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瑞新
人才是第一資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強起來要靠創新,創新要靠人才。”近年來,同煤集團同忻礦緊緊圍繞“人才強企、科技興企、制度管企”的戰略目標,以聚才、招才、選才、用才、謀才“五輪并駕”為抓手,更新人才管理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做實人才管理,努力在培養、選拔、激勵等環節上下功夫、做文章、求實效,逐步建立起一支能力突出、結構合理、管理規范的人才隊伍,為企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不竭動力和力量源泉。
“要為人才工作打造拴心留人的環境,要為人才成長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這是同忻礦歷屆班子形成的共識。全礦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追求目標,從生活上多關心、工作上勤幫助、學習上多指教,努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讓人才在工作中感受到實現自我價值的滿足感和得到領導同事承認的榮譽感。
為了給招聘的大學畢業生創造良好的生活、學習、工作環境,為未婚無住房外地大學生提供單身公寓,實施24小時全天候賓館化服務;通過舉辦大齡青年心手相牽聯誼會等活動,為11名大學生成功聯姻,免除了大學生生活、婚姻的后顧之憂。此外,建成了室內羽毛球運動場、員工健康理療室、多功能培訓中心等場所,讓大學生學習有教室、娛樂有場所、休閑有去處,充分感受到企業的關懷,增強了對企業的歸屬感。
同忻礦深入推進人才強企戰略,建立吸才育人制度,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一是創優招才制度。出臺了《同忻礦深化人才激勵機制實施意見》,實施創新基金管理制度,對獲得專利及在技術創新中創造顯著效益的科技人才給予相應的獎勵;對需引進的高端急需人才,根據本單位對人才的使用情況及其貢獻大小給予特定的薪酬待遇。二是抓好人才選拔。加大從基層專業技術人員、班組長隊伍中選人用人的力度,讓實干的人得實惠、吃苦的人能吃香、有為的人有職位,有效激發他們干事創業的熱情和勁頭。三是嚴格考核獎罰。每年對全礦科級干部從德、勇、勤、績、學、廉六個方面履職情況進行綜合考核,使能者上、庸者下、劣者讓成為常態,發揮考核的正向激勵和反向鞭策作用。近年來,全礦有2名干部被集團公司評為首席工程師,10多名干部員工被評為集團公司優秀人才,6名大學生被集團公司評為優秀大學生。
同忻礦在人才選拔任用上,在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以廉為基”的基礎上,嚴格執行集團公司關于干部選拔任用的相關規定,把好選賢任能關口。
<<由山西青年拔尖人才牽頭并命名、博士段宏飛領銜的“宏飛創新工作室”,被同煤集團組織部評為優秀人才工作室
一是嚴把三道關口,確保基礎工作到位。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嚴把干部選拔任用的“民主推薦關、組織考察關、討論決定關” 三道關口,認真落實集團公司干部任職回避制度,對發現不符合規定要求的取消候選資格。二是落實三個制度,確保程序履行到位。嚴格執行“人員任前報審制度”“任前公示”和“任用備案”三個制度,有效防止干部“帶病提拔、突擊提拔、帶病上崗”,確保干部選拔任用科學規范。三是堅持兩個優先,確保能力到位。在選拔任用干部時,注重將實踐經驗豐富、技術特長突出的優秀骨干使用到能夠發揮他們才能的相關崗位上,實現“崗得其人、人崗匹配”。
通過嚴把選賢任能關口,一批德才兼備的人才脫穎而出,走上管理崗位,促進了礦井的生產經營工作。以2017年為例,全礦調整科級干部28名。在提拔的22人當中,學歷上,2人為研究生學歷,12人為大學學歷,8人為大專學歷;技術上,8人為業務能力突出的專業技術人員,3人為井下工作表現出色的班組長。
同忻礦堅持“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原則,構建了領軍帶動法、搭臺培養法、培訓提升法、待遇優才法、文化重才法的用才“五法”。
一是建成了以山西青年拔尖人才段宏飛名字命名的“宏飛”工作室,工作室占地面積1753m2,匯聚120多名采、掘、機、運、通、地測防治水、輔助運輸等專業技術人才,充分發揮拔尖人才領軍帶頭作用,進行科研攻關、模擬試驗、技改實踐。二是建立了山西煤炭企業首家“青年創客聯盟”,成立了勞模工作室,為技術人才和勞模先進成長成才打造平臺、施展才華搭建舞臺。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通過與廠家、院校合作,每年組織各類技術人才進行“充電”。三是建立完善“師帶徒”制度,通過采取一對一幫助、點對點培訓等方式,為各類人員補短板、強弱項、提素質,充分發揮好技術人才、技能人才的傳、幫、帶作用。四是制訂出臺了《同忻礦創新成果及合理化建議獎勵實施辦法》等,讓人才“名利雙收”。五是按照文化管人、制度管企的方針,用“同心”文化凝聚人才,使他們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工作上同心同力。
<<技術大拿李建功(右)為員工講解裝車塔液壓控制系統的工作原理
同忻礦堅持“知人善任”與“知人善免”相結合,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顯其能,促進了礦井安全高效發展。
例如,技術部副部長閆捷深化安全、質量、施工、基礎和現場“五項管理”,確保了礦井均衡穩定生產,其中通過優化巷道設計,實現了“一巷多用”,僅一條巷道每年就為企業節約費用5200多萬元。綜采一隊班長楊繼彪推行“少推多放、吃干榨盡、見矸關窗”的回采方法,回采率提高了5%左右,噸煤成本比集團公司規定降低8.3元。綜采二隊隊長劉遷受領國內首個智能化綜放工作面的試運行任務,邊摸索邊實踐邊總結,對支架自動跟機等進行了革新優化,創出了每刀產量7195噸、每米產量9990噸的集團公司最高紀錄,實現了安全減員增效的目標。煤質科科長辛偉通過源頭指導、過程監督、事后監管的方式,嚴把原煤入洗關,使精煤產率提高2.7%,以2017年為例,煤質增收7000多萬元。運銷站黨支部書記李建功堅持“黨建行政兩手抓”,全站2017年進行革新改造17項,創效1200多萬元,獲得國家專利7項,創出日最高外運5.88萬噸、兩萬噸列裝車4小時31分兩項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