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宣
一、可采取的安全改善建議
(一)正面相撞事故
正面相撞事故往往是所有交通事故中后果最為嚴重的一類事故。當一輛車偏離原車道而進入對向車道時,就可能發生正面相撞??筛鶕撀范尉唧w調查分析結果,視情況參考表1提出消除隱患的建議。
(二)追尾事故
追尾事故是指一輛車的車頭與另一輛車的車尾相撞。由于追尾的兩車相對速度較低,所以事故嚴重程度通常較低,即使車輛與路側障礙物發生二次碰撞后的撞擊通常也較輕。導致追尾的因素與路面行車條件較差或養護不及時(路面上存在漏油、積水、碎片障礙等)等因素有關,可根據該路段具體調查分析結果,視情況參考表2提出消除隱患的建議。
(三)換道相撞事故
當一輛車試圖變換車道并與另一輛車在同一方向行駛時,會發生換道相撞。這種碰撞類型最常見于交通量較大的多車道公路。此類事故可能與行車道合流長度不足、合流變化過急、指示標志或車道標志設置不當有關??筛鶕撀范尉唧w調查分析結果,視情況參考表3提出消除隱患的建議。
(四)平面交叉口事故
平面交叉口交通事故是常見的交通事故類型之一,在農村地區或車速度較高的路段,交叉口事故后果較為嚴重。該類事故常與視距不足、速度過快、交叉口辨識度低等因素有關。可根據該路段具體調查分析結果,視情況參考表4提出消除隱患的建議。
(五)沖出路外事故
沖出路外事故在高速行車的彎道和直線路段均較為常見。車輛沖出路外與物體(例如樹木、電線桿、行人等)相撞或者沖出路堤、懸崖時,均會造成嚴重的后果。道路相關因素(道路彎道曲率過大、路肩過窄或者無路肩、路面狀況較差等)會增加沖出路外事故的發生危險??筛鶕撀范尉唧w調查分析結果,視情況參考表5提出消除隱患的建議。
(六)機動車-非機動車事故
非機動車使用者是所有道路使用者中相對脆弱的,由于缺乏人身保護,非機動車使用者受到的事故傷害往往要比機動車駕駛人及乘客高的多。事故風險主要與路面損壞、線形設計不合理、缺乏隔離設施等相關道路因素有關。可根據該路段具體調查分析結果,視情況參考表6提出消除隱患的建議。
(七)機動車-行人事故
行人是易受傷害的道路使用者,在行人行走或穿越車輛較多的道路上、上下交通工具時均易發生交通事故。無人行道、隔離設施不足、人行橫道設置不合理、交叉口視距不足等相關道路因素會增加行人傷亡的風險??筛鶕撀范尉唧w調查分析結果,視情況參考表7提出消除隱患的建議。
(八)特殊操作不當事故
當駕駛員對車輛進行特殊操作(駛入或駛離行車道、在交叉口以外轉彎、掉頭和停車)時,會發生各種不同的事故類型。各種道路元素如缺乏轉彎車道、掉頭車道、視距不良、缺乏路側安全凈區等都可能會導致事故的發生。可根據該路段具體調查分析結果視情況參考表8提出消除隱患的建議。
二、安全改善建議詳解
(一)設置全路段轉彎車道
在道路上劃分醒目的對向隔離中心線將對向行駛車輛分離開,可以減少迎面相撞事故。如果對向車道間有足夠的寬度,通常通過壓縮或者改建一條或者多條對向車道來設置轉彎車道,車輛可以在此車道上進行轉彎或者掉頭。
雙向轉彎車道往往設置于交通量大的城市區域,在道路中心施劃一條車道,以便車輛進入交通量大的主路之前進行減速,同時也為駕駛員提供了一個等待駛入空隙的停車空間。在交通流較大的道路上,轉彎車道還可以與交通島相結合,保障行人過街的安全性。
(二)設置專用轉彎車道(信號燈路口)
具有信號燈控制的交叉口通過信號燈指揮交叉口的車輛,減少交通沖突,消除了安全隱患。在交叉口可以設置轉彎車道配合信號燈共同控制交叉口車輛的運行,以下情況可設置信號轉彎車道:
1.新安裝的信號燈能夠配合轉彎車道使用的交叉口。
2.轉彎車輛和直行車輛發生事故較多的交叉口。
3.具有兩條及以上多車道的交叉口。
4.轉彎交通與直行交通方向交叉角度較大的交叉口。
5.對向直行車道具有較高的行車速度的交叉口。
6.視距不良的交叉口。
(三)設置專用轉彎車道(無信號燈路口)
無信號控制的交叉口設置轉彎車道為駕駛員提供了與對向車輛容錯的空間,降低了轉彎車輛與直行車輛發生事故的風險。
交叉口專用轉彎車道可由中央分隔帶與對向車道隔離開來,也可通過施劃標線、拓寬路口的方式來增設轉彎車道。
(四)改建為單向行車道
通過將雙向交通改為單向交通可以降低事故發生的風險,但同時單向交通會導致駕駛員增超速行駛、增加行車的繞行與不便。
(五)拓寬行車道
車輛在彎道路段行駛時往往比在直線路段需要更寬的行車道,而當駕駛員意外駛出彎道路段行車道時,很可能會與對象來車發生迎面相撞。在彎道路段加寬行車道可以給駕駛員預留更多的安全空間,進而減少車輛迎面相撞的風險,同樣可以減少大貨車在彎道路段發生側滑的風險。
當農村公路車道寬度小于3.0m時,往往會具有較高的事故率,通常建議車道寬度不小于3.5m。
(六)單車道改建為雙車道
將單車道通過改建為雙車道,并且增加中央分隔設施來保障交通安全,減少正面碰撞的可能性。但是此方法造價昂貴,需要較大的土地空間,通常會在交通量較大時才具有經濟效益,一般會分階段對道路進行改造。
(七)對向車行道分界線圖案填充
加寬對向車行道分界線并且用圖案進行填充可以增加對向行車之間的安全距離,降低兩車迎面相撞的風險。另外,還可以通過填充對向車行道分界線來壓縮變窄兩側的行車道,進而可以降低行車速度。當分割線填充足夠寬時,還可以用來拓寬出轉彎車道。對向車行道分界線圖案填充還可以與震動標線結合使用,當車輛駛出偏離行車道時,駕駛員可以感受到聲音與震動。
對向車行道分界線圖案填充可以應用于整條道路,也可以應用在彎道等部分路段。
(八)附加車道
1.超車道。在高速行駛道路上,當駕駛員試圖超車時,易發生迎面相撞或者失控事故。超車道通常設置于等級較高的道路,為一個方向的交通提供了安全的超車機會,設置超車道可以以較少的投資來獲得較大的安全效果收益。
2.爬坡車道。大貨車在山區公路上往往以較低的速度行駛,而爬坡車道或附加專用車道可以將大貨車與客車分離開來,降低了因速度差過大而導致的交通事故。
(九)修建非機動車道
通過將道路的一部分劃分給非機動車使用者形成非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位于道路的邊緣,寬度為1.5—3m,在交通量較大的區域需要加寬來保障安全。非機動車道可以利用外側車道或者硬路肩來實現,當非機動車交通量較小時,還可以設置提醒標志提醒其他車型也可以使用。
(十)設置輔助車道
輔助車道平行于主路,可以匯集出入主路的交通流,車輛在駛入駛出道路之前可以首先進出輔助車道,避免車流對于主路交通的干擾,增加行車安全性。
(十一)加鋪硬路肩
當駕駛員不小心駛入路肩時,如果硬路肩有足夠的寬度且路面狀況良好,車輛可以停在路肩上或安全地返回行車道,則事故的風險會大大降低。
(十二)路側邊坡改善
路側邊坡改善的措施包括降低邊坡坡度、清除邊坡區域內危險物體。改善路側邊坡可以降低車輛沖出路外后側翻的可能性,并且降低事故的嚴重程度。
如果不能通過削減邊坡、清除危險物來消除隱患,則應考慮邊坡的巖土體特性,對路側采取安全防護措施。
(十三)消除路側行車危險
沖出路外的車輛與路側障礙物相撞是一個很大的安全隱患。路側危險包括:樹木、裸露的巖石、路側標志桿(直徑超過100 mm)、電線桿、峽谷峭壁、明溝等。
在可能的情況下,應清除路邊的隱患。當路側危險物無法去除時,可以由沖擊后變形或者相關標準規定的設備器材來替代,或者在危險物和道路之間建立可靠的安全防護。
(十四)增設標志標線
路面標志標線有助于駕駛員判斷行車位置,并且能夠給予行車指引。在能見度較差(如雨霧天氣、夜晚)和急彎路段,這種方法尤為有效。標志標線的包括:
1.路面標線:成本較低,行車道中心線可以防止對向車輛迎面相撞,邊緣線及震動標線可以防止車輛沖出路外。
2.反光標志標線:路面反光標線或輪廓標通常與普通標線同時使用,以警告駕駛員前方道路狀況,反光標志標線在夜晚及雨霧等天氣尤為重要。
3.警示柱:警示柱通過指示前方道路的線形給駕駛員傳遞相關信息,且帶有反光效果,夜晚具有可見性。通常采用輕質、易碎、耐用的材料,以保證不會對車輛造成危險。
4.線形誘導標:安裝在道路彎道外側,幫助駕駛員獲取彎道轉向信息。
5.警告標志和限速標志:警告標志可以讓駕駛員預知前方道路危險信息,給駕駛員安全駕駛指引。限速標志給出了前方路段(如彎道路段)的安全駕駛速度。
(十五)增設交叉口專用標志標線
在交叉口需要有完整的交通標志標線來引導駕駛員,為駕駛員傳遞操作信息。如果駕駛員駛入交叉口之前沒有意識到前方存在交叉口,則對于行車是極為不利的,而標線不清晰也會導致駕駛員錯過有用的信息,導致交通事故。
可以通過施劃交通標線、設置交通標志、交通導流島、交通照明等方式來增加交叉口的行車安全性。標線不良(如磨損不清晰、缺失等)處理較為簡單且成本低,交通標志的設置成本也較低,在某些事故易發的交叉口,設置標志標線尤為重要。導流島可設置在交叉口的引道處,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還可以起到保護過街行人的作用。交叉口范圍內的照明也應進行綜合考慮。
(十六)設置信號燈控制
大多數的交通事故發生在道路交叉口,而設置交通信號燈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式。交通燈的信號時長可以根據交通需求進行設定,多個交叉口之間也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協同配時。
不合理的交叉口信號配時會導致信號周期時間過長,無法達到最大的交叉口通行能力,這會導致車輛長時間的延誤和駕駛員的不耐煩,從而增加事故風險。
(十七)改建為立體交叉
大多數交通事故發生在平面交叉口,而消除平交口交通沖突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將不同方向的車流分配到不同的空間內,將平面交叉口改建為立體交叉。
互通式立交造價昂貴,往往作為高速公路的一部分同步建造。而在交通量較大的普通公路上,為了保證交通安全,有時也會修建立體交叉。
(十八)改建為環形交叉
環形交叉口是圍繞中心環島的單行道路組成的交叉口,進入環島的車輛需要根據標志標線讓已在環島內的車輛優先通行。環形交叉口不易造成交通擁堵,有助于提高安全性,且與信號交叉口相比需要較少的維護費用。適用于交通量不大的郊區道路。
幾何線形設計對環形交叉口的安全至關重要,環形交叉口基本上可以消除通常嚴重的直行、左轉(或右轉)垂直相撞和迎面相撞。
(十九)修改道路平面線形
當駕駛員以較高速度在較小半徑的平曲線路段行駛時,很可能會發生危險。為了提高行車安全性,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以修改道路的平面線形:增大圓曲線半徑、增加緩和曲線長度、優化復合曲線或者增加彎道路段的超高。
可以通過調整交叉口引道的平面線形,來增加交叉口視距和降低引道行車速度。
(二十)修改道路縱面線形
道路縱面線形的變化通常與迎面相撞、交叉口事故和超車事故相關??梢酝ㄟ^以下方面來修改縱面線形:
1.降低坡度,大貨車長時間下坡時易導致制動失靈,而長時間爬坡行駛時速度較慢,導致超車事故或者交通擁堵。
2.為了保障視距,應增大凸型豎曲線半徑。
3.凹形豎曲線底部不利于排水,易產生安全隱患。
4.交叉口的引道縱斷面應能夠滿足車輛進入交叉口視距的要求。
5.當改造道路縱斷面費用較大時,可選擇新建道路。
(二十一)優化中央分隔帶開口
中央分隔帶開口指在分隔的行車道之間設置的一段開口,以便車輛在中央分隔帶兩側掉頭行駛??梢酝ㄟ^設置加減速車道來優化中央分隔帶開口,車輛可以在減速車道駛離主線交通流進而掉頭,在加速車道上直行匯入主線交通流。降低車輛在中央分隔帶開口掉頭時發生事故的風險。
(二十二)限制或減少道路接入點
雖然連接功能是道路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有些道路的交叉口密度過大已成為道路安全問題。對于這些位置,可能需要將這些接入點優化為通往主要道路的單一接入點,減少主路行車風險??梢圆扇∫韵麓胧┫拗苹驕p少道路接入點:
1.增設輔助車道,先將不同次要道路上的交通流匯入輔助車道,再將輔助車道車流匯入主要道路。
2.取消與主要道路的小型交叉口,將小型交叉口的車輛先匯入大型交叉口所在道路,再由大交叉口匯入主路。
(二十三)安裝路側護欄
安裝路側護欄的目的是改變車輛撞擊的方向、削減車輛撞擊能量,且撞擊護欄的事故嚴重性要低于撞擊路側危險的嚴重性。護欄主要可分為以下三種:
1.柔性護欄是一種具有較大緩沖能力的韌性護欄結構。纜索護欄是其主要代表形式,由數根施加初拉力的纜索固定于端柱上而組成鋼纜結構,主要依靠纜索的拉應力來抵抗車輛的碰撞荷載、吸收碰撞能量。
2.半剛性護欄是一種連續的梁柱式護欄結構,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剛度。波形梁護欄是其主要代表形式,由相互拼接的波紋狀鋼板和立柱構成連續梁柱結構,利用土基、立柱、波紋狀鋼板的變形來吸收碰撞能量,并迫使失控車輛改變方向。
3.剛性護欄是一種基本不變形的護欄結構?;炷磷o欄是其主要代表形式,由一定形狀的混凝土塊相互連接而組成墻式結構,通過失控車輛碰撞后爬高并轉向來吸收碰撞能量。
(二十四)安裝中央分隔帶護欄
中央分隔帶護欄在物理上隔離了對向交通流,并且防止行駛車輛進入對向行車道。中央分隔帶護欄也可以改變車輛的撞擊方向,削弱車輛的撞擊能量。詳細可見路側護欄的介紹。
(二十五)安裝路燈
路燈可以在光線不足時為駕駛員提供照明。
1.道路中段照明:能夠為道路線形、路緣石、安全設施、路面狀況、非機動車使用者等提供亮度,引導駕駛員注意行車安全,道路的主線、匝道、分合流區、夜間交通量大的路段均需要安裝照明。
2.交叉口照明:交叉口照明可以幫助駕駛員導航,辨認行車方向及對向來車,可以有效減少夜間交通事故。信號交叉口及環形交叉口均應該提供照明。
3.人行橫道照明:有助于駕駛員看清人行橫道及行人,可以有效防止夜間人行道的安全事故隱患。
(二十六)設置震動帶
震動帶有很多類型,可以通過在路面上切割凹槽或者增加塑形突起來產生。
1.橫向震動帶,提醒駕駛員前方道路危險情況(如彎道、交叉口或者人行橫道)。在駕駛員長時間高速行駛的情況下,橫向震動帶是一種有效的提醒方式。
2.縱向震動帶(也稱突起型路標或者隆聲帶),車輛駛入路側震動帶時駕駛員便會感覺到震動與聲音,可以提醒駕駛員已經偏離行車道,可以對駕駛員進行有效提醒。
3.震動隆起型中心線和柔性隔離柱:震動隆起型中心線與道路標線相結合,可以防止車輛越過道路中心線與對面車輛發生碰撞。柔性隔離柱也可用于道路中線隔離對向車流,降低了對向車輛迎面相撞的概率。
(二十七)增加路面抗滑性能
車輛經常會因側滑失控(尤其是路面濕滑的情況下)導致交通事故,應特別注意在車輛制動次數較多的區域(如交叉口、人行橫道前、彎道路段)道路表面的抗滑性能??赏ㄟ^以下措施對抗滑性能較差的路面進行改造:
1.再紋理化處理:這種方法包括對現有路面進行機械處理,以增加其摩擦性。通常涉及到從路面上去除部分材料,使路面紋理化。
2.對路面進行處理:這些措施包括成本相對較低的薄層表面處理方法,不僅可以改善路面結構和抗滑性能,還可以密封路面,防止滲水和路面的老化。例如:在路面上噴灑稀漿封層、鋪設高磨耗集料碎石、采用硬度較高的集料、采用熱塑性較好的瀝青等措施。
(二十八)保障視距
視距不足會導致縮短駕駛員反應時間、增加停車距離,對行車安全造成不利影響。在行人和自行車使用者較多的道路上,視距尤為重要。
當道路視距不足時,應通過清除視距遮擋物或者調整線形來整改。例如,移除在平曲線路段內側的樹木或者遮擋邊坡來提高彎道內側的視距,還應考慮中央分隔帶護欄的位置與高度對視距的影響。
如果僅通過移除障礙物無法保障足夠的視距,則需要對道路縱斷面凸型豎曲線、平面彎道圓曲線半徑等參數進行調整,相關信息參見“調整平面線形”和“調整縱面線形”措施部分。
(二十九)增加人行橫道標志
大多數的機動車-行人事故發生在行人橫穿道路時,相關交通標志可以減少安全隱患。
無預告標志的人行橫道通常僅有“斑馬線”,在許多地方,機動車駕駛員不會禮讓行人,此時人行橫道具有較高的安全隱患,無預告標志的人行橫道僅適用于交通量較少和行車速度較低的情況。
為了提高人行橫道的安全性,可以在交叉口設置相關安全設施,包括交通島、警告標志和標線、照明和閃光燈。
(三十)增加行人護欄
行人護欄可以安裝在路側或者中央分隔帶內,以避免行人進入行車道,減少機動車輛和行人之間的沖突。護欄通常引導行人到達交叉口過街,避免橫穿道路。
(三十一)設置人行道
可以通過設置人行道,將行人與機動車分離開來保障交通安全。農村道路可將人行道設置在路側或者路肩,通過排水溝或其他設施與行車道分開。另外,在行人穿越道路較多路段需要設置人行橫道。
(三十二)設置行人過街交通島
行人在交通流較大的道路上一次穿越道路可能非常困難,當行人具有過街需求且數量不大時,可以通過設置交通島來幫助行人安全穿越道路。
行人過街交通島通常為設置在多車道道路上突起的中央隔離島,為行人提供安全等待的空間,使行人每一次穿過一個行車方向的道路。行人過街交通島可以和無標志人行橫道結合使用。
(三十三)在人行橫道處安裝信號燈
信號燈適用于大量的行人交通過街路段,可以有效保障行人的交通安全。在信號燈改變之前,應合理考慮行人通行時間需求,對信號燈進行計時顯示,以使行人有足夠的時間通過。
(三十四)修建過街立體交叉
修建過街天橋、地下通道等立體交叉可以有效的將行人與機動車分離開,在設置交通信號燈會導致交通擁堵或交通事故的區域,可以采用立體交叉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立體交叉減少了行人交通事故,但是也存在造價高、使用不便、易受雨水影響、需要經常維護等缺點。
(三十五)改進公路與鐵路的交叉口
公路與鐵路交叉口在以下情況下存在安全隱患:
1.信號燈或者前方鐵路辨識度不良。
2.交叉口交通管制不良。
3.交通量過大導致車輛在鐵路上擁堵。
4.行人防護設施不足。
5.路面養護不良。
6.信號燈距離鐵路過近。
平交道口可以通過以下技術進行改進:
1.通過設置標志標線來給駕駛員提示。
2.通過閃光燈與聲音(結合路面標志標線)來警告駕駛員前方危險。
3.通過設置道路與鐵路之間的隔離柵欄、行人通道、電動吊桿等也可以有效預防交通事故。
4.立體交叉是保障交通安全的最有效選擇,但造價較高。
5.通過修改道路線形來保障交叉口良好的視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