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乘鴻
黃梅戲是我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 深受國內外觀眾的喜愛。黃梅戲是我國優秀的民族藝術,繁榮發展她, 是我們黃梅戲界同仁們的神圣職責,也是全國愛好黃梅戲戲迷的心愿。黃梅戲如何能夠使劇本創作真正做到緊跟時代的步伐, 這需要黃梅戲界的全體同仁們在藝術實踐中作出不懈的探索與努力。在長期的舞臺實踐中,我積累了一些粗淺的體會,認為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要想發展黃梅戲藝術, 關鍵在于劇本創作要創新。太湖縣黃梅戲演藝有限公司對于黃梅戲藝術的創新就是黃梅戲發展的實證。太湖縣黃梅戲演藝有限公司的創新不但體現在聲腔上、音樂旋律上,更重要的是還體現在劇本的創作上。由于公司的深入改革與創新,使黃梅戲創作的表現力更上一層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太湖縣黃梅戲演藝有限公司的創新,是以專業的音樂創作為前提,以科學的發音方法為準則,以深刻的音樂內容和栩栩如生的形象來突出黃梅戲藝術特有的地方色彩。同時,與時俱進地傳承與創新了黃梅戲音樂的表現手法。公司不拘一格地引進了科學的、現代的作曲技巧,拓寬了公司音樂的形式,豐富了黃梅戲的聲腔。
太湖縣黃梅戲演藝有限公司的創新使我受到啟發。在黃梅戲劇本的創新中,要注重整體結構,還要注意劇本中各個元素的相關性與邏輯性。不但要對臺詞精心設計,還要考慮唱腔與音樂主題的相關性以及要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而變化。只有韻味純正、色彩鮮明、風格突出的音樂形象,才能深入人心;只有在旋律、形式、調式、結構、織體等音樂元素上有規律地進行創新,才能達到黃梅戲劇本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另外,要注重表達方式的準確性、深刻性和抒情性,只有將黃梅戲劇本中的人物形象與其息息相關的藝術唱腔融為一體,才能通過膾炙人口的臺詞與娓娓動聽的唱腔吸引觀眾,受到觀眾歡迎。
從觀眾的構成來說, 黃梅戲藝術的主要欣賞對象是普通民眾,其中占大多數的是鄉村的農民。因此只有讓黃梅戲劇本中的人物、思想感情和廣大觀眾縮短距離, 才能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才能吸引更多的觀眾。因此, 黃梅戲音樂要通俗易懂、流暢自然,還要有“土”味,有些劇目已經演出幾十年了,其中的唱段我們依然記憶猶新,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其中的念白與唱段是通俗易懂的, 并且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才容易被人們記住。如:《天仙配》中的 “我本住在蓬萊村,千里迢迢來投親……”以及“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等風趣幽默的戲劇性場面,都深刻地將黃梅戲的生活氣息與鄉土味表現得淋漓盡致,使觀眾過目不忘。所以黃梅戲劇本元素的選擇,不但要注重社會生活的現實,從現實生活中選取素材,還要力求能夠真實地反映生活,并且高于生活。黃梅戲劇作家要注意觀察人們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要觀察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生活是作品創作的源泉, 作家要深入生活, 并且與廣大人民群眾打成一片,這樣創作出來的黃梅戲劇本才能真實地反映生活,才能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好作品。唯有如此,劇本才能立得起來,才能受到廣大觀眾的追捧。
在新創作的黃梅戲劇目中, 劇作家為了體現藝術美,就要更多地設置貫穿事件, 貫穿沖突、重視人物內心的刻畫。例如: 太湖縣黃梅戲演藝有限公司在第八屆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上隆重推出的《胡普伢》,編劇不是在如何處理婆媳關系、如何吹吹打打婚嫁迎娶的轎段中耗費筆墨,而是重點抓住胡普伢的內心世界的矛盾沖突, 抓住面對阻撓其唱戲的勢力無奈時揪心痛苦折磨,在她的內心所掀起的層層波瀾,同時也重點表現了胡普伢愛戲如命、實現精神升華的心理過程,充分體現了劇本創作的藝術美。
在黃梅戲劇目中, 為了體現藝術美,要科學地將舞臺形式以最準確、最有力的舞臺動作進行人物的心理揭示,如黃梅戲《女駙馬》利用長水袖來外化人物激情。又如安徽省黃梅戲劇院演出的《陳州怨》,為了揭示包勉的復雜心理, 黃新德老師飾演的包勉有時并不全是面對觀眾進行情感交流,觀眾依然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他那表面靜若止水,內心卻激情澎湃的情感狀態。更為“出格”的是,有的戲有時不再使用演員的抒情唱段表達感情,而借用綜藝晚會的群體式的舞蹈畫面、多聲部的大合唱來宣泄人物情感情緒,給人以更鮮明強烈的視覺和聽覺的沖擊力和感染力,盡管我并不認為創作者尋找的所有心理外化手段都是符合藝術規律的,但是,說明黃梅戲的創作者們都動起來了,都在積極地進行藝術美的探索與創造。
在劇本的編寫上, 黃梅戲創作要注意沿襲傳統戲曲的線性結構,使這種結構不斷發展,出現一人多事的結構,并且注意用生動的人物形象及其命運作為全劇貫穿線, 并在此基礎上, 立主腦,減頭緒, 謹慎處理主線與副線的關系,事簡情繁,給歌唱和表演留取充分的空間。隨著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人們的欣賞品味也在不斷地提高。所以,黃梅戲劇本創作要十分注意尋求與現代人心理特征相對應的寫作素材,無論是改編傳統戲還是新編古裝戲,或者是現代戲,都要打破以往的那種四平八穩,慢慢道來的敘事方法,可以開門見山、直接切入,也可以制造懸念,引人入勝,盡量精簡事情發展過程的鋪排,加大信息量, 我們太湖縣黃梅戲演藝有限公司排演的大型現代戲《山梅》就是個實證,《山梅》借鑒了影視的敘事方法,加快了場景、情緒的變化,強化了黃梅戲的敘事結構,被觀眾所接受。而現代黃梅小戲《拉客》則是以人物心理變化的大反差形成全劇鮮明的節奏,使觀眾不斷產生驚異,受到觀眾的熱情歡迎和專家的肯定。
最后我想說的是,黃梅戲劇本若要觀眾點贊, 必須使劇本創作達到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因此, 在黃梅戲劇本的創作過程中, 要從生活現實出發, 以創新的理念為主導, 以豐富多彩的內容與形式為主體, 將藝術美、戲曲化和文學性融入到劇本創作的各個環節之中,才能成為緊跟時代步伐的優秀黃梅戲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