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朋友圈被任正非在華為總部接受訪問的2萬字實錄持續刷屏,在美國對華為發布出口禁令不斷施壓后,一個中國企業家表現出的氣度和胸襟令人嘆服。雖然任正非把問題聚焦于華為本身,但很多情況顯然既適用華為,也適用其他企業。
“自主創新最主要目的是想做孤家寡人,我們想朋友遍天下?!痹诒粏柤爱斍斑@種嚴峻形勢對于華為的發展是否會是轉折點,任正非如是答道。他同時強調,“為什么不跨國創新呢?可以在很多國家建立創新基地。哪個地方有能力,就到哪個地方去,我們可以在當地去建一個研究所。”正如他提到的華為不搞封閉,積極向外尋找創新點、增長點的步伐,恰恰契合了當下創新范式的轉變。
隨著過去幾十年全球化的推進,開放式創新正在取代封閉式創新,成為在全球配置創新資源的新范式。
中國紡織服裝業同樣如此,目前行業已進入到跨國布局新階段,海外投資呈現多區域、多行業和多形式加速推進的態勢。同時,實現產業鏈的跨國整合和價值鏈的全球突破,正成為新形勢下紡織服裝企業“走出去”的一種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從最近三年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對越南、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盟國家的投資情況來看,對越南的投資明顯增多,其中越南2018年的投資較2016年翻了一倍。近期,也有越來越多的紡織服裝企業前往東南亞,特別是越南地區進行投資考察。因此,本刊記者也緊抓這一熱點,從趨勢、政策、行業、企業等各個角度,進行了深入的采訪和調研,最終完成了本期封面專題,以期能夠為企業投資提供參考。
不過,“走出去”同樣面臨著挑戰與風險,成本的不斷上漲以及不確定政策因素的影響,包括文化背景的不同,讓這條路也并非坦途。這就考驗了企業資源布局、把控及抵御風險的能力,核心還是企業自身夠不夠好,夠不夠強。
“為用戶創造最大價值。”任正非說,做好企業,這才是他和華為的本分。在競爭與合作中攜手發展,必須拿出“擁抱對手”的氣度和格局。面對紛繁復雜的局勢,尊重市場規律,做好自己的事,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就是最好的應對方式。“亂云飛渡仍從容”,在這一點上,相信華為不是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