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南
浙江省長興縣婦幼保健院 浙江 長興 313100
剖宮產后感染性發熱是產褥期最常見的嚴重并發癥,至今仍為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筆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本病42例,收效良好,現報道如下。
本組共84例患者,均在我院行剖宮產術,均符合產后感染性發熱診斷標準[2]。中醫辨證為熱毒內盛證,診見發熱惡寒,或高熱寒戰,小腹疼痛拒按,惡露色紫黯,或如敗膿,其氣臭穢,心煩口渴,大便燥結,舌紅、苔黃而干,脈數。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年齡24~37歲,平均31.23歲;手術時間30~65分鐘,平均44.63分鐘;最高體溫38.8~40.5℃,平均39.43℃。觀察組年齡22~38歲,平均30.93歲;手術時間34~72分鐘,平均45.16分鐘;最高體溫38.5~40.3℃,平均39.52℃。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予以頭孢曲松注射液(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83037)2g,替硝唑氯化鈉注射液(浙江巨能樂斯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7497)0.8g,均靜脈滴注,每日1次。連續治療5天。
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內服加味解毒活血湯:生地、柴胡、金銀花各15g,連翹、黃芩、葛根、當歸、赤芍、桃仁、紅花各12g,枳殼、甘草各6g。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各1次,連續服用5劑。
3.1 療效標準:治愈:產婦體溫恢復正常,各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實驗室檢查完全恢復正常;好轉:產婦體溫明顯下降,各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實驗室檢查結果好轉;未愈:產婦體溫居高不下,各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檢查無改善,甚至惡化[2]。
3.2 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白細胞計數(WBC)、紅細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進行檢測和比較。
3.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3.4 兩組治療前后相關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相關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相關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對照組治療組PCT(μg/L)2.52±0.71 0.56±0.68 2.76±0.85 0.26±0.43*例數42 42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WBC(×109/L)18.81±3.45 9.17±2.87 19.15±3.51 6.36±1.77*CRP(mg/L)68.23±7.21 14.72±5.63 70.15±8.19 9.78±1.34*ESR(mm/H)43.21±11.21 30.76±12.54 44.08±13.16 21.84±12.77*
從中醫學角度分析,產后發熱多因產后感染邪毒,或因血虛、血瘀,或因外感等所致。本研究納入患者辨證均屬熱毒內盛證。解毒活血湯出自清代王清任《醫林改錯》,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活血之功效[3]。筆者在此方基礎上,加用黃芩、金銀花,使全方清熱解毒之效更佳。觀察結果表明,加味解毒活血湯聯合抗生素治療剖宮產后感染性發熱療效顯著,安全性高,值得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