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
常識告訴我們:縮減兩國雙邊貿易失衡,關鍵是“凈出口國加大進口,凈進口國加大出口”。但美國如何對待中美貿易失衡問題?加高關稅阻止中國對美出口,技術封鎖阻止對華出口半導體元器件。這是解決中美貿易失衡問題?顯然不是,而且恰恰相反,這樣治病只會越治越壞。
海關總署6月10日發布的數據可以證明上述判斷。今年前5個月,中美貿易總值為1.42萬億元,總體下降了9.6%。其中,中國對美出口1.09萬億元,下降3.2%;自美進口3352.7億元,大幅下降了25.7%,以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7506.2億元,擴大11.9%。
中國自美進口為什么會出現25.7%的大幅下降?當然有中國反制美國貿易霸凌而主動減少自美進口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美國政府阻止美國企業向中國出售技術產品。這類商品從來都是美國對華出口的“大頭兒”,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需求市場,如果美國政府把這樣一筆大生意掐了,那中美貿易失衡程度一定大幅攀升。
歷史地看,中美貿易失衡從來都不是匯率或其他什么原因,而是美國刻意而為,比如對華出口限制清單,從2009年奧巴馬擔任美國總統之后就說要撤銷或減少,但8年沒有絲毫變化;特朗普來了,這份清單不僅沒有縮減,反而更大幅度地增加,現在甚至擴大到了一般性的技術產品。而中國生產的很多商品又是美國不生產的“剛需消費品”,兩者相加,必然導致中美貿易失衡越來越嚴重。
此外,這樣會不會讓美國企業更多地失去中國市場?比如,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實施封鎖,那中國依賴美國進口電子元器件的企業勢必加大自主研發力度,至少會快速尋求替代方案,一旦替代成功,美國電子元器件再想進入中國市場,談何容易?
反過來,中國對美出口的大宗商品基本是美國本土不生產的“剛需消費品”,美國政府就算大幅增加對華進口關稅,美國企業一時半會兒也很難找到如此品質、價格和規模的替代貨源。這也是美國對華進口商品大幅增加關稅之后,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貨值僅下降3.2%的重要原因。
據美國媒體報道,就在剛剛過去的中國“端午節”假期(美國的周末),美國超市突然出現大規模的中國商品“搶購潮”。為什么會出現這陣勢?因為美國公眾擔心中國商品可能會斷貨。有美國公眾認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已經讓來自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所剩無幾,他們甚至因此要求特朗普改變對華政策。
據說,這樣的“搶購潮”已經出現多時,而特朗普為了安撫公眾情緒,幾天前特地發布一份聲明,他說:“美國民眾不需要擔心生活產品供應問題,因為我們已經找到了更加合適的替代品。”真有這樣的替代品嗎?價格和品質又如何呢?美國公眾當然相信會有替代品,但美妙的“性價比”才是他們最關心的。
今年5月,美國新增非農就業人口出人預料地從此前的20萬左右驟降至7.5萬人。“我們正在拿槍指著自己的腦袋!”來自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共和黨參議員約翰·科爾尼最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做出這樣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