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個秦


莊子在他的書中,提及許多不完美的、非常態(tài)的人與事物,他是以贊揚的眼光來看的。例如《德充符》一篇:“闉跂支離無脤說衛(wèi)靈公,靈公說之,而視全人,其脰肩肩。甕盎大癭說齊桓公,桓公說之,而視全人,其脰肩肩。故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意思是說:為什么衛(wèi)靈公欣賞跛腳、傴背、缺嘴的人,為什么齊桓公看重頸瘤大如甕盅的人?因為他們在德行方面有超出常人的地方,使人遺忘了他們在形體方面的缺陷。
在書法藝術發(fā)展史上,也有這樣的例子:清代畫家、書法家、篆刻家高鳳翰,55歲時右臂病廢,書畫篆刻全用左手,作品愈見蒼勁,樸拙中有生趣,為世人所推重;當代書法家費新我,起初是一名畫家,人物畫很出色,雖然也能寫書法,但沒什么特色,1958年突患腕關節(jié)結(jié)核,右手病殘,而后費新我憑借著堅強的毅力和智慧,苦練左筆書法,終于在中國書壇上脫穎而出,獨領風騷;當代書法家張錫庚,2009年慘遭車禍,導致殘疾,他讓家人和學生用布帶將毛筆捆綁在手上進行創(chuàng)作,他的藝術生命不但沒有中斷,“束手”反倒讓他的書法創(chuàng)作實現(xiàn)了質(zhì)的飛躍。“德不孤,必有鄰。”古楚大地上也有一位這樣的書法家——陳躍。陳躍先生的書法以1998年為界限,此前的書法雖見功力深厚,但個性風格不甚明顯。1998年,陳躍先生患風痹,右肢殘廢,遂師事費新我,以左手作書,自號“西楚左翁”,憑著驚人的毅力和超出常人的勤奮,他在書法上的進境一日千里,其書風越來越老辣高古。
躍公古道熱腸,頗有長者風范,對后輩學書者尤多獎掖。在我的書法不名一文的時候,躍公即是少數(shù)賞識我的人之一,對我勉勵有加,因此,我對躍公是常懷感激之心的。相交既久,交情漸厚,我對躍公書法藝術的認識也日益加深,茲略述于后,以求教于同好。
躍公書法,論其氣象則雄肆蒼渾。躍公雖然年近古稀,但精力旺盛、志在高遠,加上他襟懷坦蕩、性格耿直,故而他的書法作品能夠顯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和雄肆蒼渾的氣象。每次欣賞躍公的書法,我都不禁聯(lián)想到司空圖《二十四品》中的“雄渾”一則:“大用外腓,真體內(nèi)充。反虛入渾,積健為雄。具備萬物,橫絕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長風。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持之非強,來之無窮。”躍公的書法,無論是大篆、隸書、魏碑、行草,都真氣鼓蕩,筆挾風雷,給人一種酣暢淋漓、一往無前的感覺,有著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你看他的線條,斑駁破碎,一如高山墜石,勢不可擋;再看他的結(jié)體,渾樸怒張,一如樊噲拔劍,威猛非常;復看其章法布局,實處皆虛,虛處皆滿,空間被切割、被擠壓,于靜中蘊無窮動勢。整幅字看起來,如山川流峙,雄渾無匹;如龍蛇怪物,盤紆奔騰;如熊羆當?shù)溃瑥姾窡o敵;如蒼松立崖,老氣橫秋。滿眼是筆墨飛白,透入胸中,卻又全不是筆墨飛白,而是躍公以太白斗酒澆胸中之塊壘,是躍公用倔強不屈的靈魂在吶喊。
躍公書法,論其骨勢則古奧奇崛。許多人在步入老年之后,感悟能力漸漸變鈍,接受能力漸漸變?nèi)酰_拓的勁頭漸漸減弱,在創(chuàng)作上依賴經(jīng)驗積累的較多,消化吸收新的美學理念并以此促進創(chuàng)作的較少。躍公則不然,他的智慧和銳氣好像并沒有受到時光河流的沖刷,他還像年輕人一樣富有朝氣,保持著對新理念、新思維、新審美需求的敏感度。同時,他豐富的人生積淀,又使他比年輕人多了許多睿智的思考。以左代右固然是無奈之舉,那么,如何給自己準確定位,選擇什么樣的切入點,怎樣從困境中殺出一條血路成功突圍?躍公經(jīng)過反反復復的考慮而做出了抉擇。同樣是左筆書法,高鳳翰選擇了隸書和行草,費新我選擇了行草書,躍公則首先選擇了大篆(主要是金文和楚簡),并以此筑基,旁及隸書、魏碑、行草乃至大草書。我認為躍公的選擇是明智的,他對創(chuàng)作路徑的規(guī)劃是清晰的。金文屈曲圓轉(zhuǎn)、縈繞回疊、圓融遒勁、渾穆沉潛;楚簡奇幻浪漫、圓轉(zhuǎn)流暢、輕松自如、瑰麗多姿,且開啟隸變之先河。選擇這兩種書體熔鑄自家風貌,既避免了走前人的老路,又更加符合自己偏愛古奧、奇崛、蒼勁、恣肆的審美趨向。躍公成功了,他因勢利導,把以左代右的奇崛、金文楚簡的古奧、行草書的抒情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寫出了古文字的奇特魅力,展現(xiàn)了對金石氣的獨特演繹。
躍公書法,論其風味則樸厚生辣。懷素曾自言:“飲酒以養(yǎng)性,草書以暢志。”東坡居士詩云:“草書非學聊自娛。”雖然說的是草書,但推之于書法的其他各體,乃至推之于各門類藝術,莫不如此。藝術創(chuàng)作首先要愉悅自己、感動自己,然后才能愉悅他人、感動他人,縱然一時不那么讓人喜歡,寫出了真實的自我就已經(jīng)很難得了。如果舍棄了自我的內(nèi)心需求,圍著他人轉(zhuǎn),隨著時風走,那么,你搞藝術是為了啥?我敢說,1998年之后的躍公,如果選擇秀美精細一路的書風,就違背了他當時的狀況,完全是自討苦吃。我這樣說當然是杞人憂天,也許躍公當時根本沒有考慮這一點。右肢殘廢是不幸的,但同時又促進了他樸厚生辣書風的形成,這里面自有天機。躍公書法樸厚生辣的風味無法復制,他以左手使長鋒作書,逆勢澀行,推拉騰挪,絞轉(zhuǎn)縱橫,隨勢詰曲,隨類賦形,造就了斑駁陸離的線條、沉雄古樸的結(jié)體,于奇幻荒率、亂頭粗服中直抒胸臆,形成了陳氏書風的獨家符號。品之如飲老酒,初聞之,為其香所誘;后飲之,為其辣所懾;終味之,口鼻喉間均為醇厚所沁,不覺嘆其老而彌辣,滋味深長。
陳躍簡介:
陳躍,號左翁,半閑齋主人。1948年生,江蘇宿遷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江蘇省宿遷市書法家協(xié)會顧問,江蘇省宿遷市中老年書畫家協(xié)會主席,江蘇省漢韻吉祥書畫院院長,宿遷市宿城區(qū)書法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20世紀60年代末師從書法大家費新我先生。1998年患風痹,右肢殘廢,遂以左手代之。幾十年苦心鉆研古人碑帖,臨池不輟,數(shù)十次參加國內(nèi)外書法大展并偶有獲獎。書法尤善篆隸,并以生澀遒勁、古拙老辣、富有金石味著稱,作品享譽海內(nèi)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