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喧 張蕊
摘 要:標準引領、質量提升和品牌帶動,是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著力點。在全球經濟增長趨緩,外部復制因素增加的背景下,臺州加快推動“三強一制造”的建設,引導企業重標準、塑品牌、強質量,以質量強市、標準強市、品牌強市和浙江制造品牌建設為抓手,全面建設制造之都。
關鍵詞:“三強一制造”;制造之都;質量提升;臺州標準
中圖分類號:F253.3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3-0125-02
2004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做出了“振興浙江質量,打造品牌大省”的重要指示。2017年,黨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要求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實施質量攻關工程,加強全面質量監管,將質量強國戰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我國經濟進入質量時代。在新時代,臺州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就是要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決策部署,而大力實施“三強一制造”行動,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動“質量強市”“品牌強市”“標準強市”和“浙江制造”品牌建設,通過“五心”“媽媽式服務”優化和打造質量、品牌、標準,促進企業提質增效、全面提升“臺州制造”美譽度的有效措施。
一、臺州“三強一制造”實施的現狀
1.質量強市。質量基礎能力邁上新的臺階,積極實施“三強一制造”獎勵制度,推動企業建立先進質量管理孵化基地,指導企業組建孵化團隊,梯度開展質量基礎夯實活動。深入實施智能馬桶和工業縫紉機兩個示范區創建,推進智能馬桶行業六大攻堅任務以及工業縫紉機領域七大提升計劃,在噴霧器行業開展示范區創建培育,推動杰克、寶宇等工業縫紉機龍頭企業參與中外產品質量比對。質量提升工作有了新成效,充分發揮質量獎企業的先進模范作用,引導企業實施先進質量管理模式,積極督促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探索建立常態化的質量分析制度。
2.品牌強市。實施品牌梯次培育工程,以龍頭骨干企業、行業“單打冠軍”企業和中小企業“隱形冠軍”為重點,建立“品字標浙江制造”梯度培育體系。加大培育力度,以“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活動為抓手,開展“五問入企、五心服務”調研和“服務零距離、質量零缺陷”行動,助力企業提升質量水平。組織培育企業參加品牌培育訓練營活動,強化“品字標”政策解讀和認證指導,構建了以“區域品牌、先進標準、市場認證、國際認同”為核心的“品字標”公共品牌建設制度體系。對于在“浙江制造”品牌建設優秀的企業在申報上市時優先考慮,引領品牌強市工程的落地,不斷激發制造型企業自主樹立和建設產品品牌的欲望。
3.標準強市。積極鼓勵企業參與各類標準的制定工作,爭取標準話語權,增強產品核心競爭力。臺州縫紉機行業通過對國際先進標準的引進、理解、利用和再創新,充分發揮工業縫紉機產品標準化在本行業的技術支撐作用,積極申請成立浙江省工業縫紉機標準化技術委員。標準化戰略取得新進展,星星冷鏈集成股份有限公司通過了“浙江制造”和ETLEU國際、國內雙認證證書,成為臺州首家通過國際互認的“浙江制造”生產企業。從參與制定變溫冷凍冷藏箱“浙江制造”團體標準,到產品通過歐美國際認證,企業生產技術和工藝的高品質再一次得到認可。2018年智能馬桶獲批第一批國家級消費品標準化試點項目,將以建成“全國智能馬桶標準化示范區”為目標,探索建立涵蓋標準制定與實施全過程的消費品標準化示范工作體系,探索標準體系建設和服務模式在新型消費品市場的創新機制。省級標準化試點項目立項計劃,由浙江泰隆商業銀行承擔的“‘三融三創小微金融省級標準化試點”、臨海市休閑用品行業協會承擔的“制定實施休閑用品行業團體標準”、溫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承擔的“商事登記省級標準化試點”入圍立項計劃。
4.“浙江制造”品牌建設。上市企業雙環傳動以高于國家標準通過“浙江制造”認證,從制造企業轉身為行業標準的制定者,系臺州首家。上市企業永高股份的PP-R管材產品,早在2016年就通過了“浙江制造”品牌認證,成為全市首批通過“浙江制造”的認證企業,企業形象和產品質量得到穩步提升。目前,永高股份正計劃推出一批新產品,進一步推動“浙江制造”品牌和質量認證在企業的建設。
以提升企業產品質量管理為重要突破口,打造制造之都的臺州區域品牌,正成為臺州加快建設質量強市,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臺州專門出臺政策,以激發企業申請“浙江制造”認證的積極性。對獲得“浙江制造”產品認證的企業,將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并在招投標、企業融資上市、境外廣告展覽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二、臺州“三強一制造”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推進“三強一制造”實施過程中臺州雖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但也存在不少的短板:對標市場需求,臺州的產品質量不夠突出;對標發達國家,標準化程度還不高;對標品牌影響力,臺州的產品聲譽度還不出名;對標百姓和社會期望,質量誠信體系還不夠完善。
另一方面,區域創新體系有待完善,科技創新投入不足,臺州全社會研發投入明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科技創新平臺實力弱數量少;要素市場改革滯后,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高有待改善,土地價格明顯高于其他地區,造成制造業企業搬離外遷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推進臺州“三強一制造”實施的對策
1.加快標準建設的速度,全面提升標準水平。在制造業生產領域,引導更多的企業對照國內外先進標準進行生產與改進,不斷提高生產效率,逐步采用國際標準在企業產品生產中的比例。在新興產業領域,加強經濟數字化轉型標準化建設鼓勵成立標準聯盟。在消費品領域,開展與發達國家“同標同質”的提檔提質行動。積極開展標準創新活動,發揮先進標準集聚效應,促進標準與區域經濟相融合,廣泛開展標準先進性評價,推動科技創新與標準創新相互促進,加快標準的國際化步伐。
2.增加優質產品供應,引領品質消費需求。大力提升產品質量,樹立一批質量標桿,產出更多精品和優品,不斷提高浙江制造競爭力。大力提升建設工程質量,鼓勵企業積極參加各種創優評先活動。大力提升服務業質量,提升專業化、便利化、精細化和品質化的服務。培育發展新興服務業,通過“五心”“五皮”的服務精神,打造“臺州服務”的新名片。大力提升環境質量,制定實施嚴格的環境標準體系,推進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
3.強化知名品牌培育,打造若干標志性產品。牢固樹立“品牌就是競爭力”的觀念,準確把握品牌培養規律,大力弘揚臺州的工匠精神,著力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大力推進政企聯動,全力打響“品字標”區域公共品牌,加快擴大品牌覆蓋面,加快構建品牌分類培育體系,努力打造更多的“百年老店”。要加大品牌保護宣傳推廣力度,積極提升浙江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4.健全質量制度體系,加快推動數字化轉型。推動質量法律體系和誠信體系建設,加強對質量創新的鼓勵、引導和保護,強化企業質量首負責任和服務質量保障機制,全面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落實。健全質量監管體系,建立事前管標準、事中管達標、事后管信用的監管機制,充分運用大數據平臺的匯總、分析和處理等功能,推動執法重心下移。
四、結語
“三強一制造”是臺州“制造之都”建設組成部分,通過提升制造業企業的產品質量,打造更多的“隱形冠軍”,推動更多企業的蛻變;把品牌建設作為先進制造的重要引領,打響浙江制造的“臺州品牌”,做強做大“臺州產品”;把標準提檔作為質量提升的主要標尺,定好先進制造“臺州標準”;把技術基礎作為“三強一制造”的主要保障,夯實質量提升“臺州基石”。“三強一制造”既是經濟發展的主題,又是民生發展的基石。要堅持“質量讓人民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不斷增強消費者的“質量獲得感”,努力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品質”需要。
參考文獻:
[1] ?周青.推進“標準化+浙江制造” 參與“一帶一路”建設[N].浙江日報,2018-12-18(007).
[2] ?侯瑞.數字化服務型制造,浙江搶先發力[J].信息化建設,2018,(11):40-41.
[3] ?王奭劍,李律.大力培育“浙江制造”經濟新動能的思考——以浙江省溫嶺市為例[J].杭州學刊,2017,(4):37-42.
[4] ?朱培武.對標德國制造,浙江省全面推進制造業標準化發展的提升策略[J].對外經貿實務,2017,(12):45-48.
[5] ?楊哲華.從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跨越[N].浙江日報,2017-10-12(009).
[6] ?陳春.打造“制造之都” 做好“質”字文章[N].臺州日報,2017-02-08(005).