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尚利



摘 要: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制度是我國法定車輛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進行監督是法律賦予公安交管部門的重要職責,本文結合筆者日常檢驗監督工作經驗,介紹了目前機動車檢驗監管存在的難點,重點從關注低平板半掛車、對重點車輛檢驗過程的視頻和照片進行定期抽檢、通過對比同型號車輛的特征照片分析異常情況、關注面包車等車輛拆除座椅情況、有針對性地開發檢驗機構監管系統等五方面介紹了檢驗監管需要注意的事項;并介紹了無錫檢驗監管發現的主要問題,包括以廂式貨車開門形式與公告不一致、同型號車輛的車輛識別代號(VIN碼)照片存疑、利用同一輛掛車進行替檢、掛車非法改裝等。
關鍵詞:安全技術檢驗;監管;掛車
2004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我國實施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制度,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制度是我國法定車輛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進行監督是法律賦予公安交管部門的重要職責[1]。隨著2014年機動車檢驗制度改革的推進,機動車檢驗機構得到了迅猛發展,群眾檢車難、排長隊的問題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但隨之而來的是由于檢驗機構的法人或實際控制人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從業人員業務技能的提升,造成檢驗項目漏項、缺項現象非常普遍,甚至有的檢驗機構存在作弊行為,出具虛假檢驗報告,這些都是對車管所檢驗監管工作提出的挑戰,需要我們不斷提高發現檢驗機構違規行為的能力,筆者結合日常機動車檢驗監管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簡單介紹了當前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監管的難點、注意事項及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案例。
1 機動車檢驗監管難點
近年來,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監管難點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1.1機動車檢驗機構利用軟件造假
為了獲取不當利益,部分檢驗機構勾結檢測設備生產企業或技術人員,通過在檢驗軟件中“留后門”,甚至通過軟件直接修改檢測數據,這類作弊手段極其隱蔽,很難被發現。2015年9月,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曝光了山東省濟南市機動車環保檢測數據造假黑幕,曝光的檢測數據造假就是通過軟件后門修改的檢測數據。
1.2問題車輛分散、分時檢驗
近年來,不法分子了解到公安交管部門通過機動車檢驗監管系統統計分析各檢驗機構的檢驗合格率、檢驗車型、檢驗車輛屬地、檢驗時間等數據,為了應對檢驗監管系統的大數據分析,不法分子將問題車輛由原來集中在某個檢驗機構檢驗發展成現在在不同時段分散到多個檢驗機構檢驗,使得監管時很難發現問題車輛。
1.3放管服改革帶來的管理難點
《公安交管部門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交管服務便利化的措施》提出了20項交管服務便利措施,要求非營運小微型載客汽車實行先發標后審核,要求除大型客車、校車、危化品運輸車外,其他汽車實行跨省異地檢驗。但在實際工作中,事后審核發現檢驗車輛有問題時,由于車主不配合,追回檢驗合格標志難度較大;監管審核時缺少判定外地問題車輛的手段,尤其是掛車。
2 機動車檢驗監管注意事項
針對機動車檢驗監管面臨的難點,以及低平板半掛車、面包車等重點車輛問題多等現狀,筆者提出了以下5項檢驗監管注意事項。
2.1關注低平板半掛車
近年來,低平板半掛車在我國的發展十分迅猛,是當前超限超載運輸的主力車型之一,此類車輛在使用過程中進行非法改裝和套牌的違規現象十分普遍,對此類車輛進行年檢審核時,我們要尤為注意,筆者結合工作經驗,提出兩點建議,首先是掛車套牌和非法改裝現象比較普遍,尤其是16米低平板半掛車和2007年12月31日前注冊登記的17.5 米低平板半掛車,我們在檢驗審核時要重點關注車輛是否存在將大梁改裝成可伸縮裝置等非法改裝情況,同時通過檢查掛車新舊程度是否與注冊登記日期吻合來判定掛車是否存在套牌嫌疑;其次是2009年1月1日以后注冊登記的17.5米低平板半掛車上牌時的發票和合格證基本上是偽造的,2014年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專門發文《關于嚴格重中型貨車和掛車注冊登記的通知》(公交管(2014)196號)要求各地嚴格審核車輛出廠合格證、購車發票等證明憑證真偽,我們在核發這部分低平板半掛車檢驗合格標志時一定要慎重。
2.2對重點車輛檢驗過程的視頻和照片進行定期抽檢
通過定期抽檢重點車輛檢驗過程資料視頻和照片,對檢驗機構形成一種威懾,讓他們不敢造假。一方面是定期對已審核的危險品運輸車輛、廂式貨車、掛車等貨運類車輛的資料和照片進行抽查,重點檢查車輛是否存在非法改裝,外觀形狀是否與公告一致,危化品標志標識、車身反光標識、側后防護裝置、噴涂的放大號等內容是否符合要求[2];其次是定期對注冊登記檢驗和外地轉入的重型自卸貨車、混凝土攪拌車和掛車的檢驗合格證明中的整備質量、外廓尺寸的數據和檢驗過程的視頻進行分析,防止檢驗機構在檢驗過程中存在舞弊行為。
2.3通過對比同型號車輛的特征照片分析異常情況
對同型號面包車、掛車等車輛的照片進行對比分析,根據VIN碼打刻特征、車輛外觀和內部結構的局部痕跡來重點排查是否存在替檢、套牌等違規現象。
2.4關注面包車等車輛拆除座椅情況
面包車和部分小型普通客車在年檢時臨時加裝“道具座椅”的現象比較普遍,主要原因是這部分車輛平時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主要是從事載貨,為形成較大的載貨區域而拆除座椅,我們在檢驗審核時,一方面要通過查看車輛座椅照片來判斷座位數與行駛證記載的載人數是否一致;其次要通過觀察座椅的局部痕跡來判定車輛檢驗時是否存在使用“道具座椅”的違規情況。
2.5有針對性地開發檢驗機構監管系統
在部局統一版的檢驗監管系統基礎上各地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發檢驗機構監管系統,對本地檢驗機構的日常工作加強監管。比如無錫車輛管理所結合本地實際管理需求,開發了無錫市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監管系統,對檢驗機構允許工作的時間、各檢驗機構轄區外每月驗車總量、檢驗機構證書到期前提醒、引車員指紋備案、檢驗機構的能力和引車員的準駕車型與檢驗車型是否匹配、檢驗機構的開站和閉站、車輛和人員的黑名單等功能進行定制化開發。
3檢驗監管實例
3.1廂式貨車開門形式與公告不一致
廂式貨車的突出問題主要是車廂開門部位及型式,我們在實際監管時,要求重點與公告照片比對廂式貨車開門部位及型式是否一致。圖1為監管發現的一輛廂式貨車側面車門型式與公告照片不一致,為非法改裝。
3.2同型號車輛VIN碼照片存疑
通過比對檢驗機構PDA拍攝的同型號車輛的VIN碼照片發現疑點,輔助判定存在車輛替檢的違法行為。圖2為某一天四輛同型號車輛檢驗時PDA拍攝的VIN碼照片,照片中VIN碼背景和新舊程度都完全一樣,后經確認是同一輛車替檢。
3.3利用同一輛掛車進行替檢
由于掛車本車不符合標準要求,部分不法分子使用符合標準要求的掛車作為“道具”去檢驗機構檢驗,我們在實際監管過程中要注意兩點,首先是通過視頻照片分析是否存在同一樣式掛車多次檢驗,圖3為無錫市2016年通過檢驗監管系統發現利用同一輛“道具”掛車為其他車輛替檢,分別在上午8:04、9:31、12:43、15:27代替四輛不同的掛車來檢驗。其次要通過VIN碼照片分析同一輛掛車上打刻的VIN碼字體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要注意是否涉嫌套牌或者替檢,圖4為筆者通過檢驗監管發現的一輛掛車上打刻的VIN碼字體不一致,進一步確認為替檢掛車。

3.4掛車非法改裝
出于超載等目的,部分不法分子會對掛車進行非法改裝,我們在實際監管過程中,要重點查看實車照片,比對是否與機動車行駛證等一致性證件一致,確認掛車是否存在非法改裝現象。圖5為一輛普通半掛車非法改裝成平板半掛車,實車與行駛證不一致;圖6為一輛平板半掛車在四角留有加裝貨廂的結構,不符合《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GB 7258-2017)[3] 11.3.1條“貨廂(貨箱)應安裝牢固可靠,且在設計和制造上不應設置有貨廂(貨箱)加高、加長、加寬的結構、裝置”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GB 21861-2014《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和方法》實施指南[M],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
[2] 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和方法[S].GB 21861-2014,2014.
[3] 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S].GB 7258-201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