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強
本章將介紹數碼后期的必要性、數碼后期的分類,以及我們為什么要使用Adobe Camera Raw(簡稱ACR)進行修片。
隨著ACR軟件的不斷升級,其功能越來越強大,圖像算法也越來越優秀,它對于特大光比的反差還原、局部影調色調的控制、特殊效果的藝術渲染及圖片的批處理等都擁有強大的功能。以前,我們調整圖片時,是以在Photoshop中調整為主,而現在有了強大的ACR插件,隨著其功能的不斷提升與更新,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可以不直接進入Photoshop中進行調圖,而是通過ACR這款插件進行大部分的圖片修改,就能獲得高品質且令人滿意的藝術效果。
攝影作品為什么要有后期?這個問題始終困擾著一些初學者,其實,數碼后期制作已經成為不可爭辯的事實,無論哪位攝影大師的作品,都需要或多或少的進行后期處理。
以下五個要點是攝影為什么需要后期的標準答案:
(1)相機感光元件的動態范圍問題。相機的CCD或CMOS不能像人眼一樣看見大自然中光比十分強烈的情況下的高光和暗部的細節,要么只能拍到高光的層次,要么只能拍到暗部的細節,而不能同時把最大反差的畫面都真實地還原。因此,對于大光比的題材,必須要通過后期調整來修復。
(2)色彩還原與表現問題。雖然數碼相機的白平衡已經很到位,但是對于特別的場合,想要進行顏色的準確還原,數碼相機還是做不到,所以需要后期的調整來進行色彩的準確還原。除了準確的色彩還原外,還有色彩的表現問題,并不是準確的還原色彩,就能得到我們想要的藝術氛圍,還有可能經過人為的色彩的偏移,做出一些特別具有清晰的、特別適合畫面題材的一些色彩渲染,例如,冷色調表現憂傷、壓抑的情緒;暖色調表現熱烈的畫面;低飽和復古色調表現懷舊的畫面。這些都是相機無法做到的,都需要通過后期的調整。
(3)測光與曝光的問題。雖然數碼相機的測光表已經很準確,但是對于特定的場合,我們可能由于測光失誤或經驗不夠,導致照片的曝光問題。因此,這些問題都需要經過后期的修改。即便曝光準確,也有可能需要我們合理地控制影調,改變畫面的曝光,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藝術感染力。
(4)在拍攝過程中,難免有一些失誤和缺陷,這些失誤和缺陷都可以通過后期快速地修改和校正。
(5)為了增強作品的藝術氛圍,我們也需要通過后期的調整,使照片通過后期制作,具有更強的后期感染力。

后期的必要性
這就是攝影為什么需要后期的原因。著名的攝影大師亞當斯曾經說過,攝影是譜曲,后期是演奏,只有兩者完美地結合,才能創作出一幅完美的作品。早在暗房后期時代,他就把后期看得如此重要,然而,在當今的數碼時代,后期遠遠比傳統的暗房顯得更加重要也更加易學。
現在來看一下后期調整的分類,我們通常把后期調整分為三類。
(1)正常處理,包含亮度、對比度、飽和度、清晰度以及消除瑕疵等對照片的正常處理,這樣可以對照片進行適度的美化和提升,但制作過程中,要確保畫面真實、自然,做到化有形的PS于無形之中,也就是說,我們要在制作后達到沒有痕跡的境界,這種境界才是最高的境界,也是最難的。

正常的后期處理
(2)意境渲染,是指針對一些沙龍攝影或十分藝術化的攝影作品,需要進行一些意境的渲染。意境渲染要求在不改變照片的基本內容下,不添加也不減少像素(即不能進行合成)的基礎上,對照片進行影調和色調的藝術渲染,以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意境渲染和正常調整是攝影的主流方向,絕大多數的照片都只需要通過這兩種形式的調整,就能達到我們想要的藝術效果。

后期的意境渲染
(3)創意合成,通過移花接木的手法,運用摳圖、通道、圖層混合等技術,將多張不同的素材組合在一起,這種影像合成屬于創意類的合成。

后期的創意合成
下面通過實戰案例的演示,讓大家認識和感受ACR的強大。
在ACR中打開下面這張照片,要將照片制作成不同的效果,可以通過預設功能來快速實現圖片的不同顏色、不同效果之間的轉換。
對這張照片進行處理,制作為復古低飽和度色調的效果。并制作為預設。那后續多張同類照片,可以一鍵同步處理為復古低飽和度效果,效率是非常高的。可以看到,通過“預設”功能,可以快速地將一幅圖片或一批圖片統一色調和影調。雖然在早期的版本中也能做到這一點,但由于現在的圖像算法較早期的版本又有更強大的技術,因此應與時俱進,及時將軟件更新到最新版本。

打開示例照片

制作為復古低飽和度效果
那后續多張同類照片,可以一鍵同步處理為復古低飽和度效果,效率是非常高的。可以看到,通過“預設”功能,可以快速地將一幅圖片或一批圖片統一色調和影調。雖然在早期的版本中也能做到這一點,但由于現在的圖像算法較早期的版本又有更強大的技術,因此應與時俱進,及時將軟件更新到最新版本。
通過對ACR的認識,今后在Photoshop中調圖的機會越來越少,因為在ACR中,這些工具都是集合在一起的。可能之前在Photoshop中調圖要經過七八個步驟,但在ACR中,可能只需要一兩步就能夠制作出一張滿意的照片,這是Photoshop望塵莫及的一些命令,因為這些集合的工具,折疊的菜單在運行的時候非常方便和快捷,而不像在Photoshop中,需要使用很多個工具。這些工具組合在一起,因此擁有更加強大的功能,它除了不能對影像進行合成,進行非常細微、精確的選區選擇外,Photoshop大部分的功能它都能實現,因此,我們需要多用ACR,少用Photoshop,因為我們在使用ACR的過程中,都是對原圖RAW格式進行細節和色彩的提煉及還原。針對RAW格式處理圖片,它的品質會最高。一張圖片,經過反復的調整,只會使細節丟失更多,特別是在Photoshop中,因為一張照片在Photoshop中已經不是原始格式了,而在ACR中,永遠都是在對RAW格式進行調整,因此,它擁有更多細節。

對所有照片直接套用復古低飽和預設
同樣是這組照片,先將照片都恢復原始狀態,并全選,對這組照片進行同樣的亮度和色調修正。雖然,在Photoshop中,也能夠運行動作做快速的處理,但絕對不如在ACR中處理起來方便。
例如,要將這組照片做成復古油畫色調,那么可以在全選狀態下,批量修改亮度、對比度、清晰度、暗部、飽和度,包括控制畫面整體的色溫,可以看到,這組照片都一起被修改了。通過這種方法,大大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而且輕而易舉地獲得了統一的色調。

批量調整照片影調層次、細節與色彩
由于每張照片的亮度不同,因此,只需在統一調整后,針對某一張照片進行亮度的調整即可。
在ACR中不僅可以批量修改組照,還可以將修改后的色調存儲為預設,這些功能都比在Photoshop中處理圖片更加方便、快捷、易學,因此這是我們在當今的數碼時代,強烈推薦使用ACR調圖的原因。
本書中不介紹照片的創意合成,而是以圖片的正常調整及藝術渲染為主,如果大家對圖像合成及PS各種工具的深入應用和技巧的學習感興趣,那么可以購買筆者出版的《后期強》系列叢書,書中解決了攝影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癥,包括踏雪無痕的各種影像合成技巧。
在接下來的課程中,我們就會對ACR進行十分全面和細致的講解,講解的內容都是通過一分鐘或半分鐘的時間使圖片達到我們想要的色調效果。
在Adobe Photoshop的生態鏈中,Bridge(簡稱Br)工具是進行照片瀏覽與管理的專業軟件。在Photoshop CS4等老版本當中,Photoshop是以套裝形式出現的,安裝該軟件時,會自帶Br及mimi Br等套裝軟件,非常方便。

Br的工作界面
后來更新版本的Photoshop不再以套裝形式出現,徹底取消了mini Br;并且用戶如果還要使用Br對照片進行瀏覽和管理,那就需要單獨下載。
記得幾年之前,我們的網絡訪問速度非常慢,要想在線安裝Photoshop這類非常大的軟件,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在安裝Photoshop這類較大的軟件時,就需要用戶在網絡第三方網站,或是Adobe的官網上查找Photoshop等安裝程序,下載后再次進行安裝。
但當前我們的網絡訪問速度已經非常快,大多數家庭及辦公場所的網絡訪問速度都超過了7MB/s。這樣,在線安裝Adobe軟件就成了最佳的選擇。于是,Adobe公司推出了桌面應用程序Adobe Creative Cloud,注冊并登陸該程序后,可以下載或是在線安裝所有的Adobe公司軟件,對于攝影師來說,主要就是Photoshop、Br及ACR等。
如果我們尚沒有安裝軟件,那登陸Adobe Creative Cloud后切換到Apps選項卡,就會看到軟件試用的提醒,單擊試用就可以直接安裝該軟件。
如果已經安裝,但版本比較老,那就可以單擊“更新”按鈕,對已安裝的軟件進行更新。
如果當前你安裝的軟件已經是最新版本,那也可以看到提醒,就沒有必要進行繼續操作了。
Br需要單獨安裝。而本書重點介紹的ACR,則在安裝Photoshop時就會同時安裝完成。但Photoshop大多數時候是一年升級一次版本,而ACR則需要根據一些相機廠商產品發布的情況以及自身技術的發展,經常發布新的版本,所以這就需要我們經常性的打開Adobe Creative Cloud,進行ACR的更新。
如果你發現剛買的相機,拍攝的RAW格式原片無法在Photoshop當中載入ACR,那很簡單,只要升級ACR就可以了。

Adobe Creative Cloud桌面圖標

Adobe Creative Cloud啟動后的界面
在安裝或升級Adobe新軟件時,一定要注意這樣一個重要問題:要注意軟件的安裝位置。我們最好不要將軟件安裝在C盤當中,否則較長時間之后,會造成系統變慢,變得不穩定。
正確操作方式是單擊點開Adobe Creative Cloud桌面程序右上角的下拉列表,在其中選擇“首選項”,然后會打開“首選項”界面,在其中只要選擇要安裝的軟件語言和安裝位置就可以了。

選擇“首選項”菜單項

在首選項中設定安裝的語言和安裝位置
ACR是用來處理RAW格式的圖片,那么為什么要增加處理TIFF格式與JPEG格式的選項呢?將圖片處理完成,保存成TIFF或JPEG格式文件后,如果發現圖片中還有一些不滿意的地方,需要重新修改,那么就可以通過選項的設置,在ACR中打開TIFF或JPEG格式的圖片,然后利用ACR強大的處理功能,對已經修改過的TIFF或JPEG格式圖片進行一些微調和效果上的渲染。
下面介紹如何在ACR中打開TIFF與JPEG格式圖片。
首先,在ACR中打開一張RAW格式圖片,在工具欄中單擊“打開首選項對話框”按鈕,打開“Camera Raw首選項”對話框,在其中可以看到“JPEG和TIFF處理”選項組,默認情況下,其中的兩個選項都是禁用的。

從ACR節目進入“Camera Raw首選項”對話框
我們需要將“JPEG”項設置為“自動打開所有受支持的JPEG”,將“TIFF”項設置為“自動打開所有受支持的TIFF”,然后單擊“確定”按鈕。
這樣,以后在Photoshop中打開JPEG和TIFF格式圖片后,就會自動在ACR中打開。

設定ACR自動打開JPEG和TIFF格式照片
同時選中準備好的3張素材圖片文件,分別為RAW、JPEG和TIFF格式,拖入Photoshop,這樣即可同時在ACR中打開這3張不同格式的照片。
ACR的工具都是集成在這幾個簡單的面板中,因此功能非常強大,使用非常便捷、快速,因此對于任何格式的圖片,都應該在ACR中進行處理,這樣才能大大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TIPS
ACR只能打開三種格式,分別為RAW、JPEG和TIFF格式,其他格式的圖片只有轉換成JPEG或TIFF格式,才能在ACR中打開。

同時載入多張照片后的ACR界面
雖然在ACR中能夠處理TIFF與JPEG格式的圖片,但并不意味著它能像處理RAW格式照片一樣獲得最好的細節,因為TIFF與JPEG格式照片都是我們處理過或都不是圖片最原始的格式,而只有RAW格式才是圖片最原始的格式,它保留了圖片中的所有細節和層次以及色彩,擁有更大的寬容度。

RAW格式文件:提高陰影和黑色值,可恢復暗部細節層次
在ACR中選擇RAW格式圖片,可見圖片的暗部層次很少,我們只需要增加“陰影”,提亮“黑色”,可以看到,暗部的層次清晰可見,這就是RAW格式的寬容度大的原因,因此細節可以很輕松地還原。
在ACR左側的膠片窗格中,單擊選中TIFF格式的照片,這張照片與RAW格式照片是一樣的,只是格式不同。可以看到,照片中的暗部很黑,如果要將暗部還原一些細節,那么幾乎是不可能的。提亮“陰影”與“黑色”后,暗部仍死黑一片。

非RAW格式文件:提高陰影和黑色值,無法恢復暗部細節層次
從直方圖來看,暗部溢出,其R、G、B值全為0,就代表畫面最黑處已經死黑,暗部細節已經完全沒有了。

原照片直方圖

處理后照片直方圖

JPEG格式照片,如果沒有損失暗部細節,通過提亮陰影和黑色可以將其恢復。
TIPS
對于TIFF格式或JPEG格式,如果高光和暗部已經沒有層次了,那么通過軟件就不能修復了。所以無論何時何地,都應拍攝RAW格式照片,以確保圖像的細節和品質。
在ACR左側的膠片窗格中,單擊選中JPEG格式照片,我們也可以輕微調整一下相關參數,適當恢復畫面的細節。
這張照片的暗部之所以能夠追回細節,是因為這張原始照片的直方圖暗部沒有溢出的情況,說明暗部還是有細節的,所以才能夠恢復。

原始JPEG照片的暗部狀態
使用ACR對于TIFF和JPEG格式的后期處理,雖然無法實現最好的細節還原,但由于ACR中的窗口和命令都是集合在一起的,能夠大大加快我們的處理效率,同時也能進一步保證圖片的品質。所以,建議如無特殊的必要性,盡量應該使用ACR進行照片的后期處理。
色彩空間是指一張圖片的顏色范圍或色域的大小,色域越大,意味著色彩空間越大,也就意味著這張照片的色彩細節更為豐富。
在實際調整圖片的過程中,每調整一步,圖片就會損失一些細節,調整的步驟越多,給圖片帶來的損失也就越大,如果我們選擇了較小的色彩空間去調整圖片,那么它的損失會比色彩空間更大的色域帶來的損失更多。因此,在制作圖片之前,就應合理地選擇色彩空間。
在ACR中打開下面這張照片,可以看到,在底部的狀態欄中,可以選擇圖片的色彩空間和色彩深度。單擊鏈接,可以打開“工作流程”對話框。
點開“色彩空間”后面的下拉列表,在其中可以看到提供了很多色彩空間供我們選擇。
我們會接觸到的色彩空間大致有三種,第一種為sRGB,這種色彩空間最為通用,我們的顯示器、網頁瀏覽器,包括常用的顯像設備都支持這種色彩空間。其次,還有一種常用的色彩空間是Adobe RGB 1.98,這個空間的色域顯然會比sRGB更大,因為sRGB是一種通用的色彩空間,而Adobe RGB是提供給專業攝影師或印刷等需要更廣色域的專業用途,是不常用的。另外一種色彩空間為ProPhoto RGB,它的色域空間比Adobe RGB的還要大,是一種十分專業的色彩空間。

進入“工作流程”對話框

選擇不同的色彩空間
接下來,看一下這三種色彩空間的不同之處。
在ACR界面的狀態欄中,可以看到目前該照片的色彩空間為Adobe RGB,在界面右上角的直方圖中單擊“高光修剪警告”按鈕(加圖標),可以看到,在畫面中顯示為紅色的區域,其色域明顯超出了我們的印刷色域。也就是說,這部分區域溢出了。

進入“工作流程”對話框
單擊狀態欄中的色彩空間鏈接,打開“工作流程”對話框,設置色彩空間為sRGB。

配置為sRGB色彩空間
此時查看圖片,可以看到,溢出的面積更大了。由此可見,Adobe RGB所能承受的色彩細節和色彩寬容度比sRGB更大。
接著在“工作流程”對話框設置色彩空間為ProPhoto RGB,該色彩空間在RGB色彩空間中色域最大,在照片中可以看到,溢出面積更小了。
如果我們想要讓那個圖片的色彩空間更大,有更大的調整的寬容度,都應該選擇ProPhoto RGB,這樣,在制作圖片的時候,它的色域會更廣。當然,制作完成后,應將其轉換為其他RGB色彩空間,因為這種RGB色彩空間,瀏覽器、看圖軟件等都不能識別,如果我們把圖片存儲為這種色彩空間,那么通過看圖軟件或瀏覽器看圖,那么查看圖片時的色彩是不準確的。

配置為sRGB時的高光色彩溢出警告

配置為ProPhoto RGB時的高光色彩溢出警告
接下來介紹一下色彩深度。色彩深度一般來說,都應選擇16位,因為16位通道的色彩深度比8位通道的色彩深度擁有更多的細節。當然,肉眼是看不出差別的,但是選擇16位通道色彩深度后,存儲的圖片大小會比8位通道色彩深度的圖片大一倍,也就意味著這張圖片的細節、層次更加豐富。如果對影像有著極高的要求,可以使用16位通道。
一般來說,在“工作流程”對話框中,只需要設置“色彩空間”和“色彩深度”這兩個選項就可以了,其他選項可以保持默認。
16位色彩深度在Photoshop中有很多功能是不支持的,例如某些濾鏡就不能應用,因此,如果需要使用濾鏡來渲染圖像,可能就需要使用8位通道。這里設置為16位通道。

色彩空間與色彩深度設定
剛才已經對色彩空間和色彩深度進行了一個簡單的講解,下面就要在16位通道和ProPhoto RGB的工作空間下對圖片進行處理,因為它擁有更好的細節和更大的調整寬容度。
接下來在“基本”面板中調整參數,這樣,這張照片就調整完成了。

優化照片影調層次、細節與色彩
對于這種特殊的圖片,例如光比很大,色彩很豐富等,我們都應該設置ProPhoto RGB的工作空間和16位色彩深度,這樣圖片才有更大的調整彈性和調整余地。
在左側的膠片窗格中,單擊切換到第2張照片,依然是設定為ProPhoto RGB與16位色彩深度。
在“基本”面板中調整參數,將畫面制作為單色照片。
這樣,這兩張照片就制作完成了,但是這兩張照片目前的色彩空間是ProPhoto RGB,如果要在Photoshop中進行處理,或者進行存儲,那么都需要進行色彩空間的轉換。
全選這兩張照片,然后單擊“打開圖像”按鈕,可將照片在Photoshop中打開。

色彩空間與色彩深度設定

優化照片影調層次、細節,飽和度降為0
這樣,這兩張照片就制作完成了,但是這兩張照片目前的色彩空間是ProPhoto RGB,如果要在Photoshop中進行處理,或者進行存儲,那么都需要進行色彩空間的轉換。
全選這兩張照片,然后單擊“打開圖像”按鈕,可將照片在Photoshop中打開。

全選照片,打開圖像
在菜單欄中選擇“編輯”|“轉換為配置文件”選項,彈出“轉換為配置文件”對話框,可以看到,提示原色彩空間為ProPhoto RGB,如果要將圖片上傳到網絡或用于交流,那么都應該將其轉換為sRGB色彩空間;如果用于印刷或高精度打印,那么應將其轉換為Adobe RGB色彩空間。
單擊“確定”按鈕,這張圖片的色彩空間就轉換為兼容性更高的Srgb或Adobe RGB了,這時就可以存儲圖片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色彩空間和色彩深度的簡單理解和應用。

改變色彩空間的配置
既然sRGB色彩空間的色域最小,為什么在輸出照片之前,要將其轉為為這種色彩空間呢?這是因為,如果不轉換,那么顏色會發生偏離。
如果不轉換,那么通過普通的看圖軟件查看圖片,它一定是偏色的,上傳到網絡,它也會偏色,因此,必須要轉換。
在照片后期制作過程中,色彩的渲染與校正是比較復雜的環節,有較高的難度,所以會導致很多影友制作的照片顏色不夠準確,或顏色氛圍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從這個角度來說,人為色彩調整十分困難。
一張照片的顏色能夠影響欣賞者的情緒,影響照片中主體的立意。因此,顏色的調整又十分重要。下面介紹色彩的一些原理和校色的技巧。
顏色的調整必須掌握一定的原理之后才能把握它的方向,這里所說的是色溫的概念。正常的色溫,即標準的、不偏色的色溫是白天的光線,它的色溫接近于6500K,如果色溫高于或低于這個數值,都會導致圖片偏色。
我們日常所看見的白光,是由紅色、綠色和藍色光混合而成的,而且這三種光線的比例相同。如果紅色、綠色和藍色光線的比例不等,那么就會造成顏色的偏離。因此,早晚光線中的紅色、綠色和藍色光線的比例不相同,因此就會出現暖色;而白天的其他時段,光線中的紅色、綠色和藍色光線的比例相同,因此就會呈現出白光。白色光線照射下的物體,會吸收一部分顏色,同時也會反射一部分顏色,由于物體介質的不同,它所吸收和反射的程度也不同。例如,紅色的花,吸收紅色、綠色和藍色的光線,而只反射紅色的光線,因此,我們看到的花是紅色的;綠色的草地,同樣吸收了紅色、綠色和藍色的光線,而只反射綠色的光線,因此,我們看到的草地是綠色的。理解了這個最基本的原理,才知道顏色調整的方向。
那么黑色、白色、灰色吸收和反射光線的顏色是什么呢?例如,它們吸收同等比例的紅色、綠色和藍色的光線,同時也反射同等比例的紅色、綠色和藍色的光線,由于深淺不同,反射程度不同,因此我們看到的物體亮度就不同。
例如,黑色將大部分顏色的光線吸收了,因此,我們看到的物體反射的光線顏色很少,看上去就比較暗;白色反射了光線中大部分的顏色,而只吸收了很少量的光線,因此,我們看到淺色的物體就呈現出白色;灰色吸收和反射了各一半光線,因此我們看到的物體顏色就是灰色。
我們的測光表是根據中灰(即18%的灰)原理進行測光的,而我們調整色彩是根據50%的灰進行色彩的還原。當光線達到最亮的時候,R、G、B值分別為255;當光線最暗的時候,R、G、B值分別為0;中灰基本上是R、G、B值分別為128左右的亮度值。如果在自然界中,我們能夠找到一個中灰的物體,或淺灰、深灰的物體,利用這些物體作為參照,去校準照片的色彩,那么就會很輕松。
在ACR工具欄中,有一個“白平衡工具”,利用這個工具,在圖片中找到灰色的區域并單擊,就可以一鍵還原圖片的色彩。
首先,在ACR中打開一張圖片。

打開準備好的素材照片
選擇工具欄中的“白平衡工具”(加按鈕),然后單擊圖片中色卡的灰色區域,這樣,這張圖片的顏色就由偏黃馬上獲得了正常的色彩。

利用白平衡工具進行校色
接下來,在“基本”面板中調整亮度,使圖片符合我們拍照的光照效果就可以了。
可以看到,通過“白平衡工具”單擊灰色,就能夠準確地校準色彩,這張圖片中色卡的灰色是絕對標準的中性灰,在自然界中,很難找到真正的灰色,如果沒有色卡作為標準去調圖,只能靠眼睛去判斷灰色,有可能會有所偏差,因為大自然中的物體,沒有純色,即沒有純黑、純白、純灰等色彩。
對于色彩要求十分嚴格的攝影圖片來說,都應配上色卡在現場帶著環境拍攝一張照片,然后后期處理時用“白平衡工具”點擊灰色色塊,這樣,圖片就會得到準確的色彩還原。一般來說,如果在一個環境中拍攝了一批照片,那么只要拍攝一張灰卡照片即可,后期處理時,打開所有照片,并將其全部選中,然后使用“白平衡工具”點擊灰卡,這樣所有照片就全部校準了顏色,然后再對照片進行亮度的微調即可。

微調照片整體影調層次

利用白平衡工具批量校正照片色彩
這里我們使用的是24色標準色卡,但是這張色卡的面積過大,大概有A4紙那么大,攜帶很不方便,下面推薦另外一款色卡。
如圖所示,圖中呈現的是色卡護照,它的大小大約為護照那么大,攜帶很方便。
色彩護照是折疊的,其中有白平衡卡、有24色色卡,也有根據風光、人物的不同色溫的灰度塊,單擊相應的色塊,可以獲得不同的偏色和正常色彩效果。
例如,使用“白平衡工具”單擊24色色卡中的灰卡,同樣可以得到顏色的還原。另外,還有一些自定義的設置,例如針對人像、風光圖片,是將其處理得偏暖一些還是偏冷一點,這里就不多做介紹。
對于批量處理圖片,對圖片色彩進行準確還原,都應該備一張色卡。

色卡護照

使用色卡護照中的24色色卡進行白平衡校色
為什么一定要拍攝RAW格式照片呢?
因為JPEG格式是對圖片有壓縮的,這種壓縮也包括色彩的一些疊加,這樣對于顏色偏離比較大的JPEG圖片來說,即便使用了色卡,也得不到十分準確的色彩還原。
例如下面這張JPEG格式圖片,使用“白平衡工具”單擊灰色色塊后,畫面仍然偏色。
案例1:生活
接下來看一下如果沒有色卡,應如何一鍵還原色彩呢?下面這張照片是在藍色帳篷中拍攝的,由于受到藍色環境光的影響,導致整個照片偏藍色,但是在這個環境中沒有拍攝色卡的照片,那么我們如何知道這張照片偏了多少藍呢?如果靠肉眼或經驗判斷,可能不太準確,因為很多影友對色彩沒有足夠的經驗,導致圖片色彩越調越差。

RAW格式進行白平衡校正

JP EG原片進行白平衡校正

切換到準備好的偏色的照片
那么使用“白平衡工具”如何去找到照片中的灰色區域呢?要真正查找照片中的黑、白、淺灰、深灰、中灰的區域,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體上尋找,例如,頭發是黑色的,編織袋是白色的,因此可以點擊這些區域。
這里使用“白平衡工具”單擊白色編織袋,可以看到,色彩馬上得到還原。
或者使用“白平衡工具”單擊黑色的頭發,色彩也可以得到還原。這就是我們利用中性灰的原理去調整偏色的圖片。
中性灰的原理就是在自然界中,黑白灰的物體都可以稱之為灰色,只不過亮度不同。在自然界中,黑白灰的物體是沒有色相的,即沒有顏色,如果我們能夠找到黑白灰的物體,然后利用“白平衡工具”單擊該物體,就能夠校正偏色,這就是中性灰的最基本的原理。

利用白色區域進行白平衡校正

利用頭發區域進行白平衡校正的效果
黑白灰的物體本身是不具備色彩的,如果黑白灰的物體上有了顏色,那么就意味著圖片偏色了。使用“白平衡工具”單擊黑白灰物體,就能得到色彩的相對準確的還原。為什么說相對呢?大自然界中很少有真正的純黑、純白、純灰的不帶顏色的黑白灰物體,因此只能做一個大致參考。
案例2:老茶館
下面這張照片,也是發生了一定的偏色。
那么如果要糾正這種偏色現象,就需要使用“白平衡工具”單擊畫面中灰色的區域,那么這張照片中哪里是灰色的呢?這時就需要從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灰色中尋找,例如黑色的頭發、白襯衫、書本、電線桿、水泥地面等。在這張照片中,可以嘗試使用“白平衡工具”單擊磚縫中的白石灰,可以看到,畫面得到相對準確的顏色還原。

切換到色偏的素材照片

利用白色的石灰進行白平衡校正
使用“白平衡工具”單擊人物的黑色頭發,得到的效果也不錯。

利用人物頭發進行白平衡校正
接著,在“基本”面板中控制亮度就可以了。

整體修飾照片影調層次
為什么說顏色的調整這么重要,因為在前期沒有調準顏色,盲目地去做其他步驟,那么會導致顏色越調越亂,偏色越來越嚴重,這就是很多影友在調整圖片的過程中總感覺顏色調不準的原因。
要學好真正的色彩控制,首先就需要能夠識別偏色,并且能夠調整偏色的圖片。將色彩調準確了以后,再調其他特殊色調,這樣才能做出漂亮的顏色。例如,在顏色準確的基礎上,再調整低飽和度色調、冷暖色調、復古色調、油畫色調等,這些色調都是基于準確顏色的基礎上再去調整的,這樣就不會使顏色越調越差,因此,第一步的準確的顏色校準非常重要,我們要真正理解中性灰的原理,控制好照片的白平衡。
雖然我們的數碼相機有自動白平衡功能,也有手動白平衡功能,但它很難做到真正的色彩還原,不如手動校準白平衡。很多攝影者最喜歡使用相機中的自動白平衡功能,實際上自動白平衡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導致畫面偏藍色,由于很多影友對色彩不夠敏感,因此在后期調整圖片的過程中不懂得照片已經偏藍了,還在這個基礎上做飽和度的提高或降低,以及色相的偏移,最終導致顏色看起來很臟、很難看,這都是因為照片已經偏色導致的,因此建議大家在白天的時候使用日光白平衡拍攝還是比較準確的。在特殊情況下,可以使用鎢絲燈白平衡、熒光燈白平衡或自動白平衡,但大多數情況下,還是應該使用日光白平衡拍攝,這樣照片才不會出現過多的偏藍現象。
這里再三強調,要控制好顏色,渲染好色彩氛圍,首先要能夠把一張照片的顏色調準、不偏色,然后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去做進一步的加工,這是色彩調整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當然,如果經驗足夠豐富,也可以在顏色不準確的前提下去做各種顏色的嘗試,但是,真正能把握色彩的愛好者畢竟不是太多,即便是學習Photoshop五六年的老手,也不能真正完全準確地控制顏色,因為顏色這一環節相對摳圖來說,技術上看上去簡單,但是從思想上來說更難,這是對照片的一個理解,因此,對色彩的真正控制,沒有五六年的學習經驗,是很難真正把握的。
理解了中性灰原理,在這個基礎上再去做顏色校正,就可以在一兩年的時間內就能夠達到五六年的學習效果,因為掌握了色彩的原理,知道了偏色的圖片不能夠去深加工的概念,因此,先將圖片調準顏色之后再去做其他的色彩效果,這樣,就能夠很快駕馭色彩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