非遺”作為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載體的路徑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12)
[3]尚長榮.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一些體會[J].工業設計,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