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湘
(深圳技師學院 廣東深圳 518116)
景觀綠地作為城市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城市生態、城市居民的生活具有積極的作用,其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植被是城市綠地的主要存在形態,它用于美化環境,凈化空氣、水體、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城市小氣候,滯塵減噪等功能。就目前園林景觀設計而言,在進行植物設計配置時,色調比較單一,層次感不強,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多元化社會中人們的審美要求[1]。若能運用好彩葉植物,有利于打破單調乏味的園林空間,塑造出充滿美感和生機活力的景觀環境[2]。城市綠地上的植物配置不僅要遵循科學性,而且要講究藝術性,力求科學合理的配置,創造出優美的景觀效果,從而使生態、經濟、社會三者效益并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城市園林植物景觀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單一的綠色植物景觀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而彩葉植物因其豐富的色彩景觀,在園林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3]。
彩葉植物是指在整個生長季節或生長季節的某一階段全部或部分的葉片可以較穩定呈現非綠色(排除生理、病蟲害、栽培和環境條件等外界因素的影響)的植物[4]。目前對彩葉植物的研究主要是關于彩葉植物種類、應用形式等,如徐華等[5]對深圳市的彩葉植物種類及應用現狀進行了調查,符步琴[6]對南京主要城市公園的彩葉樹種進行調查,張俊等[7]對彩葉植物的應用原則和綠地配置形式進行了研究,田賢等[8]對園林景觀中彩葉樹種的選擇與應用進行研究,而關于彩葉植物景觀綠地評價體系的研究則很少。
景觀評價是審美主體(個人或群體)從審美、社會經濟、生態文化等角度,運用美學、心理學、生態學、社會學、建筑學、地理學等學科觀點,依據某一目標,以某種標準對景觀的價值做出判斷,提出景觀保護、開發利用、規劃設計、建設運營中提升質量和減緩不利影響措施的行為[9]。彩葉植物景觀綠地評價需要兼顧景觀的客觀性和景觀認知的主觀性特征,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并呈現出多目標、多屬性的特征[10]。目前應用較多的植物景觀評價方法有層次分析法,如郜春麗等[11]對濱水綠道植物景觀進行評價,李昆侖[12]對城市道路景觀進行評價,楊洋等[13]運用層次分析法、模糊德爾菲法對廣州綠道景觀評價因子體系及因子權重、評價模型進行研究,本麗娜[14]運用SBE法和AHP法,對洛陽市5個公園100個樣地進行了景觀評價,姚春曉[15]以沈陽市已經存在的垂直景觀種應用的植物為研究對象,運用AHP層次分析法對其進行綜合評價。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并結合彩葉植物景觀的特點,對彩葉植物景觀綠地提出了評價指標體系,以為科學評價彩葉植物景觀綠地的質量打下基礎。
本次彩葉植物景觀綠地綜合評價體系的構建,調查的區域是深圳市的主要市政公園,如蓮花山公園、園博園、人才公園、深圳灣公園、仙湖植物園等。由于對以彩葉植物為重要組成成分景觀綠地的綜合評價,所涉及的因素眾多,因此在評價體系的構建過程中,還對深圳技師學院園林專業200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同時對10位園林專家進行了專業意見咨詢。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法)是美國著名運籌學家、匹茲堡大學教授Thomas L.Saty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提出,是運用多因素分級處理來確定因素權重的方法,是一種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評價方法。AHP法能夠把復雜問題中的各種因素劃分為相互聯系的有序層次,使之條理化,它能通過系統規劃和評價,將復雜現象和決策思維過程系統化、模型化、數量化[16]。
1.2.1 構建評價體系模型
對以彩葉植物為重要組成成分景觀綠地的綜合評價,所涉及的因素眾多。通過對園林專業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96份),同時對10位園林專家進行意見建議的咨詢后,對彩葉植物景觀影響因子進行了歸納分類,將彩葉植物景觀綜合評價體系分為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3個層次,其中準則層包含了其景觀性、生態性、經濟性和游憩性4個評價因素,指標層包括了植物類型多樣性、物種豐富度等14個評價因子。彩葉植物景觀綜合評價體系的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彩葉植物景觀綜合評價體系的框架
(1)植物類型多樣性(P1)。植物根據其生活型和生長周期特點,可以分為常綠喬木、落葉喬木、常綠灌木、落葉灌木、宿根花卉、球根花卉、一二年生草花、藤本植物等。植物類型的多樣性能夠間接反映景觀綠地物種多樣性、群落結構豐富度與異質性等因素,對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發揮生態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2)物種豐富度(P2)。彩葉植物景觀綠地的植物種類數量,能體現景觀綠地中物種的多樣性,對景觀綠地生態效益的發揮具有重要意義。
(3)喬灌草結合程度(P3)。景觀綠地中彩葉植物、喬木、灌木、多年生花卉、觀賞草、觀賞蕨類等的搭配,對體現景觀綠地的生態性具有重要意義。
(4)植被適生性(P4)。景觀綠地所采用的植物對環境的適應與否,以及植物的抗逆性的強弱,對景觀綠地的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適生性是景觀綠地生態性的一項重要指標。
(5)植被色彩豐富度(P5)。景觀綠地應采用色彩豐富的植物,來展示其群體美,色彩的豐富度是景觀性的一項重要指標。
(6)彩葉植物的比例(P6)。彩葉植物在景觀綠地中所有植物所占的比例,對景觀綠地的景觀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7)季相變化(P7)。植物在一年四季中,能夠表現出勃勃生機或是蕭索別樣。對于一個優秀的景觀綠地,在一年四季中均能用一部分植物處于觀賞期,達到四季有景可賞。因此季相變化也是綠地景觀性一項重要評價指標。
(8)開花季節的多樣性(P8)。景觀綠地中植物的花期,能夠提高景觀綠地的觀賞性。在一年不同的時間段,景觀綠地植物花期的多樣性,對景觀性具有重要的多樣。
(9)與周邊景觀協調度(P9)。樣地作為綠地景觀的一個組成部分,其景觀效果脫離不了與周邊植物景觀、建筑風格等的相互配合。
(10)可參與性(P10)。彩葉植物景觀綠地其服務對象是人民群眾,是滿足人們對自然景觀、親近自然的訴求。可參與性表示觀賞者可以通過近距離觀察和接觸,全身心融入景觀綠地中,包括了景觀綠地的可進入性和可停留性,這些方面都是景觀綠地游憩性的重要體現。
(11)意境美及文化內涵(P11)。彩葉植物景觀綠地的植物配置,能夠表現出設計者的設計意圖,展現植物景觀所營造的意見,符合中國園林植物文化、花文化的特點。
(12)觀賞者審美情趣符合度(P12)。彩葉植物景觀綠地的構思立意、選材等能否讓絕大多數觀賞者接受、領會,其創新性能否為廣大觀賞者所接受,而非排斥、反感,是景觀綠地游憩性的重要指標。
(13)建設、改造和維護成本(P13)。彩葉植物景觀綠地的營造建設,后期由于季節、環境等因素需要的改造和維護,其所需消耗的成本多少是評價其經濟性的重要指標。
(14)養護管理(P14)。彩葉植物景觀綠地需要一定的日常養護,其養護所需的精細程度和難度高低,也是評價其經濟性的指標。
1.2.2 構建判斷矩陣
判斷矩陣的值反映了人們對各因素相對重要性的認識,一般用數字1~9來對重要性進行標度,其重要性標度值見表1。

表1 重要性標度值
根據上述層次結構,通過專家咨詢,分別構建A-C判斷矩陣(表2)、 C1-P判斷矩陣(表3)、 C2-P判斷矩陣(表4)、C3-P判斷矩陣(表5)和C4-P判斷矩陣(表6)。

表2 A-C判斷矩陣

表3 C1-P判斷矩陣

表4 C2-P判斷矩陣

表5 C3-P判斷矩陣

表6 C4-P判斷矩陣
1.2.3 判讀矩陣一致性檢驗
運用和積法求解各判斷矩陣,得出單一準則下比較元素的相對權重,運用算術平均法計算各矩陣的最大特征根,計算步驟如下:
(1)A的元素每一列向量歸一化Wij=aij/∑aij;
(2) 將Wij按行求和得Wi;
(3)將Wi歸一化得到W,W=[W1,W2,…,Wi]T即為所求特征向量判斷矩陣最大特征根;
(6)隨機一致性指標RI(表7);

表7 隨機一致性指標RI
根據以上計算步驟,對A-C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計算,其最大特征根λmax=4.1772,權向量W=[0.2733, 0.5624, 0.1083, 0.0560] T,CI=0.0591,CR=0.0656<0.1,因此A-C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
根據以上計算步驟,對C1-P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計算,其最大特征根λmax=4.0512,權向量W=[0.0847, 0.2333, 0.1397, 0.5423] T,CI=0.0171,CR=0.019 0<0.1,因此C1-P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
根據以上計算步驟,對C2-P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計算,其最大特征根λmax=5.1812,權向量W=[0.467 8, 0.274 2, 0.085 1, 0.128 0, 0.044 9] T,CI=0.0453,CR=0.0406<0.1, 因此C2-P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
根據以上計算步驟,對C3-P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計算,其最大特征根λmax=3.038 7,權向量W=[0.633 3, 0.260 5, 0.106 2] T,CI=0.019 4,CR=0.033 4<0.1,因此C3-P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
根據以上計算步驟,對C4-P判斷矩陣進行計算,其權向量W=[0.750 0,0.250 0] T,因為只有2個影響因子,因此無需進行一致性檢驗。
各指標層因子權重計算出后,再依據其所在準則層中權重比例,乘以該準則層權重,得出每一指標層因子在彩葉植物景觀綜合評價體系中的權重,見表8。

表8 準則層(C)及指標層(P)各因子權重表
根據上表權重值,得到彩葉植物景觀綜合評價計算方程為:

3.1.1 準則層(C層)各因子權重分析
在本次彩葉植物景觀綜合評價體系中,準則層按權重大小依次為景觀性、生態性、游憩性和經濟性,總權重為1。景觀性權重最大,為0.562 4,占全部權重56.24%,是彩葉植物景觀評價體系中最重要的評價因素,因為彩葉植物服務于園林景觀,最重要是增加園林景觀的美感,是人民群眾得到美的享受。生態性排名第2,占總權重的27.33%,這同時也符合如今人們對生態性的關注。游憩性和經濟性排名第3和第4,分別占總權重10.83%和5.60%。
3.1.2 指標層(P層)各因子權重分析
(1)生態性評價。在生態性的指標層中,植被適生性占比最高,占總權重14.82%;物種豐富度占總權重6.38%,排名第2;喬灌草結合程度和植物類型多樣性分別占3.82%和2.31%。因此要提高彩葉植物景觀綠地的生態功能,首先要考慮適地適樹問題,要采用能很好適應環境的植物是生態性的首要因素。物種的豐富度對景觀綠地的質量也有重要的影響,通過增加景觀綠地植物的種類,也能夠提高景觀綠地的質量。另外,好的植物配置方式,使景觀綠地擁有優良的喬灌草結合程度、增加植物類型多樣性,也能提高景觀綠地的生態功能。
(2)景觀性評價。在景觀性的指標層中,植被的色彩豐富度占總權重24.85%,是全部指標層中權重最高的指標,這說明一個好的彩葉植物景觀綠地一定需要有豐富的色彩,可以通過增加色彩豐富度,來顯著提升景觀綠地的質量。彩葉植物的比例占權重15.42%,是全部指標中權重排名第2的指標,這說明彩葉植物的應用在景觀綠地中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多數植物的花期一般較短,而葉片則多數甚至全年都存在,因此要提高景觀綠地的色彩豐富度,彩葉植物的應用顯得尤為重要。開花季節的多樣性以及季相變化分別占7.2%和4.79%的權重,這說明一個優秀的景觀綠地,也要考慮到植物的花期以及植物的季相變化。與周邊景觀協調度占權重2.53%,說明一個好的景觀綠地也需要與周邊環境相協調。
(3)游憩性評價。在游憩性的指標層中,可參與性排名第一,占權重6.86%,這說明一個優良的景觀綠地是服務于人民群眾,好的環境有利于人們相互之間的交流和休憩,甚至可以作為人們聚會和游樂的場所,對于提升人們的精神生活水平有著重要的作用。意境美及文化內涵、觀賞者審美情趣符合度分別占權重2.82%和1.15%,說明設計者的良好表達、好的設計意圖、傳統文化的融入以及了解人們群眾的審美觀,對于一個優秀的景觀綠地也有重要作用。
(4)經濟性評價。在經濟性的指標層中,建設、維護和改造成本以及養護管理難度分別占權重4.2%和1.4%,說明彩葉植物景觀綠地的構建,也要考慮其建設成本以及后期的維護、植物養護難度等方面。
在彩葉植物景觀評價體系的構建中,準則層(C層)權重占比依次為景觀性、生態性、游憩性和經濟性。其中景觀性和生態性分別占比重56.24%和27.33%,是景觀綠地建設中最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因此在景觀綠地的建設中,應在保證景觀綠地具有優良的觀賞性及生態性基礎上,考慮景觀綠地的游憩性以及建造和維護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