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象爸
我們都知道,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發現沒有,有一個名字特別扎眼:憑什么別人都叫星,你非要叫球呢?
有人可能會說,因為人住在地球上啊,其他都不能住人啊。能住人就叫地球,那為啥不叫“人球”呢?
當然,這件事兒的確是因為人,畢竟名字就是人取的嘛。但是,事情沒有那么簡單,這與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有關。


在古人看來,世界上最明顯的有兩件事:抬頭就能看見天,低頭就能看見地。所以才有個詞兒:頂天立地。
古人覺得天上的太陽、月亮和星星都在繞著大地轉。你別笑,如果沒有老師告訴你“地球是在繞著太陽轉”,你也會這么覺得。
畢竟,你每天看到的就是太陽東升西落,從來感覺不到地球在轉。
在古人看來,天上的東西跟地上東西完全是兩回事。天上除了太陽和月亮,剩下的都叫星星。我們生活的這塊地方就叫大地,因為那時候人們還不知道自己住在一個球上。
古人還給一些星星起了名字。比如,金星是天空中最明亮的星,古人早就注意到了它。
在清晨出現的時候人們就叫它就叫“啟明星”,在傍晚出現的時候就叫“長庚星”。
火星在古代叫做“熒惑”,“熒”是說它發的光比較微弱,“惑”是說它在地球上看起來有時向左動,有時向右動,讓人很迷惑。
古人還有一種給星星起名字的方法,就是用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這種辦法聽起來很玄乎,實際上古人只是在“以貌取人”。
比如根據司馬遷的解釋,火星的顏色有點發紅,很像火的顏色,所以叫火星;土星是因為它有點泛黃,和土的顏色相近;而水星是因為有點發灰,跟江河湖泊中的水的顏色有點像。
因為這種天和地的區分,古代中國人一直認為我們腳底下的大地跟天上的星星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更想不到地球跟火星、水星一樣是行星,所以名字差別也很大。
那地球這個名字又是怎么來的呢?

很遺憾,中國人一直沒有發現我們住在一個球上。地球這個名字是從西方傳過來的。
在古希臘的時候,一些人已經發現腳下的大地可能是一個球形。其中一個原因是古希臘航海很發達,人們發現每次船從外面回來的時候總是先看到頂上的桅桿。如果大地是平的,我們應該看到整個船才對。
不過除了知道大地是球形,古希臘人跟中國人的想法差不多,地球跟天上的東西不是一類: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都在圍著我們生活的這個球轉。它們住的地方叫做天球,套在地球的外面。
在明朝的時候,有一個傳教士叫利瑪竇,把這種學說帶到了中國。這是中國第一次出現“地球”這個名字。
所以,地球這個名字從根子上說是從古希臘的“天球—地球”理論中來的。

其實,從現代科學的角度,地球這個名字也不是很準確。按照現代天文學的分類,星星大致可以分成三種:像太陽一樣會發光發熱的恒星,像金星、木星、地球這種繞著恒星轉的行星,還有像月亮這樣繞著行星轉的衛星。
根據這個標準,地球作為行星中的一員應該叫做“地星”。
當然啦,地球不是普通的行星,它孕育了生命,孕育了人類。在宇宙已經發現的這么多行星中,目前只有地球適合人類居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