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蘭
去越南,正在成為越來越企業的選擇。
和合織造
2014年,在越南胡志明市開設辦事處;
2017年,在越南西寧省購地建廠,項目規劃為三期工程,將建設總面積達40000平方米的廠房,預計年產面料將達到6000萬米。
4月中旬剛從越南回來,5月16日,江蘇吳江市和合織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東又踏上了去越南之路。
一個月有將近一半的時間待在越南,是他如今的日程安排。而之所以奔波于中越兩國,是因為公司設在越南的面料工廠正在緊張地建設中。
2017年,張建東與人合資在越南的西寧省購買了一處土地用于建設在當地的生產基地。按照規劃設計,在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完工后,將建成總面積達40000平方米的廠房,形成從面料織造到印染、后整理的一條龍式生產,預計年產面料將達到6000萬米。
目前,正在建設的一期工程面積有8000平方米,計劃竣工投產后可實現年產3000萬米面料的生產能力。
算起來,其實早在2014年10月,張建東就已經在越南的胡志明市開設了辦事處。當時,是和合織造業務發生明顯轉折的一年,“原有的客戶訂單量急劇下降”。
與此同時,張建東發現,原本主要出口到印尼的產品,從那年起客戶開始轉向到越南。為此,他先是跟一個會展公司以參展的名義來到越南考察。之后的半年內,他又先后四次進行實地考察,多方了解當地文化、工廠規模、紡織品市場發展情況等。
“越南文化與中國更接近,而且當時的人工工資及其他成本也偏低。更重要的是,越南紡織企業對進口原輔料的依賴性比較大,中國就是其主要的進口國之一。”
這讓在國內主營戶外面料、夾克面料、羽絨服面料的張建東意識到了機會。于是,他很快就在當地成立辦事處開始拓展業務。而最終讓他做出建廠決定的,是來越南三年后的變化。
“現在,越南的紡織市場越來越成熟,服裝工廠更是成倍地增長,當地紡織服裝貿易量已經連年持續上升。”對張建東來說,隨著訂單業務的擴大,要想以越南優惠的關稅條件出口歐盟、日本等市場,相應的原產地規則要求已成為掣肘。
思量再三,他決定跟隨品牌客戶的需求在當地建廠,并將廠址選在越南東南部的西寧省展鵬縣。
作為越南的經濟大省,西寧省位于柬埔寨和越南的交界處,西、北與柬埔寨相鄰,南接隆安省,東鄰平陽省、胡志明市,交通與貿易都很便利,而且周邊工業區相對成熟,設施完善且比較正規,已聚集了申洲、旭榮、即發、魯泰、百隆等一批國內知名紡織企業。
不僅如此,為吸引外資企業前來投資,西寧省在招商引資的各項措施及產業政策方面均予以大力扶持。
稅收方面,外資企業在當地投資可享受“兩免四減半”的稅收優惠,即前兩年免稅企業所得稅,后四年減半征收。而對于其中符合一定條件的紡織服裝等投資項目,還可以在產生收入的當年起連續15年享受10%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并能獲得前4年稅收全免、后9年稅收減半的“四免九減半”超優惠稅率,像魯泰等企業就在此稅收優惠之列。
土地方面,當地工業園區土地價格為每平方米40—60美元,以匯率6.8計算,折合人民幣約272—408元/平方米,每畝價格約為18—27萬元。對比國內同樣毗鄰一線城市上海市的嘉興市,其距離上海將近100公里路程,相當于從胡志明市到西寧省,目前的工業用地參考價格為38萬元/畝,為越南同等水平土地價格的1.4—2.1倍。
此外,在水電、人工方面,張建東也做過測算。當地水電略低于國內水平,而越南當地人員眾多,在廠區周邊也比較容易招人,按照越南的工資標準,人均每月工資折合人民幣約兩三千元左右,對比國內含社保在內的月均工資則在八千元左右。
“在綜合考量關稅、稅收、土地、人工等多重因素后,顯然現階段在越南建廠,依然比國內更具優勢。”張建東說。
不過,俗話說有利就有弊。在越南,勞動力資源豐富固然是其一大優勢,但不同國家間的人員差異也讓中國企業在當地管理時仍面臨不小的挑戰。
譬如,隨著近年來紡織工廠在越南越開越多,工人們也開始頻繁跳槽,認為在新的崗位不僅能學到更多的東西,還可以幫助其再應聘新時增加更多的收入,卻由此影響了工廠的穩定生產及對熟練工的長期培養。
不僅如此,越南人更崇尚追求生活,因此在每天八小時工作時長之外并不愿意加班,而且他們的勞動權利保護意識比較強,如有不滿就會通過工會組織員工進行停工談判。由此帶來的明顯差異就是,越南工廠效率低下。對此,張建東也在思考該如何化解不利因素。按照他的想法,工廠建成后將突出設備優勢,以減少對人員的依賴。
不同于成衣制造環節,面料生產在設備上投入比較高,相對而言自動化、機械化程度也更高。“以每天工作八小時來估算,兩地工人的效率差將有10%左右。”張建東計劃從國內工廠調來一批成熟的技術工人,按照一名中國員工帶三四名越南員工的比例進行搭配上崗,在穩定生產的同時,盡快培養出可以上手的熟練工。
而值得注意的是,如今越南也意識到在產業原料方面的短板開始發力。在4月底,越南宣布將從6月15日起禁止進口技術使用年限達到10年或者以上的二手機械、設備和生產線技術,同時還有消息稱,越南計劃新建300個紡織工業園,其中不少將是紡織紗線、面料、印染后整企業,從而和當地服裝加工企業形成配套。
談及于此,張建東分析認為,就越南現有紡織產業鏈來看,本土的原料企業很少,而梭織產業鏈相對較長,且技術復雜要求高,發展會比較緩慢。目前,在越南生產制造原料的企業主要來自中國、韓國。對比來看,中國企業在設備、效率等方面性價比最高,尤其是常規產品優勢很明顯。
為此,張建東計劃工廠建成后將專注于生產滌綸梭織布。在他看來,業精于專,專心地做好這一類產品,不斷提高產品品質與價格優勢,同樣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據了解,在國內,和合織造面料的產品優勢就是設計研發緊跟最新時尚潮流,上新速度非常快,經常產品樣冊剛推出就被客戶搶購一空。而結合移動互聯優勢,它還合作推出黃道婆優布APP,為服裝電商品牌、快時尚品牌、設計師及服裝面料公司搭建專業找布平臺,做到精準匹配、快速對接、價優物美。張建東表示,隨著部分產能轉移到越南,企業將在越南建設形成自有生產基地,進而與國內聯動,打造國際化制造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