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娜 盧曄芬 林文萍 蔡學禮
動脈粥樣硬化是終末期腎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炎癥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1]。五正聚蛋白 3(pentraxin 3,PTX3)是微炎狀態的新指標,在動脈粥樣硬化和腦梗死的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高水平的PTX3與腦梗死的發病率增加和病死率增加都有關,與終末期腎病的嚴重程度均有關。本研究分析終末期腎病患者血清中PTX3水平與腦梗死的關系,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16年1至12月我院收治的終末期腎病患者100例,其中伴腦梗死(伴腦梗死組)及不伴腦梗死(不伴腦梗死組)各50例。另選擇體檢中心健康體檢者50例作為對照組。伴腦梗死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 51~77(65.35±9.54)歲;不伴腦梗死組男 25例,女 25 例,年齡 45~81(63.87±10.25)歲。對照組 50例,男 24例,女 26例,年齡 49~78(63.56±8.95)歲。3組對象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另收集同時期我院終末期腎病住院患者150例,按PTX3水平分成輕度升高(<1ng/ml)組、中度升高(1~2ng/ml)組、重度升高(>2ng/ml)組 3組,每組 50例。輕度升高組男 27 例,女 23 例,年齡 43~78(67.85±8.55)歲;中度升高組男 26例,女 24例,年齡 53~81(68.77±9.84)歲。重度升高組男24例,女26例,年齡49~82(69.16±10.49)歲。3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納入標準:(1)年齡 40~60歲.(2)符合終末期腎病診斷標準,一般情況穩定。(3)符合腦梗死的標準(即:典型臨床癥狀+頭顱 MRI或CT證實的新發梗死責任病灶)。排除標準:(1)出血性腦血管病。(2)存在腫瘤、新近感染(2個月內)。(3)炎癥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血管炎等)。(4)營養不良等。本實驗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研究對象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檢測血清PTX3水平 研究對象均于清晨采集空腹靜脈血4ml,所有血液樣本用EDTA抗凝,常規分離血清,保存于-80℃待測定。室溫融解,集中檢測。采用美國R&D公司酶聯免疫吸附分析試劑檢測6組研究對象血清PTX-3。檢測儀器為奧地利TECAN Sunrise型酶標儀。
1.2.2 相關生化指標的檢測 6組研究對象晨起空腹采肘靜脈血4 ml,采用全自動化分析儀檢測CRP、TG、TC、LDL-C及Hcy等生化指標。每個樣本平行檢測 2次,比較平均值。
1.2.3 診斷腦血管事件及計算發病率 分別記錄輕度升高組、中度升高組、重度升高組患者1年內出現腦血管事件(包括腦梗死、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出血)的發病率。根據《中國缺血性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二級預防指南2014》、《中國腦出血診治指南2014》診斷標準,判定依據為典型臨床癥狀+頭顱影像學。發病率=(1年內發病例數/總例數)×100%。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9.0統計軟件,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相關因素分析采用單因素與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3組對象血清PTX-3及其他生化指標比較 見表1。

表1 3組對象血清PTX3及其他生化指標比較
由表1可見,伴腦梗死組、不伴腦梗死組PTX3、CRP、LDL-C、Hcy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1)。3組TG、TC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伴腦梗死組PTX3、CRP均高于不伴腦梗死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1)。
2.2 logistic回歸分析發生腦梗死的危險因素 見表2。
由表 2 可見,將 PTX3、CRP、Hcy、TG、TC 作為相關因素,納入回歸模型中,采用逐步回歸,結果僅 PTX3、CRP、Hcy能進入回歸方程。PTX3、CRP、Hcy可能是導致腦梗死發生的危險因素。

表2 logistic回歸分析發生腦梗死的危險因素
2.3 3組患者1年后腦血管意外的發病率 見表3。由表3可見,重度升高組1年后腦血管意外發病率(包括腦梗死、TIA、腦出血)均高于輕度升高組和中度升高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13.149、4.842,均P<0.05)。

表3 3組患者1年后腦血管意外的發病率[例(%)]
PTX3由381個氨基酸序列(其內包含17個氨基酸信號肽)組成的五聚體結構蛋白。該蛋白的羧基端(C-末端)擁有與經典短鏈成員(即CRP)所共有的五聚蛋白結構域,而氨基端(N-末端)具有其自身的特異性結構域。PTX3在促炎信號(IL-1β、IL-10、CD40配體、TNF-α等)的刺激下,血管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是PTX3的主要合成場所。由于這種獨特的蛋白結構使得PTX3更能直接反映局部血管的炎癥狀態[2]。另外,在正常情況下,PTX3在中樞神經系統中不表達,但在炎癥信號刺激時,中樞神經系統會產生PTX3。由于PTX3較CRP在預測血管事件方面更迅速、敏感[3],故有望取代CRP成為更具臨床應用價值的預測指標。
研究表明,PTX3與動脈粥樣硬化關系密切。國內外就PTX3在終末期腎病、腦梗死患者中變化及相關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Yan等[4]研究認為慢性腎臟病患者中PTX3明顯升高,以慢性腎臟病5期(終末期腎病)最明顯,PTX3在慢性腎功能不全時,能迅速反映腎臟的炎癥和損傷情況。Nishi等[5]研究認為在終末期腎病患者中,血清PTX3水平升高會導致內皮細胞功能障礙,進而誘發心血管事件。因此,PTX3是預測終末期腎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及預后的重要標志[6]。Sezer等[7]研究表明,血清PTX3水平在腦梗死患者中特異度增高,且升高的幅度與腦梗死發生的死亡風險成正相關,推測PTX3與腦梗死診斷及預后密切相關。Rodriguez等[8]發現,在PTX3基因敲除小鼠中建立腦梗死模型,PTX3介導中樞神經系統血管生成,可促進卒中后康復。腦梗死恢復期,缺乏PTX3基因的小鼠因血腦屏障完整性破壞而導致腦水腫,抑制膠質瘢痕形成。畢璐潔等發現腦梗死患者的血清PTX3水平顯著升高,頸動脈不穩定斑塊組中血清PTX3的水平高于其他組,認為PTX3可能是導致腦梗死發生、斑塊不穩定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
本實驗中我們發現終末期腎病伴腦梗死患者中血清PTX3水平較終末期腎病患者及對照組明顯上升,且終末期腎病患者的PTX3水平越高在1年后腦梗死的發病率越高,提示PTX3與終末期腎病患者出現腦梗死的密切相關。由此推測,PTX3升高可能是終末期腎病患者發生腦梗死并發癥的危險因素。PTX3可能作為終末期腎病患者出現腦梗死并發癥的預測因子。
近年來,國內外多項研究結果已表明,終末期腎病伴腦梗死患者中PTX3水平升高,且PTX3可作為終末期腎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預測指標。然而,終末期腎病患者出現腦梗死并發癥患者中PTX3變化的相關研究,國內外仍鮮有報道。PTX3是否可作為終末期腎病患者腦梗死的預測指標有待進一步研究。由于終末期腎病患者腦梗死高發,尋找早期敏感的檢測指標勢在必行。本實驗中我們發現終末期腎病伴腦梗死患者中血清PTX3水平明顯上升,且終末期腎病患者的PTX3水平越高在1年后腦梗死的發病率越高,提示PTX3可能是終末期腎病患者出現腦梗死的危險因素。檢測血清PTX3水平有助于在終末期腎病患者中早期篩查出腦梗死的高危患者及判斷臨床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