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愛甜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不同于小學的地方,在于幼兒園是通過創設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來幫助幼兒學習的。利用豐富環境,營造良好氛圍,是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和想象力的必要基礎。
一、充分利用幼兒園戶外區域的各種環境設施,引發幼兒的創造性和想象力
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環境,人的任何活動都與環境的影響密不可分,幼兒園的自然環境和物理環境所構成的園容園貌也直接影響幼兒心理活動的狀態,但如果一個人置身于某一環境中,并未與環境之間構成正常的互動關系,那么環境對他來說,就是一道虛設的“布景”,我園游戲場上,零星地散布著秋千、攀登架、木橋、小山丘等運動設施和一些小景點,每種設施只有一種功能,各設施之間和景點缺少有機聯系,為了充分發揮這些周圍環境的利用價值,我們帶著孩子玩起了裝扮性游戲;他們將攀登架當碉堡,木橋作障礙物,小山丘作陣地,孩子們在游戲中身臨其境,個個全身心投入,玩起了軍事游戲;他們把蘑菇亭作為小兔的家,長廊作為大灰狼的窩,玩著狼捉小兔的游戲;孩子們個個情緒高漲,興致勃勃,表現得惟妙惟肖;他們脫掉鞋子在鵝卵石的通道上走來走去,或尋找自己最喜歡的鵝卵石進行想象。記得有一次戶外活動,幼兒自由地玩著輪胎,我發現有的小朋友在上面跳,有的在下面爬,于是我把輪胎設計成小橋、石洞,,擺放在草地上,引發他們想象從不同角度、方向以爬、跳、鉆或者模仿各種動物特征走過小橋、過草地、鉆石洞。鼓勵他們自由探索各種玩法,大膽地想象著各種動作去表現自己。可見,巧妙地利用幼兒園的各種設施,不僅充分發揮了環境的整體功能,而且進一步激發了孩子的游戲欲望、創造性和想象力。
二、充分利用幼兒園的戶外場地,讓幼兒展開創造和想象的翅膀
孩子們的想象是極其豐富,超乎尋常的,他們的行為無不蘊藏著許許多多的靈感和頓悟,而創造的前提是興趣,體驗、操作,又是幼兒想象的源泉。我們班上的孩子都對建構活動很感興趣,在平時很多情況下,都會看到他們在建構區里忙著用木頭構建自己喜歡的形狀、景物等,于是我就提供了大量的木頭和寬闊的場地空間(戶外的軟跑道)讓幼兒自由建構。孩子們會經常要求我帶他們去玩建構游戲,他們都喜歡三五成群地蹲在多彩的軟跑道上建構一些飛機、軍艦、坦克、太空船、機器人或是各種動植物。
在十一黃金周假日后,在活動區里孩子們熱烈地議論起去盤龍峽游玩的話題,于是我就以盤龍峽的生態環境生成了一節戶外游戲——我是“小小建筑師”,充分利用戶外場地、木頭、輪船等廢舊、安全的物品作材料,讓幼兒盡情地展開想象進行建構盤龍峽的木屋區。他們非常投入地參與到活動中,大膽嘗試、大膽想象、勇于創新,孩子們即興構建出的木屋區有:精致的木屋群、成林的小樹、寬闊的道路、各種類型的汽車、潺潺的流水的小河、灣灣的木橋、激流探險、充滿特色的游泳池……孩子在隨心所欲的玩樂中得到了自由的體驗和創造的樂趣,同時也大大地增加了想象性、合作性和娛樂性。
三、充分利用戶外自然區域環境,放飛幼兒的創造和想象
我園地廣物多,有專門的種植園地(又名百草園),這里時時有蝴蝶飛舞,有片片樹葉飛揚,有蟲子吱吱地歌唱。在這種自然區域里就有著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天然游戲材料,它成了孩子們的樂園,也是我啟迪放飛幼兒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獨特資源。
很多時候,我都會帶上孩子們來到這里,盡情地嬉戲玩耍。春天,百花園草長花艷,這時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三五成群,有的采來野花編織花環,互相比試著誰的花美,誰的花多。夏天,孩子們穿梭于草叢中玩迷藏的游戲,舉起竽頭葉子當小傘、作扇子、頂帽子。他們會對小鳥在樹上蹦跳、蟬叫、蚯蚓蠕動等現象很感興趣,歪著腦袋專注地觀察很長時間,有時他們會對草叢中發出鳴叫的不知名的生靈猜測老半天,想象著他們叫什么,長什么樣,在說什么?叫什么長大……秋天,種植園時呈現一片豐收景象,孩子們來這里采集果實,玩起了水果店的游戲。冬天,孩子們穿著厚厚的衣服,坐或睡在地上曬著太陽,三五成群頭碰著頭,低聲地訴說著……有時他們會對天空中的云朵指指點點,這團云像馬,那團云像雞、像山、像小船……有時他們會對在空中飛揚的葉子產生聯想,這片像蝴蝶、那片像紅旗飛揚,那片像蒲公英去旅行…,有時他們蹲在地上觀察葉子掉在地上擺出各種姿勢,有的葉子像青蛙,有的葉子像烏龜,有的葉子像趦人,更甚有個別幼兒用身體去比劃著模仿著葉子的形狀。面對活生生的事物和現象,孩子們有問不完、想不完的問題,在我的感染啟發下,小朋友們都無拘無束地運用各種感官去感知周圍的一切,并大膽創新想象、盡情地交流,開心地表達所看、所聽、所思、所做、所感。
也許有人認為,在戶外環境的教育引導,是零碎的,缺乏連貫性,其價值不如完事系統的課題活動,但是我認為,它是最自然、靈活的教育,是真正著眼于幼兒眼前認知水平的。這種教育看似無意,實為有心;看似輕松,實需教師具備豐厚的知識積累,教育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