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海榮
2018年8月25日晚,“2017年安徽省戲曲創作孵化計劃”入選劇目黃梅戲《月下盟》,在宿松縣人民影劇院首演,一個舍身報國的“貂蟬”新形象驚艷現場。
《月下盟》、黃梅戲、宿松縣新黃梅演藝公司一時間成為人們的熱點話題,劇中女主角貂蟬飾演者的我廣受好評,圈粉無數。戲散場后,人們還久久不肯離去。看到觀眾熱情洋溢的笑臉,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頭。
中國古典戲曲理論歷來強調“論曲之妙”惟在“感人”,所以說,戲劇是“有情人”的“情”之世界,感情才是真正的要素。準確傳達感情,是一部優秀戲劇作品成功的最重要基礎。從戲劇創作邏輯思維來看,一個劇本使得主角走上了改變命運的不歸之路。但是,首先這個旅程必須在編劇的腦海里發生。由青年編劇何小劍執筆,王世輝導演,陳華慶作曲,吳海榮、陳誠領銜主演的新編大型黃梅戲《月下盟》講述了三國初始,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大將呂布跟隨其后聽從調遣,天下大亂。司徒王允設宴款待呂布,呂布為王允義女貂蟬美色傾倒,然貂蟬怒罵呂布助紂為虐,禍國殃民。唇槍舌劍中,呂布羞愧難當,在貂蟬的感召下幡然醒悟,二人月下對天盟誓,相約誅殺國賊董卓,為民除害。
作為新黃梅演藝公司中的一名青年演員,我有幸參與到了這部戲中,并出演呂布之妻貂蟬一號女角色,在排戲中,與我團眾位優秀演員合作時,讓我體味到了黃梅戲濃濃的女性聲腔在《月下盟》這部大戲中的不同體現,細細品味,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久久不能忘懷。
記得當我第一次讀完劇本,琢磨來琢磨去,覺得呂布之妻貂蟬,是一個有血性、極不尋常的女人,她為了國家社稷,為了天下黎民,竟以身許國!可敬可佩!可歌可泣!但是我心里明白,如何將劇本上的文字具象化到舞臺上,讓人物鮮活起來,這有一定的難度,而且是新創劇目又沒有樣板供你模仿,完全靠自己去感悟、去摸索、去塑造,這對年輕的我而言,是一個極大的挑戰。面對困難,是迎難而上,還是畏縮不前?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
圈內人都知道,塑造角色,簡言之,就是塑造出鮮活的人物性格。戲曲表演又更需要強烈的情感去最大程度上突出人物。所以,“情”是最為重要的,因為外在一切的表現手法都是極為簡單的,可以依靠模仿、學習或者生活化的動作去表現,而演員對劇中人物的“情”卻是不可復制的,因為不同的人演同樣的角色給人的感覺都會是不一樣的,這正是所使用的感情有所不同的體現。
在《三國演義》中,貂蟬則是因遭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為司徒王允收留為歌女。貂蟬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在月下焚香禱告上天,愿為主人分憂。恰巧為王允瞧見。于是,王允便將貂蟬收為義女,定下連環美人計,離間董卓與養子呂布的關系。王允先把貂蟬暗地里許配給呂布,再明著把貂蟬獻給董卓做妾。貂蟬嫁給董卓之后對呂布曖昧送情,周旋于父子二人之間。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望貂蟬,貂蟬和呂布相約來到鳳儀亭相會。貂蟬假意對呂布哭訴被董卓霸占之苦,呂布憤怒。正巧被董卓回府撞見,發怒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從而留下一個“呂布戲貂蟬”的千古傳說。
呂布面相英俊,武藝超群,但為人直爽,無有心機,屬于有勇無謀之人。三國諸多英雄豪杰中,呂布只是一個小人物,唯一的收獲是娶了貌若天仙的大美女貂蟬,呂布與貂蟬正是所謂英雄愛美人的故事。
為了飾演好貂蟬,我在反復研讀劇本的同時,還查閱了大量的有關貂蟬的史料,深深被貂蟬的真情和愛國情懷打動了,她為了追求自己的崇高理想,愿意付出任何代價,這正是貂蟬這個人物的可愛之處。我心里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演好貂蟬!但在二十一世紀,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演繹美人與英雄之戀,能夠觸動更多的人、更多年輕人的心,是否要遵循戲曲的固定程式等思考融入我的大腦。在演出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在研究、分析由劇本所提供的生活,認真研究人物的感情線、動作線、命運線,并與生活現實相觀照,而不是僅僅關注自己的臺詞以及如何使用技巧。
進入排練場的第一天,王世輝導演的提示和教導讓我豁然開朗,貂蟬大量運用了伏肩、擁抱等現代表現方式。這是我從藝多年來第一次遵循戲曲的表演程式,靈活運用但又不被程式所束縛,努力將表演技巧巧妙融于人物塑造之中,切切實實利用技巧為劇情、人物塑造服務,而不僅僅是機械式或者炫技式的表演。實踐證明,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專家老師以及同行們一致認可,我心里好高興好高興!
沒錯,演戲就是要感動觀眾,感動了觀眾,也就感動了自己,戲也便成功了。當然,這只是為求生動而使用的“藝術語言”,不可以詞害意。其實,這句話的實質都是要求通過“折騰”劇中人,讓他(她)在內心情感上受到折磨,再用這種內心情感去“折騰”并沖擊觀眾,以喚起強烈的“情感”共鳴。
貂蟬在劇中的語言節奏根據劇情的需要,也有別于中規中矩的戲曲念白,語言的節奏感更強烈了,聽起來也更順耳了,猛烈地撞擊觀眾的心靈,讓觀眾和劇情同樂同憂同哭同笑。
把人物的主觀情感同客觀景物揉為一體,客觀景色經過人物過濾之后轉換了寓意,從而表現出特定環境中活動著的人的精神面貌。與抒情詩的功能一樣,戲曲同樣重在揭示人生體驗和感悟、心情與心境。對這些稍縱即逝不可言傳的情感狀態,通過比喻、象征、對比、夸張等手法表現出來,從而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實現“象外之象”、“味外之旨”,最終達到以情動人的目的。
“可贊她女兒之身有血性,坦蕩懷光明磊落人率直。女嬌柔膽識非凡令人敬,佩服她視死如歸決然心!”這段唱,是呂布對貂蟬的認識與正確評價。
作曲陳華慶老師在唱腔設計上根據我的嗓音特色,在幾段中心唱段上把音域提高,展現我的高音區,通過音高上揚,使角色內心的爆發讓聲音體現出來,增強了劇中音樂的張力和爆發力。大家對《月下盟》的評價是青春唯美、好聽好看,這是大家對我們這個團隊的褒獎!十年磨一戲,希望在不斷的磨礪和修改后,《月下盟》也可以成為黃梅戲的傳世之作。我在每一場演出中也都會有不同的感悟,因為每一場我都在用心去聆聽貂蟬的聲音……
在多年的舞臺生涯里,我深深地體會到:飾演人物就一定要去挖掘角色的性格深度,要學會感受角色最細致的情緒變化,揣摩角色最柔軟的部位。演員要做到理解那些隱藏在劇本文字下的人物思想,把握住角色真正的內心情感,才能使人物形象豐滿動人。有人說人類的情感是藝術作品最好的靈感來源,只有以情打動人心,才能在舞臺上表現得光彩照人,讓觀眾久久不能忘懷。
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和激勵下,戲曲之鄉宿松迎來了文化建設的春天。在新的起點上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事業繁榮和文化產業發展,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和期盼,成為宿松縣委、縣政府文化強縣戰略的有力舉措,成為宿松上下共建美好家園的實際行動。如今我們宿松縣新黃梅演藝公司在總經理陳誠帶領下,有一大批文藝工作者順應時代潮流,大膽走向市場,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開辟了一番嶄新天地,全公司上下,呈現出生機勃勃、蒸蒸向上的喜人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