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玉鋒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獸醫局,甘肅 肅南 734400)
細毛羊是肅南縣經濟效益最好、適應性最廣、種群數量最大的優勢家畜品種。在肅南特定的生態條件下,由于地形差異導致水熱再分配,草地牧草在適宜生存的環境中構建不同物種的集合體,形成了草地生產隨地形而變化的時空差異。更為嚴重的問題是牧草生長的季節性和細毛羊對營養需求的均勻性形成了突出的矛盾,全年中約有5個月時期內的牧草能滿足細毛羊維持體熱消耗或進行生產,而在7個月的時期內則因其不能從草地牧草中獲得足夠營養而導致失重,其失重量常達15%左右,最高達28%以上,導致其死亡。在這種特定條件下完全依賴于天然草地常年無休止的放牧飼養細毛羊所造成的結果:一是草地牧草得不到休養生息的機會而退化。二是細毛羊因無所需營養的均衡供給而在枯草期導致體重下降、羔羊繁活率下降和形成弱節毛。從而,放牧飼養細毛羊長期處在失重—恢復—增重—再失重的惡性循環之中,降低了草地畜牧業應有的生產能力。
細毛羊作為肅南縣種群數量最大的優勢家畜品種,它與草地牧草構成了一個生產系統,既無細毛羊,草地不能為人類創造生產價值,但過度的利用草地不僅破壞了生態環境,同樣降低了細毛羊的生產能力。因此合理的管理和利用草地,建立和完善牧草—細毛羊生產系統計劃,保證細毛羊在特定階段或整個生產周期中的營養需要,方可使細毛羊產業安全、高產、可持續的發展。在建立該系統時,要考慮到細毛羊對蛋白質、能量、礦物質和維生素營養的需要。但細毛羊對營養的需要隨其生產階段或生長發育期而變化,在設計細毛羊—牧草飼料系統時以適應細毛羊的這種需要而變化是非常必要的,千萬勿用一個模式去討論或管理不同生態環境條件下的草地細毛羊生產。
放牧飼養細毛羊涉及草地牧草營養、細毛羊生產性能、市場等,都是由人進行并且和人息息相關的生產活動,包含生物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基本內容,也就是有控制地 使用植物和動物生產,如果對放牧生態系統任何一部分的刺激均會使其整體作處反映,使其生產受阻。
發展牧草—細毛羊系統的關鍵是利用生長在草地上的牧草本身存在的季節性生產方式和固定質量以及耐牧性方面差異,改進放牧管理系統,以滿足細毛羊在特定階段或整個生產周期中的營養需要。對牧草和細毛羊同時進行管理,使細毛羊生產與牧草的營養生產特性相符合,這就要對系統內的牧草和細毛羊作出詳細的計劃。
2.1.1 放牧地的利用與管理 草地牧草質量隨成熟度遞減,如肅南縣鹿場的天然草地牧草全年的粗蛋白質含量變化如下:5月11日是23.16%、7月1日是17.44%、8月8日是14.37%、10月2日是8.06%、12月20日是5%。可見,從5月初到10月上旬,牧草質量與家畜對營養的需求相一致,從11月下旬到翌年5月初的時期內,則因牧草質量下降而使細毛羊營養不良,牧草質量與細毛羊生產相悖,而該時期又是細毛羊懷孕、產羔季節。5月初到6月中旬是牧草萌生期,牧草不耐牧,應實行禁牧,使草地休養生息,否則就會導致草地嚴重退化,造成生態環境惡化。這樣一來放牧地能供給細毛羊維持和生產的營養期是從6月中旬到11月底,可行全期放牧飼養;從12月初到翌年4月底可行放牧+補飼的半舍飼飼養;從5月初到6月中旬可行全舍飼飼養。只有實行這一放牧管理措施,才能使牧草進行補償性生長,修補破損的放牧草地,建立良好的放牧生態環境。同時又可滿足細毛羊在特定階段或整個生產周期中的營養需要。
2.1.2 人工栽培牧草的生產和利用 選擇適宜當地栽培的牧草或飼料作物品種,組建復合群聚體進行飼草(料)生產,以供給舍飼或半舍飼期細毛羊營養的需要,這是細毛羊生產經營者要經常研究解決的問題。因為單位面積上的牧草生產量和它的營養含量不僅因牧草種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而且由不同種類物種組成的集合體,其產量和質量也有差別。因而,選擇優質高產的物種組建優良性狀的植物群落是首要的任務。根據研究資料和筆者在肅南縣鹿場的生產實踐證明,在肅南縣大部分細毛羊生產區,多年生禾本科混播以察北披堿草為優勢植物種群的集合體,其生產量為最高,是首選的物種及混播組分,詳見表1。
在豆科與禾本科牧草的混播中,箭舌豌豆與燕麥混播,其生產量比單播高,由表2資料所知,混播草地的產草量均高于單播草地,混播牧草中的營養物質含量雖低于箭舌豌豆,但高于燕麥,二者混播產生種群互補效應,給種群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使植株高度都比單播要高,且燕麥可作箭舌豌豆的支柱,減少倒伏,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增加了產草量。

表1 不同禾本科種及其組合的生產量

表2 箭舌豌豆與燕麥種及其組合的產量及養分

表3 放牧細毛羊的營養需要量

表4 各齡羊的日糧配方
綜上所述,在立地條件下,可選擇不同牧草種植,并按照適宜的比例混播,生產青干草,為牧地營養缺乏期的細毛羊補充日糧或完全日糧供給,用于解決供需矛盾。
2.2.1 細毛羊的營養需要量 放牧細毛羊因其年齡不同和各生理階段中對營養物質的需要量有所差異。在考慮這一問題時,既要顧及到不同生理階段和生產性能對營養的需要,也要考慮到最佳的飼料報酬。以降低飼養成本為依據,按主要營養指標配置日糧(表3)。除此以外,干物質食入量是保證營養物質食入量的基礎,只有在保持供給日糧的營養物質含量及干物質食入量的情況下,才能保證放牧細毛羊正常的生長發育和良好的生產性能。根據筆者在肅南縣鹿場的試驗,細毛羊干物質食入量大于體重的3.5%,即可達到維持量,詳見表3。
2.2.2 細毛羊的日糧配合 日糧配合應以當地最低價格的日糧原料為基礎,配合既能滿足細毛羊的營養需求,又能使飼料成本最低的配合飼料。筆者在肅南縣皇城綿羊育種場,根據各種原料來源、價比、限制用量以及牧草在收獲、干燥、儲備過程中的養分含量下降等因素,隨時適量調整配方原料的配比量,總結出了各齡羊的日糧配方。經試驗,完全可滿足各齡羊在全舍飼條件下的營養需求。詳見表4。
放牧飼養的細毛羊營養來源無需經由農事活動的生產,只有通過對放牧生態系統的理解,為草地畜牧業生產經營者提供經營管理資源的科學依據,既能使草地生態環境良好,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創造安全而舒適的生存環境,又能使牧草和家畜持續高生產。因此,發展牧草—細毛羊系統是牧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既不能忽視,又不能套用一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