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啟智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2.掌握求圓的周長公式,并能按公式求出圓的周。
3.通過對圓周率的認識,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4.通過推導圓的周長公式的過程,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分析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圓周長公式的推導及掌握周長公式。并能計算圓的周長。
教學難點:
理解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
學具準備:
線、繩、直尺。直徑分別是10毫米、20毫米、30毫米、40毫米的圓形等。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暑假。老師去北京瀏覽了許多名勝古跡,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都有哪些古跡?
生:想知道。
師:今天老師就把一張照片作為禮物送給大家,看…(課件展示),這是什么地方?
生;北京天壇。
師:北京的天壇分為兩部分。天壇的下半部分是祭天臺,祭天臺是由上、中、下三個圓組成的。上層直徑是30米,中層直徑是50米,下層周長是219.8米。通過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祭天臺上層的周長是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中北京天壇祭天臺上的圓引入新課.一方面讓學生根據所給的數學信息,提出現實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現實生活中;另一方面通過提出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究圓的周長的欲望。
二、動手實踐。探究新知
1.明確圓的周長概念
師:祭天臺上層的周長就是求什么圖形的周長?
生:就是求圓的周長。
師:我們已經學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它們的周長各指什么?再想想,什么叫圓的周長呢?
生: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長是指圍成長方形或正方形四條邊長的總和。
生: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圓的周長。
師:同學們再想一想,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與什么有關系?為什么?
生:長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長和寬有關系,長方形的長和寬越長。長方形周長則長,反之則短。正方形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并且正方形周長是邊長的4倍。
【設計意圖】通過遷移,由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概念,讓學生類推出圓的周長概念。又通過“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什么有關系的思考”為下面猜想“圓的周長和什么有關系?有怎樣的關系?”打下基礎。
2.猜想
師: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系呢?結合手中的學具和生活中的圓形說明。
生:圓的周長與直徑有關系,直徑越短,圓越小,周長就越短;反之直徑越長,圓越大,周長越長。
生:圓的周長與半徑有關系,半徑越小圓越小,周長就小;反之半徑越大,圓越大,周長越長。
師:同學們想一想,圓的周長與直徑有什么關系?
生:根據正方形的周長是邊長的4倍。我聯想到圓的周長與直徑具有倍數關系。
師:同學們能進行大膽猜想,并說明理由。值得鼓勵。圓的周長與直徑到底有什么樣的關系呢?我們一起來探索這個奧秘。
3.學生操作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
⑴明確測量方法
師:怎樣測量圓的周長呢?
生:用繩、線、紙條繞圓一周,拉直后,再量出長度。
生:把圓沿直尺刻度邊滾動一周,再量出長度。
師:方法很好,都是把曲線轉化成直線再進行測。
⑵測量
師: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測量課前準備好的4個圓的周長與直徑。并計算圓的周長是直徑的幾倍。把相應的數據填在教科書表格中。
學生合作測量計算填寫。
4.匯報、總結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
生:(其中一組匯報如下)
師:各組匯報的圓的周長與直徑的倍數有3.12、3.13、3.14…結果各不相同,這是測量誤差所致,但結果都是三點一幾。觀察上表,圓的周長與直徑的倍數。你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有什么關系?
生:我發現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個倍數是固定不變的。
師:通過實驗,你們的猜想是正確的,你們很了不起。實際上經研究.任何一個圓的周長與直徑都有這樣的倍數關系,我們把圓的周長與直徑這樣的倍數關系叫圓廚率,用字母Π(讀pai)表示。
【設計意圖】層層設疑讓學生猜想,在猜想的基礎上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先明確測量圓的周長的方法。然后組織學生利用合適的測量工具測量出圓的周長和直徑,并計算。最后組織學生觀察、分析、思考,引導學生發現了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一內在規律。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中。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
【總體設計意圖】首先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相關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提出一個現實問題,“祭天臺上層的周長是多少?”進而引導學生把這一現實問題轉化為一個數學問題“求它的周長就是求圓的周長”。然后引導學生從數學角度進行了猜想—實驗—驗證。得出了圓的周長計算公式。最后應用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解決開始提出的現實問題,并拓展應用。
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經歷了“現實問題—數學問題—聯想、猜測、實驗—歸納總結—拓展應用”的過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不但獲取了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同時也獲取了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