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平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改進學科教學的育人功能。全面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各地要組織開展育人思想和方法研討活動,將教育教學的行為統一到育人目標上來;要啟動實施一批教學改革項目,激發學校和教師創新育人方式方法;加強教研機構建設,改革教研機制,創新教研方式,充分整合一線教師、教研員、專家學者等力量,開展教育教學實踐研究,為學校和教師提供專業服務和指導。”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正式發布,在明確中國學生發展總目標的同時,也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任務。如何讓新課改理念、核心素養在學校、課堂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成為教育人新的使命和追求。所謂“四級模式”的構建與實踐探索,就是以課堂為立足點,基于國家總體要求的區域化、校本化、學科化、個性化的解讀和實踐表達形式,緊緊圍繞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兩個關鍵要素,探索如何凸顯區域、學校、教師、課堂、學科在改革推進以及學生發展中的獨特、關鍵作用,推動課堂改革從“以教為中心”走向“以學為中心”“以核心素養為本”。
一、四級模式及價值導向
1.四級模式簡述
四級模式是以區域模式、學校模式、學科課型模式、教師個人模式的構建和運用為載體,形成基于國家意志的各層面具體的實踐表達形式。它以課改系統中的四個關鍵點(區域教育部門、學校、學科、教師)為核心,以發揮教育行政部門的主導作用、學校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角作用、學科育人的獨特作用和課堂的關鍵作用為著力點,推動國家要求的區域化、校本化、學科化發展。
2.四級模式的價值導向
區域模式指向的是貫徹國家、省、市、區對課堂教學的相關要求、區域教育理念,解決區域教學存在的普遍問題。以教學方式的改變為重點,遵循先學后教原則、少教多學原則、以學定教原則、教學合一原則、教學相長原則等基本原則和問題導學法、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探究學習法等基本方法。學校模式是在區域模式的基礎上,基于學校辦學思想、辦學理念探索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育人模式。學科模式又叫學科課型模式,它是基于對學科價值和學科本質的理解和認識,以探索相同課型的規律和不同課型的差異為重點,以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發揮學科教學在育人過程中的獨特作用;教師個人模式是在區域模式、學校模式、學科課型模式構建和實踐的過程中,由部分優秀教師在課改理念的引領下,形成的源于模式又高于模式的教學智慧、教學主張和鮮明獨特的教學風格。
二、四級模式之學科課型模式的構建與實施
1.學科課型模式構建的脈絡體系
學科課型教學模式可分別從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區域教育的辦學理念、教育教學理論和規律三個維度確定教育價值并形成脈絡體系(見圖1)。
2.學科課型模式的結構
一是學科核心素養指向,是指學科教學要關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所圍繞的具體的學科核心素養。學科課型模式要直指學科核心素養這個目標,發揮好核心知識關鍵內容在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形成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二是原則,指課型在實施過程中所遵循的準則。學科課型模式按內容或目標分類,不同的課型指向的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有側重,不同的學科核心素養形成有差異,但就具體的核心素養的形成又有規律可循。這里的原則區別于一般的教學原則,它具有特殊性,而且更為具體。
三是要素與模型。其中“要素”是指在遵循課型原則的基礎上,為實現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目標所必需的條件和具體的組織運行機制;“模型”是指為實現目標和提高效益確定的具體的實施流程和步驟,它可以是體現整個課型的完整過程,也可以是該課型的某一個局部。
傳統意義上的一節課,可以只是一個單純的課型的實施,也可以是包括幾種課型的綜合實施,但基于具體指向的核心素養目標的形成過程,應該遵循所屬課型的教學基本原則,參照該課型的要素和模型進行教學。
三、“雙線并進”保障模式的構建與實施
“雙線”是指行政推動和專業引領。行政推動線是指區域教育行政部門擔當課改設計師的角色,對區域課改統籌規劃、頂層設計和活動引領,充分發揮政策引導、機制保障、評價導向的功能,實現區域課堂教學改革的穩步推進。專業引領線是指在區域推進課改中牢牢抓住學校和教師這兩個關鍵因素,通過專業引領方式提升學校對課改的研究力、領導力和執行力,更新教師的課改理念,促進教師掌握課改的技術方法,通過不斷反思和優化推進區域課改的專業發展。
行政推動線和專業引領線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協同發揮作用。既發揮推進中計劃、組織、控制、指揮、協調、溝通、監督等行政功能——解決必須改的問題;同時又遵循學科教學的內在規律以及人的認知規律等教育教學規律,發揮專業引領的作用——解決改的方法問題。行政推進和專業引領的融合并進,使專業引領因行政推動更有力,行政推動因專業引領更有效,為模式的構建與實施保駕護航。
世界各國的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如何立足當下做面向未來的教育,如何讓學生具備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已成為國際教育關注的熱點和焦點。行進在“核心素養”時代的教育賦予了教育人新的歷史使命,區域、學校、學科、教師只有一個不落,以教育改革為抓手,瞄準目標砥礪前行,才能真正迎來“核心素養”的春天。
(責任編輯 ?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