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勇
國家教育部頒發的《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修訂)》,十分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要求政治課教學要由“以課堂為陣地”的封閉教學模式向“以社會為陣地”的開放教學模式轉變。作為初中政治教師,我們要根據新課標來調整教學導向,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作業設計等方面全方位地向學生開放,以適應學生的要求、家長的要求、社會的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教學目標開放
新課程理念的教學目標,可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教師在考慮教學目標時既要著眼顯性的、短期的可檢測目標,更要著眼隱性的、長期的、不可測的目標,堅持單一與綜合相結合;堅持顯性與隱性相結合;堅持長期與短期相結合。同時目標還應向學生的現實學習需要開放,適當增加一些與學生現實學習需要密切相關的問題,使目標與學生的認識水平相適應。新世紀的中國教育,除了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應用能力外,還要強調學生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這就是我們政治課教師肩負的責任。
二、教學內容開放
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與生活的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是教育的起點,學生的生活是教育的背景,強調在生活中教育,為生活而教育。新課程教材內容比較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解放思想,打破教材的束縛,打破封閉的學科知識體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學內容可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擴展或刪減,也可重新組合教學內容,教材上學生都知道的東西,可以把課時縮短,大量增加活動與實踐內容,突出以問題為中心的活動課,強調課堂內容的新穎化。在教學中,教師可將最新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識傳遞給學生,不斷擴大學生的視野,不斷用新知識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平時要加強學習新知識,豐富自己的大腦。同時,課堂內容要向學生的生活實際、生活經驗開放,設計的內容要有針對性、實效性。如八年級《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一節就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生活經驗去開放教學內容,并且要努力做到課內向課外的擴展和延伸,使課內外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三、教學過程開放
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這是新課程標準精神的一大特色。人是開放性、創造性地存在的,教育不應該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否則就會限制和束縛人的自由發展。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交流互動的過程,教師要通過各種有趣形式激發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與探究。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課堂活動的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除對活動設計適當地加以指點外,整個過程主要由學生自己去組織、自己查閱資料自己開展活動。學生通過辯論、討論,說事實談體會,盡情表現個性,展示個性才能。與此同時,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社會調查,讓他們深入社會,了解真人真事,學生收集到一些材料后,教師可指導他們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觀察社會現象、分析社會問題,要允許學生對同一問題有多種見解和不同意見,激發他們認識問題的深度和廣度。通過身邊的事例,讓學生深切體會我們的環境惡化跟我們息息相關,我們的責任重大。
四、教學方法開放
開放的教學方法,能喚醒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意識,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各種能力。因此,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必須改變傳統教學中“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采取靈活開放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如討論法、辯論法、角色扮演法、情景表演法等。這些開放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從課本中走出回到社會回到生活,又從社會生活的實踐總結提升到社會責任感。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又可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五、教學評價體系開放
開放而科學的評價機制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激勵作用。傳統的考試分數的評價方式存在諸多弊端,尤其是在思想品德課這一科,很多學生考試成績與行為舉止脫節,不能真實反映學生的真實情況,不能以單一的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品行,期末考試的成績只能是評價學生的一種方式,學生的上課表現,課外活動情況,平時的言行,學習習慣,對父母、長輩、他人的態度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一個學生品行。因此評價學生的標準不應該是單一的,而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在考試上,也要盡量突破試題答案的單一性,探索開放性試題,力求在答案要求和設計上增加多樣性和靈活性,來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獨立思考,各抒己見。只有開放了教學評價,創建科學的評價、競爭和理念體系,才能全面地評價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真正符合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目的。
六、作業開放
傳統的思想品德課作業局限于書本,抄抄寫寫,限于室內。它既體現不了思想品德課的思想教育性和行為實踐性的特征,更適應不了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多方面的整合的教育發展趨勢。作為新時代的政治教師,要注意不能把作業作為單純的課堂教學內容的反饋,而應注意結合生活實際由課內向課外延伸。以開放式作業為媒介,拓寬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搜集、處理信息能力,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努力使每一次作業對學生是一次教育。
開放的思想品德課教學,打破了傳統的、單一的、封閉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成為師生共同學習、共同發展的陣地。開放性教學對學生和教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為政治教師,必須加強學習,拓寬自己的思維,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教學業務素質,才能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把開放性教學應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